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2章 饿晕了

类别:古代言情 作者:字数:2250更新时间:25/08/04 00:42:13

“那你先用点东西垫垫肚子。”虎子说着,小心翼翼地将那碗热气腾腾的菜汤放在土炕边沿的小矮桌上,又把一个暄软的馒头递给陆远。

陆远接过馒头,并未急着狼吞虎咽,而是先斯文地咬了一小口,细细地咀嚼着,这才缓缓地挪动身体,向炕边挪去。

看着陆远那副饿得头昏眼花,却依然保持着慢条斯理、文质彬彬的模样,虎子突然觉得自己刚才那副狼吞虎咽的样子,简直就是对食物的亵渎。

“是我们主家小姐,也就是芙芙小姐让我给你送来的饭食,等你身子好利索了,可得好好去谢谢我们芙芙小姐。”虎子对着正细嚼慢咽的陆远说道。在他看来,能参加科举考试的人,再不济也是个举人老爷,说不定将来还能更上一层楼。他家小姐心地善良,自然应该让这书生亲自去感谢一番才是。

“这是自然,明日我便亲自登门道谢。”陆远连忙应承道。

想当年,他们一家乃是二十多年前被贬谪流放到这苦寒边关的。至于家中究竟犯了什么过错,又或是遭人暗算陷害,他并不清楚。只记得先皇曾下旨,禁止他们陆家二十年内参加科举考试。父亲满腹经纶,却苦于无处施展,便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他身上,从小就对他严加管教,寄予厚望,日日督促他苦读经书。去年,朝廷终于解除了禁令,父亲便立刻让他去参加乡试,紧接着便是今年的京城会试。在来到京城之前,他一直是家乡里人人称赞的佼佼者,可一路从兖州风尘仆仆地赶到京城,他亲眼目睹了太多的人和事,突然感觉自己之前那点可怜的眼界,简直就是井底之蛙,被牢牢地限制住了。

一路之上,他见识了太多的民间疾苦,才猛然意识到自己是多么的渺小。他现在最大的目标,就是能够金榜题名,然后随便到哪个地方当个小小的知县,尽自己最大的努力,为一方百姓排忧解难。

距离会试开始,只剩下短短的六天时间了。今晚就在此地借宿一宿,明日一早,便向那位好心的芙芙小姐道谢,之后便要再次启程,去奔赴自己的前程了。只希望自己的身体能够坚持住,明天到了京城,能够顺利地找到同乡的学子,互相有个照应。

虎子见这书生面色依旧有些虚弱,又想到晚上天气寒凉,便赶紧跑回自己家中,抱了一床旧棉被过来,给陆远盖上。他再三嘱咐书生好好休息,然后便收拾好碗筷,回到了主家的小院——他们下午还要去山脚下帮忙开荒呢。



与此同时,在通往京城的林荫道上,一支车队正在马不停蹄地赶路。

“大人,我们不等会试结束,放出榜来再回去,是不是有点可惜了?”白林紧紧跟随在李晋身侧,有些疑惑地问道。

“没什么可惜的。”李晋一边策马赶路,一边时不时地回头看一眼身后的马车。

他们此次奉命进京,是因为新皇登基,岚王府接到了朝廷的诏令,前来京城恭贺。先皇在世的时候,曾下过旨意,禁止岚王踏入京城半步。先帝驾崩之后,岚王也不想再回到这个伤心之地,便派遣义子李晋,代他进京面圣。

早先岚王府留在京城的人手,都被朝廷的人限制在王府附近,这些人可都是跟随岚王多年的老臣,岚王年纪越来越大,对这些老部下自然也是十分思念。此次前来京城,李晋的任务之一,便是奉义父之命,将这些驻守在京城的老人,全部接回沧州安享晚年。

虽然他心知肚明,新皇突然召岚王进京,必定有所图谋,但是李晋却也丝毫没有感到畏惧。在他看来,先皇只有新皇这么一个儿子,新皇从小在深宫之中养尊处优,当了十几年的太子,缺少竞争的结果,必然是难成大器。

当然,经过这次在京城与当今皇上的一番接触之后,他对皇上的看法也有所改观,觉得这位皇帝陛下,似乎并非他想象中那般无能。

他此次进京,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任务,那就是寻找几位既有文采,又有意前往边境发展的读书人。一方面,可以让他们教导那些戍守边疆的军士们识文断字;另一方面,则是希望能借此机会,培养一些自己的幕僚。

想到这里,李晋的脑海中,又不自觉地浮现出了马车上那位神秘的屏风主人。若是韩兄将来能够来到沧州,愿意成为他的幕僚,那他恐怕做梦都会笑醒。

正当李晋思绪万千之际,车队后方突然有一人快马加鞭地追了上来。“大人,刚刚与王爷派来的人接上了头,他们说北戎最近一直在暗中派人,在沧州境内零散地收购粮食,总的加起来已经是一个不小的数字了,恐怕是蠢蠢欲动,有什么不可告人的诡计。”那名护卫驾着马,停在李晋身旁,神色凝重地汇报道。

李晋闻言,剑眉立刻紧紧地皱了起来。北戎竟然在大量收购粮食?难道他们是想要攻打沧州不成?可他们未免也太不自量力了吧?不对,这么多年来,北戎一直没有在沧州军的手底下讨到过什么好处,按理说,他们应该不会贸然发动进攻才对。

凭借着这几年与北戎打交道的经验,李晋非常肯定,北戎此番举动,背后必定隐藏着某种巨大的阴谋。

“义父那边是怎么处理的?”李晋沉声问道。

“王爷已经下令,将市面上大部分的粮食,都收购到了粮仓之中,但是效果并不是很明显,仍然有一些粮商在暗中囤积居奇。”

“立刻让来报信的人快马赶回去,告诉义父,先在沧州实行粮食限购的政策,我们也加快速度赶路。”李晋当机立断地吩咐道。北戎如此急切地收购粮食,必定有所图谋,他绝对不能让他们的阴谋得逞。

“是。”白林立刻应声,调转马头,前去安排相关事宜。



第二天,天刚蒙蒙亮。

“小姐,昨天那个陆姓书生,一大早就等在门口,说是要亲自向您道谢。”点秋对着正坐在书桌前,认真地看着书的韩芙芙说道。

“这么早就来了?”韩芙芙有些感慨,昨天才刚刚饿晕过去,睡了一觉,就要继续赶路去参加科举考试了?真是够坚强的,“让他进来吧。”

“小姐,让他单独进房间,恐怕不太好吧。”点秋有些犹豫地说道,她家小姐毕竟还是个未经人事的黄花大闺女,虎子一个十岁出头的孩子也就算了,可这书生都已经弱冠之年了。

“那就让他站在窗前吧,你去叫他进来,之后再去拿五两银子给我,顺便让张春把韩叔叫过来。”这书生既然能饿晕过去,想必是已经身无分文了,自己既然想要借他之手办些事情,那还是得大出血一番才行啊。

点秋应了一声,便转身走了出去。昨天午后,佃户和孩子们都去了山脚下开荒,一个个干劲十足,只用了一个下午的时间,便将那三亩沙地开垦了出来,还顺便挖了一条小水渠,从河里引水过来。今天一大早,韩管家就去了沙地那边,检查水渠引来的水的高度。也不知道张春那小子,又跑到哪里去疯玩了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