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53章 琴音煞

类别:古代言情 作者:字数:1990更新时间:25/08/04 00:42:06

这把古筝,乃是母妃生前最珍爱的遗物,一直被妥善地保存在库房深处,而且自打入宫以来,经手的都是绝对信得过的心腹之人,按理来说,不该是他们的问题。

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萧敏筝身上,百思不得其解,为何她弹奏出的琴音会变得如此怪异。然而,不远处的乐师们却如临大敌,一个个正襟危坐,脸色苍白得像一张纸。

萧敏筝再次抬起纤纤素手,指尖流淌出的却是杂乱无章的音符,让人眉头紧锁。出乎意料的是,远处的乐师们竟在没有接到任何指令的情况下,自发地开始为萧敏筝的琴音进行配乐,钟磬之声随之响起。然而,情况却变得更加糟糕,非但没有挽救,反而雪上加霜。

不仅是萧敏筝的琴声变得混乱不堪,就连那些乐师手中的乐器,也纷纷发出刺耳又令人烦躁的噪音,不少人忍不住捂住了耳朵。唯独萧敏筝,依然低着头,全神贯注地拨弄着琴弦,似乎对外界的一切都浑然不觉。她身着一件罕见的鹅黄色纱裙,为她增添了几分暖意,裙上点缀的红色石榴石,在鹅黄色的衬托下格外醒目,更衬得她肌肤胜雪。

“够了!这弹的都是什么东西!”太后怒不可遏地呵斥道,显然对这噪音忍无可忍。

萧敏筝和王相府众人立刻跪倒在地,就连一众乐师也战战兢兢地跪了下来,大气都不敢喘一口。

“这究竟是怎么回事!不是说筝儿琴艺精湛吗!这是故意来给哀家添堵的吗!”太后似乎被这杂乱的音乐搅得头痛欲裂,语气中充满了恼怒,让人不寒而栗。

萧敏筝低着头,一言不发。傅颜却与中书令交换了一个眼神,随后便一直将目光锁定在萧敏筝身上,他倒想看看,这个女子会如何应对眼前的困境。

为首的乐师额头上渗出豆大的冷汗,他战战兢兢地开口道:“回……回禀太后,这……这是……”

“来人!将这个说话都说不利索的奴才给哀家拖下去!”太后似乎因为那杂乱的音乐而感到头痛,心情差到了极点,根本不想听他废话。

“奴才知错!奴才知错!奴才这就说!奴才这就说!这是发生了音变啊!”那乐师带着哭腔说道,声音中充满了恐惧。

此话一出,殿内顿时一片哗然。太后和武景帝也满脸震惊地对视了一眼,显然对“音变”这个词感到十分意外。要知道,音变可是一个极为不祥的预兆啊!

音变,又可以被解读为礼崩乐坏。在这个时代,人们将礼视为社会道德和行为规范,将乐视为教化的准则。

然而,礼崩乐坏则意味着礼制崩塌,音节变故,预示着一个社会纲纪紊乱、骚动不宁的时代的到来。甚至有传言说,音变是应择明王而立,推举圣贤之主的征兆。

因此,音变既不受百姓待见,也遭到皇家的极力排斥,简直就是避之不及的一件事。

在北陵漫长的历史中,似乎只发生过两次音变,所以除了乐师以外,知道这件事的人寥寥无几,更不用说知道音变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了。

武景帝和太后的脸色都变得极为难看,他们看向萧敏筝的眼神中充满了探究。若不是她一弹琴便发生了这样的变故,又怎么会发生这么大的事?之前的乐师奏曲时一切都好好的,为何一到她这里,就变成了这副样子?

当然,在他们的心中,也存在着其他的怀疑。

“哀家没有准许你们演奏,为何你们也要擅自演奏?”太后皱着眉头问道,语气中带着一丝质问。

那乐师擦了一把额头上的汗水,解释道:“因为郡主的琴声一出,奴才便察觉出了不对劲。可是郡主仍在继续弹琴,奴才又不敢贸然阻拦,便想着试试看,能否用配乐将郡主的琴音拉回正轨。不曾想,自己却也遭遇了音变,是以才会杂乱无章。”

太后点了点头,表示明白了事情的经过。也就是说,这场音变都要归咎于筝儿?难道说,筝儿是不祥之人?

武景帝和太后的眼中都闪过一丝深意。筝儿年纪尚小,怎么可能是不祥之人呢?武景帝觉得这简直是无稽之谈。

只是,音变一事,可大可小,不仅会让人心惶恐不安,更有可能让那些迷信的百姓揭竿而起,推翻武景帝,另立新皇。

武景帝瞬间想到了这一层,而跪在地上的萧若寒,同样也想到了这一点。他几乎是下意识地开口说道:“皇上,太后娘娘,筝儿才十三岁,怎么可能会动摇国之根本呢?她只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弱女子,还请皇上明察!”

萧若寒说完,心里又冒出了另一种猜测。

恐怕是有人想借着这个机会,来治简王府的罪,甚至想要他们的命。但是,究竟是谁会这么做?

不过,不得不说,对方真是打的好算盘啊!萧若寒眼里已经掩饰不住浓浓的杀意!

大殿之内的气氛一时间变得肃穆起来。没有了乐师的配乐,周围便显得寂静了不少。众人也不像一开始听到消息时那样窃窃私语,而是纷纷将目光投向坐在上首的武景帝和太后,等待着他们会如何处理这件事。

要知道,这件事说不严重也不严重,说严重却也十分严重。毕竟,一个处理不当,便足以动摇国之根本,使得国家动荡不安。这种事情最容易被那些有心之人加以利用,以此图谋不轨,用来蛊惑那些愚昧无知的百姓简直再有效不过。

下首的大臣都默不作声,各个派系的人都在暗自揣测着这件事背后的深意,猜测这件事是出自谁的手笔,又会对自己造成什么样的影响,对自己所在的一方势力又会造成怎样的阻碍或者推动。

一个个官场上的老油条此刻都选择了缄口不言,静观其变,看看事情会如何发展。

太后将目光转向身旁的一位和尚,微微皱着眉头,轻声问道:“了悟大师,此事难道是天机示警?到底有何深意?还请大师明示。”

众人纷纷将目光投向太后说话的方向。那是一名身披袈裟的中年和尚,始终站在太后的身旁。他的容颜还算俊美,只是鹰钩鼻显得有些突兀,眼神也并不清明。若不是他光着头,手上带着佛珠,并且沉默寡言,无悲无喜,恐怕没有人会认为他是一个和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