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6章 美人愁

类别:古代言情 作者:字数:1951更新时间:25/08/04 00:42:13

韩侍郎听闻此言,略带苦涩地解释道:“一旦秀女被选中,宫中便会安排她们返回家中,之后再择良辰吉日。封妃、封嫔都有隆重的典仪,至于美人嘛,就简单些,定个日子,直接接入宫中便是。”

可怜他的媛媛,只因他官职卑微,竟连一场像样的婚礼都未能拥有。

“爹爹,别想了,”韩芙芙见父亲的神色又黯淡了下去,连忙转移话题,轻声安慰道,“姐姐明日就要归家了,她也不愿看到您如此难过啊。”

晚膳过后,韩芙芙陪伴父亲闲聊片刻,便独自回到了自己的闺房。

姐姐即将归来,待字闺中,可家中并无多少积蓄,又该如何为她添置一份像样的嫁妆呢?

真是令人愁肠百结。

对了,她能不能将那幅《春居图》偷偷卖掉呢?可是,这画究竟能值多少银两呢?即便真的卖掉了,又该如何向父亲和姐姐解释这笔钱的来历呢?

说是捡来的?

未免太过牵强。

说是别人赠予的?

更是毫无逻辑。

而且,还不能让父亲和姐姐对自己产生怀疑。

唉,这可如何是好啊!

早些年,为了给自己治病,家中变卖了所有的田庄,如今所有的开销都仰仗着父亲那点微薄的俸禄。

她要不要劝说父亲去做些生意呢?不行,似乎在原著中提到过,朝廷官员是不能经商的。

况且,父亲还是户部侍郎,即便主管土地事务,但最好还是不要轻易触碰经商这条路。

罢了,还是明日与姐姐商议一番,看看她有何妙计吧。

现在,当务之急是想出一个万全之策,告知李晋,明日的邀约,她恐怕是无法赴约了。

“点秋,”韩芙芙从柔软的床榻上起身,轻声吩咐道,“为我研墨。”

说着,便缓步走向书桌。

自从来到这个世界后,为了让自己显得不那么格格不入,她曾缠着媛媛教她识文断字,所以,她的房间里也备有文房四宝。

“是,小姐,”点秋连忙上前,熟练地铺纸研墨。

韩芙芙提起狼毫笔,稍作思忖,便开始在宣纸上书写起来。

想起白天时听简琛无意中提起,过几日,李晋便要启程返回沧州,恐怕此生都难以再见,她就感到无比的遗憾。现代追星,还能在电视上、手机上看到偶像的身影,可怜的她,不远千里,恐怕这一辈子也难再相见了。

她要不要冒一次风险,夜会爱豆呢?

换上夜行衣?飞檐走壁?

好吧,她没有夜行衣,也不会什么飞檐走壁的功夫。

还是算了吧,虽然李晋对她的态度还算不错,但自己也不能如此冒失,大晚上去打扰人家。

韩芙芙无奈地叹了口气,将晾干的信纸小心翼翼地折叠起来,拿起一个精致的信封,装了进去。

她侧过身,将信封递给点秋,轻声嘱咐道:“明日一早,让张春将这封信送到岚王府,就说是有一位姓韩的公子,要交给他们家大人。”

“是,小姐,”点秋虽然心中有些疑惑,但还是选择了沉默,没有多问。

第二日,张春一大早就听从了点秋姐姐的吩咐,拿着信件,前往岚王府。

到了岚王府门前,看着那两位身形魁梧,目光锐利的门房侍卫,他心中便涌起一股莫名的畏惧——原来王府的门房,并不全是自家老爹那样懒散的模样啊。

他小心翼翼地走上前去,想要与左手边那位看起来稍微和蔼一些的侍卫搭话。

“来者何人?”左手边的侍卫眼神犀利地问道。

一大早就看到这个半大的小子在王府门口转来转去,如果再晚一些时候,他恐怕早就将他轰走了。

张春被吓了一跳,虽然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,但听到如此气势汹汹的质问,还是忍不住有些胆怯。

“小的乃是韩侍郎府上的小厮,我家主人让我带一封信,给您家大人。”张春如实回答道。

若是让韩芙芙听到张春如此自报家门,非得气得血压飙升,当场吐血三升!

偏偏这张春却是一脸的坦诚。

侍卫上前接过信件,对张春说道:“你先在此等候,我进去通报一声。”

“好的,”张春乖巧地应道,老老实实地站在大门一旁。

其实,也不能完全怪张春,毕竟张春只是一个十来岁的小跑堂,韩芙芙也没有特意叮嘱他不能透露自己的来历。

侍卫进入王府后,将信件交给了白林,在他们这里,除了大人,就是白林侍卫的地位最高了。

白林接过信件,心中也感到一阵疑惑,韩侍郎?户部侍郎韩钧?

他给自家大人写信?

究竟有何用意呢?

他转身带着侍卫,朝着后院的方向走去。

此时,李晋正在后院的空地上舞枪。

自幼时起,他对舞枪弄剑就有着浓厚的兴趣,义父见他是真心热爱武艺,便为他请来了各路名师,悉心栽培。

李晋也十分争气,无论寒冬酷暑,练武从未间断。几年前,他只身前往军营,更是凭借着自己灵活的头脑和英勇的战绩,在军中树立了威信,赢得了整个沧州军的尊重。被大家视为沧州军的小主人。

“何事?”李晋眼角的余光瞥见两人前来,耍完一套精妙的枪法后,便停下来问道。

白林连忙走上前去,双手将信件呈上,恭敬地说道:“户部侍郎韩钧派人送来书信一封。”

“户部侍郎?”李晋听到这个名字,也感到一丝不解,户部侍郎为何会写信给他呢?

李晋伸手接过信封,拆开,拿出里面的信件,一展开,嘴角便忍不住露出了淡淡的笑意。

什么韩侍郎,这分明是韩非,韩兄的笔迹啊。

同姓韩,莫非韩非是侍郎府上的远房亲戚?

之前韩兄说过,自己是庐州乡下之人,父母双亡后才认了一位隐士为义父。难道这韩侍郎的家乡也是庐州吗?

想到这里,李晋摇了摇头,开始仔细辨认起手中的书信。

“李兄:见字如面。”

韩兄用词真是贴切,看到这一手字迹,很难让人不联想到他本人。

李晋内心暗自吐槽,文采倒是颇高,奈何这字实在是差强人意,甚至还不如他自己写的。

“十分抱歉,由于一些突发事件,今日正午无法赴明月楼之约,还请李兄见谅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