第37章 榜上题名
类别:
古代言情
作者:
字数:2197更新时间:25/08/04 00:42:13
“头名,蔺博文!” 唱榜官的声音洪亮,瞬间盖过了周遭的喧嚣,传遍了贡院前的广场。
“什么?竟然是蔺博文那厮拔得头筹?”人群中,立刻有人发出了质疑。“他也能是会元?真是让人难以置信!”
“这有什么稀奇的,说不定是走了什么狗屎运!”一个灰衣人撇撇嘴,语气酸溜溜的。“你们看,简琛公子才排第二!”
“话不能这么说,京城里谁不知道,简琛公子的文采那是公认的第一!”一个穿着蓝色长衫的路人立刻反驳道。“他可是咱们京城的骄傲!”
“哼,文采好有什么用?科举考试看的又不是文采!”一个穿着黑衣的路人阴阳怪气地说道。显然,他对简琛颇有成见,大概是平日里没少被父母拿来和简琛比较,心中积怨已久。
“依我看呐,这里面恐怕有猫腻。”灰衣人压低声音,神秘兮兮地说。“听说当朝丞相权势滔天,说不定是圣上为了给丞相大人一个面子,才把简琛压了下来。”
此话一出,周围的人立刻像躲瘟神一样,齐刷刷地向后退了半步,生怕被他牵连。议论当朝丞相,那可是掉脑袋的罪过!
灰衣人也意识到自己失言,赶紧低下头,灰溜溜地溜走了。
众人这才重新聚拢在一起,继续踮着脚尖,伸长脖子,仔细地查看着榜单。
“啊!有我家公子!”一个穿着小厮服饰的男子突然兴奋地大喊一声,一边喊着,一边拼命地往外挤,看样子是要赶紧回去给自家公子报喜。
“里面有我!有我!”一个中年书生激动得语无伦次,声音都有些颤抖。他已经寒窗苦读了近二十年,参加了无数次科举考试,如今终于金榜题名,可以光宗耀祖了!
“唉,榜上无名,空叹息。”一个年轻的学子沮丧地叹了口气,满脸的失落。
“张兄不必太过难过,胜败乃兵家常事,这次落榜了,下次再来便是!”同行的学子安慰道。其实他自己也名落孙山,心里同样不好受,却还要强颜欢笑地安慰别人。
点秋站在人群中,没有被周围的喧嚣和激动所感染,只是默默地为简琛感到惋惜。她想起自己这次出来的目的,是为了看看陆远是否高中。虽然小姐并没有要求她一定要把结果带回去,但她还是想尽力完成小姐交代的任务。
“张春,你过来帮我一起看看,榜上有没有这两个字。”点秋从怀里小心翼翼地掏出一张纸条,递给身旁的张春,让他帮忙一起寻找名字。
“陆远?”张春来到庄子上之后,便跟着刘东一起跟着刘管事学习认字,如今也认识了不少字, “这两个字我认识!”
“太好了,你帮我一起看看。”点秋羡慕地看着张春,要是她也识字就好了,那样她就可以亲自拜读简琛公子的文章了。
张春接过纸条,走到张榜的南墙前,开始认真地寻找起来。
“你从后面开始看吧,我想这个陆远的名次应该不会太靠前。”点秋在一旁指挥道。在她看来,陆远穷困潦倒,甚至饿晕在进京赶考的路上,家境肯定十分贫寒,自然无法像那些富家子弟一样,请名师教导,博览群书。就算能考中,估计也是在榜尾。
“好的,点秋姐。”张春听话地从最后一张榜单开始寻找。
这次张榜总共有七张,共计三百三十六人。大周朝分为六个州,加上京城,一共七个考区。其中,京城大概占据了一百个名额,其余各州平均分配四十个名额。但实际上,庐州和汀州的学子众多,每次考试大概都能占据七十余个名额。幽州地处西南边陲,民风彪悍,文人雅士较少;兖州和沧州紧邻边境,常年受到北戎的侵扰,因此重武轻文。这三个州大概各有二十个名额左右。洪州则比较中规中矩,占据了一个平均数。
“看到第几张了?还没有找到吗?”点秋有些不耐烦地问道。她已经站在这里很久了,双腿都有些酸麻。她现在只想赶紧回去,绣一个精美的锦囊,自己收藏起来,当作是给简琛公子错过会元的补偿。
“第三张,还没有。”张春一边仔细地看着榜单,一边回答道。三个字的,不用看。两个字?不认识,不用看。咦?怎么还有四个字的?好吧,那更不用看了。
“再看两张,要是还没有找到,我们就回去吧。”点秋叹了口气,心想反正之前小姐也说了,那五两银子就当是资助了一个贫困生,有没有考中都无所谓。唉,白让小姐高兴了一场。
“怎么样了?”点秋又问。
“第五张也没有。”张春的语气也有些泄气。“反正都已经来了,我们就看完吧,也不差这一会儿。”
点秋闻言点了点头,觉得张春说得也有道理,一下午的路都赶回来了,也不差这一盏茶的时间。
张春继续往下看,第六张榜单也看完了,仍然没有找到陆远的名字。只剩下最后一张榜单了。他抱着最后的希望,从上到下仔细地看去。咦?这个名字好像有点眼熟,看了太多的名字,他感觉眼睛都有些花了。
“点秋姐,你再让我仔细看看这个名字。”张春有点不敢相信陆远的名次会如此靠前。
点秋闻言,将手中的纸条递给张春。“给你,仔细看看。”
张春接过纸条,与榜上的名字一一对照,终于确定。“点秋姐,你看看,这最右侧榜单的第十名,是不是就是陆远这两个字?”
点秋听到“第十名”三个字,顿时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。她一把从张春手中夺过纸条,与最右侧榜单的第十位对照名字,果然是“陆远”!
“哇!虎子这次可是捡到宝啦!”点秋激动地跳了起来。“竟然是前十名!真是太不可思议了!快,我们快回去跟小姐报喜!”
“好的,我们走。”张春兴奋地在前面开路,和点秋一起挤出了拥挤的人群,朝着庄子的方向飞奔而去。
当点秋回到庄子的时候,韩芙芙正一手拿着李晋送的玉佩,一手拿着笔在纸上奋笔疾书。她已经给李晋写了好多封信,只不过全都小心翼翼地收藏了起来,一封都没有寄出去。信的内容都是她来到庄子之后的所见、所闻,比较平淡琐碎。一方面,她怕李晋觉得自己的信无趣;另一方面,她更是怕泄露自己并没有出去游学的真相。
之前,韩芙芙曾向韩叔打听过驿站的事情,这才知道,古代的驿站只能供官府使用,管理非常严格,不仅查验身份,而且在寄送信件时,还需要书写寄信人的详细地址,不允许任何篡改。
这直接导致了她给爱豆寄信的计划彻底破产。
“小姐,陆远得了会试第十名!”点秋气喘吁吁地跑到韩芙芙身边,激动地说道。
“第十名!”哇,她竟然资助了一个全国前十名的潜力股?哇塞!她的运气也太好了吧!押对了宝了!哦,对了,这件事她一定要跟爱豆分享一下!“点秋,快帮我磨墨。”韩芙芙兴奋地说道。一边拿着玉佩,一边磨墨,一边写字,实在是太费劲了。她得抓紧时间,刘管事的儿子今天下午就要回京城了,正好让他帮忙把信带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