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4章 飞黄腾达

类别:古代言情 作者:字数:2533更新时间:25/08/04 00:42:13

“陆公子今日便要启程赴京赶考了?”韩芙芙嘴角噙着一抹浅笑,温声问道。

“正是,特此前来向小姐辞行,多谢小姐的救命之恩。”陆远闻言,连忙起身,衣袂飘动间,更显其儒雅风流,他恭敬地向韩芙芙深深一揖,以示感谢。

“既然如此,那我就好人做到底,送佛送到西。”韩芙芙微微颔首,示意身旁的丫鬟点秋,“点秋,将我准备好的钱袋拿给陆公子。”

点秋会意,立即从托盘上取下一个鼓鼓囊囊的钱袋,递向陆远。

陆远见状,连忙摆手推辞,谦逊地说道:“小姐,万万不可如此。陆某已承蒙小姐搭救,这份恩情已是无以为报,如今小姐又要赠予银两,陆某实在是受之有愧,这万万使不得!”韩芙芙已经为他请了大夫,又送来美味的吃食,若是再接受她的银两,岂不是显得他太过贪得无厌,内心难安?

“陆公子对自己未来的金榜题名,可是有十足的信心?”韩芙芙见他推辞,便使出了一招欲擒故纵的激将法。

“应可顺利通过会试。”陆远闻言,神情略显自信,毕竟他对科举考试还是颇有把握的。他在兖州一带也算是小有名气,虽然在乡试中未能夺得解元之位,但也位列前茅,成绩斐然。

“那不就结了?”韩芙芙闻言,嫣然一笑,如春风拂柳,令人心旷神怡,“那这钱就当是我暂时借给你的。待他日你金榜题名,飞黄腾达之时,再将它如数奉还于我便是。”

眼见陆远神情略有松动,韩芙芙便趁热打铁,继续说道:“更何况,距离会试开考仅剩五日,陆公子你的身体还需要好好调养一番,以免在考试途中再次体力不支,晕倒在地,那就得不偿失了。所以,陆公子就不要再推辞了。”

陆远听了韩芙芙这番话,顿时觉得颇有道理,心中也渐渐被说服。他的身体现在确实还十分虚弱,远赴京城,一时之间也不知能否立刻找到自己的同乡,安顿住宿更是个问题。倒不如先接受这位主家小姐的馈赠,待到科举高中,有了俸禄之后,再加倍奉还便是。

“既然小姐如此盛情,那陆某便恭敬不如从命了。等科举结束之后,必定将银两如数归还。”陆远再次向韩芙芙深深一揖,以示感谢。礼毕之后,他便从点秋手中接过了那沉甸甸的钱袋,入手颇有分量。

“那我便静候佳音,期待你的好消息。”韩芙芙面带鼓励地看着陆远,柔声说道,“稍后我家管家正好要返回京城家中,你便与他一同前往吧,也好有个照应。”

韩芙芙为了让陆远能安心赴京赶考,特意找了个合适的理由,安排韩成护送他前往。她已经在庄子上住了好几天,想必爹爹也十分担心她的安危,正好让韩成回去报个平安,也好让家人放心。老张的性格不太适合做贴身跟班,而她在这里的生活也逐渐步入正轨,所以还是让韩成回到爹爹身边,继续辅佐他。

“多谢小姐费心安排,陆某感激不尽。”陆远听了韩芙芙这番话,心中更是感动不已,他知道这位小姐是真心为他着想,担心他独自一人前往京城,身体难以承受长途跋涉的劳累。

“还未请教小姐的芳名?”陆远问道,他必须牢牢记住这位恩人的姓名,日后才有机会涌泉相报。

“姓韩。”韩芙芙对于自己的姓氏倒是毫不隐瞒,毕竟这也不是什么秘密,京城里的人都知道。

恰在此时,韩成正好从院外走了进来,他早已听从自家小姐的吩咐,去牵马备车,准备与这位书生一同前往京城。

暮色四合,华灯初上。

巍峨庄严的皇宫,在夜幕的笼罩下,显得更加神秘而肃穆。养心殿内,灯火通明。

“可曾查到韩非的下落?”龙案后,身着龙袍的李瑞,手持一本诗集,一边细细品读,一边漫不经心地向身旁的太监总管赵安问道。他对这位才华横溢的韩非,心中充满了好奇。

赵安闻言,连忙躬身,神情恭敬地回答道:“回禀皇上,奴才已命人仔细查问过,但守城的军士都说,从未见过一个名叫韩非的人出城。”既然未曾出京城,那就必定还在城中,只要还在京城之中,就没有他东厂搜寻不到的地方。略作迟疑后,他又小心翼翼地问道:“皇上,可要奴才派人挨家挨户地搜查?”

