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54章 妖星现
类别:
古代言情
作者:
字数:2053更新时间:25/08/04 00:42:06
了悟大师的名号一出,在场众人顿时恍然大悟。这位高僧可不是寻常人物,乃是一位四处云游的得道高僧。据说他早已参透佛法真谛,曾有多家寺庙想请他留下主持,但他却偏爱自由自在的云游生活,不愿在一个地方久留。
北陵王朝境内,佛教与道教并存,百姓享有相对自由的信仰选择。然而,当今太后却对佛教有着近乎痴迷的推崇。
为了满足太后的心愿,中书令费尽周折才寻到了了悟大师,并将其请入宫中,专门为太后讲解佛经。了悟大师对于佛法的独特见解,深受太后喜爱,于是便被留在宫中住了下来。
宫宴散去,一封密信悄然送至萧若寒手中。信中的内容,揭示了今日众人设局针对简王府,算计萧敏筝的真相。
“立刻将这封信,用飞鸽传书送给摄政王。”萧若寒吩咐道。
几日后,远在边关的萧政维收到了萧若寒的密信,一向沉稳的他,脸上也难得地露出了凝重之色。
“没想到,中书令竟然是先帝的人!”萧政维声音低沉。
一旁的苏虹颖闻言,顿时惊愕不已,“先帝不是已经驾崩多年了吗?怎么还会有他的势力存在?”
萧政维揉了揉眉心,解释道:“不止是他,就连已经故去的凌国公,也是先帝安插的棋子。皇兄身上所中的寒毒,是丽贵太妃下的手,而我们一直不知道的是,丽贵太妃其实是受到了先帝的指使。这样一来,所有的事情就都能解释清楚了。”
苏虹颖紧锁眉头,语气担忧地问道:“这么说来,先帝很有可能还活着,并且已经开始有所行动了?”
萧政维点了点头,肯定了她的猜测。“我怀疑,与长公主秘密会面的人,就是先帝。他们已经开始有所动作了。”
“那我们现在该怎么办?”苏虹颖有些不知所措。
萧政维沉声道:“长夜已经控制住了傅中书令,他会以傅中书令的名义写一封信,将那些人引到京城。只要他们到了京城,一切就都好办了。我们也要尽快赶回去,重新部署一切。”
说完,萧政维突然陷入了沉思,片刻后,他抬起头,问道:“青玄,你还记得,下一次日食是在什么时候吗?”
“回王爷,是在四月初一。”青玄恭敬地回答道。
“我明白了!我终于明白了!”萧政维的眼中闪过一丝兴奋的光芒。
苏虹颖疑惑地看着他,问道:“你明白什么了?”
萧政维拉起苏虹颖的手,走到挂在墙壁上的地图前,指着地图说道:“你看,我们就算以最快的速度赶路,也需要二十天才能抵达京城。但是,日食却将在十天后出现。”
苏虹颖仍然有些不明白他的意思。
萧政维握紧了拳头,目光如炬,“他们这是在声东击西!”
“啊?”苏虹颖睁大了眼睛,不解地看向萧政维。
萧政维捧起她圆润的小脸,轻轻亲了一口,解释道:“日食,我敢肯定,日食那一天,就是他们再也按捺不住,准备动手的大好时机!”
当晚,萧政维毫不犹豫地动用了虎符,调集了周边所有的兵力,将长公主府团团包围。
士兵们在长公主府的密室里,搜出了已经制作好的龙袍。仅仅是这一条罪证,就足以让长公主身陷囹圄,难逃杀身之祸。
与此同时,萧曜文也在矿山上被抓获。他显然是知晓长公主的阴谋,因此也被一同押解进京。
而染香,早已提前得知消息,匆匆赶往京城,却不知京城早已布下了天罗地网,等待着她的到来,最终也被顺利擒获。
另一方面,关于即将发生日食的消息,也逐渐在民间传开。
在百姓的认知中,日食往往被视为上天对人间的警示,而这警示的对象,通常都是一个国家的帝王。
民心,是一股非常可怕的力量。它虽然不是千军万马,但其威力却胜过千军万马。任何一位完全不顺应民意的帝王,最终都不会有好下场。
为了安抚百姓们恐慌的情绪,武景帝决定在日食当天,亲自前往普陀寺举办祭天仪式,一方面,承认自己所犯下的罪过,一方面,祈求上苍的宽恕。
百姓们对于武景帝究竟犯下了什么天怒人怨的罪孽,竟然引来老天爷用日食来警示,都感到十分好奇。
四月初一凌晨,已经斋戒了整整七天的武景帝,踏上了前往普陀寺的马车。
许多百姓从三十一号晚上开始,就自发地聚集在山脚下,等待着武景帝的到来。
马车抵达后,武景帝缓缓走下马车,周围的百姓纷纷跪地参拜。
武景帝并没有使用侍卫们准备的轿子,而是选择了步行上山。
这一举动,自然赢得了不少百姓的好感。要知道,就连先帝在位时,都从未徒步登上普陀寺。
百姓们紧紧跟随在武景帝身后。
突然,一名在半山腰歇脚的老太太,因为体力不支,不小心从台阶上跌落下来。
武景帝眼疾手快地接住了她,不仅没有嫌弃她衣衫脏乱,还主动给老太太喂水喝。
“老人家,你没事吧?”武景帝的语气和表情都十分和蔼。
老太太虚弱地睁开眼睛,感激涕零地向武景帝道谢,最后,又要跪下给武景帝磕头。
武景帝连忙阻止了她,并安排了一名宫女陪她到一旁的凉亭里歇息,等恢复了体力再上寺里去。
武景帝亲民的形象,再次深入人心。
至于这位老太太是真的身体不适,还是事先安排好的“托儿”,就不得而知了。
反正,武景帝的举动感动得许多老百姓热泪盈眶。
“皇上真是一位好人啊!”
“唉,你们知道吗?那个强占民女的九门提督,当年就连先帝都不敢动的人,皇上一登基就给咔嚓了!”
“是啊,还有冀州都督,贪污了数百万两银子,他的儿媳还是位公主呢!皇上说办就给办了!”
“皇上爱民如子,怎么会犯下什么过错呢?”
百姓们你一言,我一语地议论着,其中,或许也有萧政维事先安排好的“托儿”在引导舆论。
但不可否认的是,武景帝在还是太子的时候,就已经颇得民心了。登基这些年来,他勤政爱民自不必说,而且,没有错判过一件案子,没有冤枉过一个好人,对于贪官污吏的打击,更是前所未有的狠辣。在大多数人眼里,武景帝的确是一位千古难逢的好皇帝。
只是,这样一位优秀的皇帝,究竟是犯下了什么错,才会触怒上天,引来日食的警示呢?
百姓们带着疑惑,跟随武景帝走进了普陀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