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74章 帝王心
类别:
古代言情
作者:
字数:2255更新时间:25/08/04 00:42:03
夜幕深沉,往日喧嚣的宫闱此刻也沉浸在一片静谧之中。承乾宫内,雕梁画栋间隐隐透出几丝灯火,映照着女帝崇凝略显疲惫的容颜。
结束了一整天的朝政,她本该安寝休憩,可脑海中却依旧萦绕着朝堂之上,众臣为大梁求援一事争论不休的景象。
“唉……”
一声轻叹自她口中逸出,打破了这片刻的宁静。
大梁,那个曾经与大邺分庭抗礼的邻国,如今正遭受内乱之苦。梁王渠煜遣使前来,言辞恳切地请求大邺出兵相助,平定叛乱。
此事,牵一发而动全身,干系重大。
于大邺而言,贸然出兵,实乃兵行险着。倘若大梁在平定内乱后,因种种缘由与大邺产生嫌隙,那么大邺此番出兵,岂非出力不讨好,反倒为两国埋下祸端?
更甚者,这会不会是大梁设下的一个圈套?那霍无忌虽为反贼,但终究是大梁的臣子。倘若他为了向大梁朝廷邀功请赏,故意与渠煜合谋,引诱大邺出兵,那大邺岂不是自投罗网,羊入虎口?
思及此处,崇凝的眉头不由得蹙得更紧了。
朝堂之上,众臣各抒己见,争论不休。有人主张出兵,认为此乃大邺扬威立万,扩大影响力的绝佳时机;也有人坚决反对,认为应当明哲保身,避免卷入这场浑水。
听着他们激烈的辩论,崇凝始终保持沉默,只是默默地听取着每一个人的分析。她深知,此事关乎家国安危,绝不能草率决定。即便她对渠煜的为人有所了解,也不能因此而感情用事。一旦 , 大邺
几个时辰的商议最终无果而终。崇凝只得宣布退朝,命众臣明日再议。
回到寝宫,她独自一人枯坐在龙案前,心中思绪万千。
说这是大梁的圈套吗?她觉得可能性不大。渠煜绝不可能给霍无忌任何机会。毕竟,事情已经发展到这个地步,若是渠煜此时选择原谅霍无忌,那他作为君主的威信将荡然无存,日后谁都可以效仿霍无忌,起兵造反,反正失败了还可以乞求原谅。这无疑是在纵容叛乱,后果不堪设想。
她更担心的是,大邺出兵又能得到什么好处?
大邺绝不可能在没有任何利益的情况下,白白地为大梁卖命。这对于那些浴血奋战的将士来说,是不公平的。
再者,一旦派出援军,势必会与大梁的百姓和军队产生交集,那么粮草如何解决?由谁来指挥?在战场上冲锋陷阵时,会不会让大邺的军队去当炮灰?
这些,都是不得不考虑的问题。大梁绝不可能允许大邺军队独断专行,而大邺的将士,也绝不会甘心听从大梁的安排。
晚膳时,崇凝依旧心事重重,以至于食不知味,只是随意地吃了两口便放下了筷子。
“皇上,您怎么吃这么少?”
晋涛公主端着一碗燕窝莲子羹走了进来,看到几乎没怎么动过的膳食,顿时心疼不已。
“母后。”
崇凝起身行礼,待晋涛公主落座后,她才重新坐下,轻声说道:“儿臣不饿。”
晋涛公主仔细地打量了她一番,这才语重心长地说道:“我知道前朝政事繁忙,可你也太操劳了,要保重自己的身体啊。”
“母后前来,可是有什么事吗?”
崇凝心知晋涛公主素来无事不登三宝殿,便含笑问道。她每日忙于处理政务,早已身心俱疲,虽然明白晋涛公主是在关心自己,但她更希望得到实际的帮助,而非止于口头上的慰问。
晋涛公主叹了口气,缓缓说道:“太医院禀报说,先帝的那两个年幼的皇子,近来又生病了。而且,太医们还发现,他们反应迟钝,平日里也十分呆滞,怀疑是之前在寺庙祈福时,因高烧而留下了病根。”
“烧坏了脑子?”
崇凝立刻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,语气中带着一丝疑惑:“此事可确定?为何之前没有发现?”
“太医说,孩子年幼,当时只当是生了一场大病,身体虚弱,没有过多在意。可是这都过去五个月了,他们的状况依旧没有好转,这才往坏处猜想。他们年纪尚小,体质也弱,这种事情,也说不准的。”
崇凝闻言,心中顿时生起一丝疑虑。
想当初,锦若也是以高烧痴傻为由,逃过了一劫。因此,她对这种说法,格外警惕。
她沉默了片刻,才缓缓说道:“孩子还小,现在看不出什么。让太医们仔细照料着,就算是反应慢一些,也无伤大雅。只要他们老实稳重,便足矣。”
最重要的是,此事绝不能张扬出去。否则,一旦传出他们的生母去世仅仅三个月,孩子就变得痴傻,谁会相信这是当初在寺庙里留下的病症?稍有风吹草动,她便会被人扣上一个“坑害幼弟”的罪名。
“也是。”
晋涛公主点了点头,随即又说道:“还有一事,我是想问问你的。如今你已经与凌王和离,是否该考虑一下自己的事情了?”
崇凝抬眼看向她,反问道:“母后认为现在是儿臣考虑生儿育女的好时机吗?再说,父皇驾崩,儿臣依礼应当守孝三年,此事还是日后再议吧。”
“依我说,你根本不值得为他守孝!他临终前的那番话,分明就是在算计你!”晋涛公主有些激动地说道。
崇凝闻言,只是淡淡地扯了扯嘴角,不以为意地说道:“那又如何?他所能做的,不过是给儿臣添堵罢了。至于他能不能成功,那就要另说了。母后,是不是有人向您提起儿臣的私事了?”
“嗯。”
晋涛公主也并不隐瞒,坦然承认道:“如今陈氏宗亲已经不成气候,大臣们对你登基称帝,虽然没有异议,但谁不想与你攀上关系呢?毕竟,你的孩子,可是将来的帝王。在他们眼里,娶了你,便相当于得到了整个江山社稷作为陪嫁。”
崇凝听了,只是笑而不语。有这样的想法,并不奇怪。毕竟,在很多人看来,这本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。
以她现在的地位,完全可以像男人那样,三妻四妾。就像她当初曾无数次想过的那样,将自己喜欢的男子,都纳入后宫。可是如今,她却对这些事情,提不起丝毫的兴趣。
因为她很清楚,如果自己真的那样做了,带给她的不是快乐,而是世俗的非议和指责,生育的痛苦由她独自承受,权利,势必也要拱手让人。男人多了,隐患也就多了,稍有不慎,便会沦为他人手中的棋子。
她怎么敢拿自己的命运,去赌一个人的良心呢?
“崇凝。”
晋涛公主满脸慈爱地看着她,轻声说道:“你告诉母后,你喜欢什么样的男子,母后替你留意着些。”
喜欢什么样的?
若要生儿育女,必定是要与自己喜欢的人。可是,她到底喜欢什么样的呢?
崇凝自己也找不到答案。她曾经很喜欢锦若,喜欢他文弱俊秀的模样,喜欢他真挚热烈的性情。甚至在得知他多年来都在装傻时,她竟不曾想过他的城府有多深,反倒觉得他十分不易。
可惜的是,他的身份,是大梁的王爷。
有了锦若这先入为主的印象,其他人似乎都难以入她的眼。她又到哪里去寻找一个性格真挚热烈,模样生的文弱俊秀,对她还一心一意,绝无二心的男子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