“不必了,既然他未曾出城,那必然还在城中。”李瑞闻言,微微摇了摇头,否决了他的提议。若是大张旗鼓地搜寻,反而会打草惊蛇,适得其反。反正韩非还在京城,迟早都会露面。

“奴才遵旨。”赵安连忙低头应道,心中却暗自责怪自己办事不利。皇上好不容易有了一位想要结识的文人,他却没有提前找到,实在是失职。

“你说,韩非会参加此次的科举考试吗?”李瑞放下手中的诗集,转过头来,饶有兴致地问道。若是韩非参加科举,那他必定不能错过这位才华横溢的文坛奇才。

赵安闻言,脸上露出一丝笑容,颇为赞同地说道:“奴才觉得很有可能。韩公子满腹经纶,才华横溢,如今恰逢科举之年,他来到京城,想必也是为了参加科举考试,一展抱负。或许这几天他正在闭门苦读,专心备考,所以我们才没有查到他的确切行踪。”如果真是这样,那他就得派人密切关注那些文人墨客聚集的客栈,或许会有所发现。

“嗯。”李瑞微微颔首,表示赞同。随后,他似乎想起了什么,再次问道:“对了,之前你曾说过,清风楼诗会当天,韩非曾经进入过户部侍郎韩钧的府邸?”

赵安连忙认真地回答道:“回禀皇上,确有此事。清风楼诗会当天下午,有小的亲眼看见韩侍郎府上进来两位年轻男子,手中还拿着名画锦盒。根据小的对他们面貌的描述,应该就是韩非和他的仆人,应该不会有错。”只可惜他并不知道他们两个是什么时候离开的。赵安在心中默默地补充了一句,若是早知道皇上会对这位韩非如此感兴趣,他就应该提前派人去清风楼诗会盯梢才对。

“那朕赏赐给他的山水屏风呢?”李瑞听到这里,语气中略带一丝不满,他赏赐的屏风怎么没有跟着一起带走?

赵安听出了皇上语气中的不悦,连忙跪倒在地,惶恐地说道:“皇上恕罪!那副山水屏风被韩非留在了清风楼,之后……之后被岚王义子李晋带走了。”之前他还未来得及将此事禀报给皇上。

“岚王府?”李瑞听到“岚王府”三个字,眉头微微一皱,手指轻轻地敲击着龙案,沉思道,“韩非竟然与李晋相识?”本来他打算趁着自己登基之际,将远在边境的岚王召回京中,然后找个理由将其留在京城,不让他再返回沧州,从而逐步接手沧州军的控制权。虽然他早就料到此事不会那么顺利,岚王肯定会找各种理由推脱,但他万万没有想到,岚王竟然直接以身体抱恙为由,派了他的义子李晋前来京城。

根据他在沧州的眼线所汇报的消息,这位李晋武艺高强,嫉恶如仇,平日里英勇善战,在军中早已声名鹊起,颇有威望。只是对他而言,扣押一位岚王的义子却是毫无用处,实在是可惜岚王没有亲生儿子。

前些日子在殿上与李晋相见时,通过他的观察和各方情报来看,这位李晋确实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将才。只是可惜,他早已是岚王的义子,从小就被岚王收养,对他忠心耿耿。若是能为他所用,那该有多好啊!

想到这里,李瑞的心情突然有些低落。要是他的弟弟还活着,想必也已经长这么大了,肯定也是一位天资聪颖、才华横溢的天之骄子。

皇上不禁回想起往昔的惨痛经历。十五年前,他的父皇在三龙夺嫡中胜出,登基之后,便派人将他们母子三人从封地接来京城。谁知途中遭遇了前朝遗党的埋伏袭击,他在混乱之中被死士带走,侥幸逃脱,最终辗转回到了皇宫。但之后传来的却是母妃和弟弟的噩耗——母妃为了保护他,身中数剑而亡,弟弟则在逃亡途中不知所踪,至今下落不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