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73章 邺梁乱
类别:
古代言情
作者:
字数:2435更新时间:25/08/04 00:42:03
纵然锦若内心激荡,面上却不露分毫,任由那些探究的目光在他身上游走。自霍无忌入主临安,他便如芒在背、步履维艰。如今唯一的慰藉,便是当日偶遇的叶先生,此人深谋远虑、行事稳健,堪为肱股之臣。而叶先生带来的两位好友,亦是肝胆相照、情义深重。三人得知锦若身处险境,不远千里前来投奔。
锦若对他们坦诚相待,开诚布公地表明自己并无争夺天下的野心。他对轩冯帝和林家的所作所为恨之入骨,但如今二人已然恶有恶报。当今圣上渠煜乃是明君,其雄才伟略远胜于他。他绝不会为了个人恩怨,而置大梁百姓于水火之中。
见锦若心意已决,叶修远三人虽心有不甘,却也为他的高风亮节所折服,转而竭尽所能地为他出谋划策。他们教导锦若韬光养晦、隐忍不发,并且劝说他处处逢迎霍无忌,甚至连献计拿下新城,拥立锦若登基的主意,都是出自他们之手。
如今的霍无忌早已被胜利冲昏头脑,变得狂妄自大、目中无人。他将锦若视作一个毫无价值的傀儡,事无巨细都要亲力亲为。那些武将更是对霍无忌唯命是从、马首是瞻。霍无忌之所以要亲自率兵攻占新城,不过是为了将功劳据为己有,让所有人都知道锦若不过是个一无是处的废物。
然而,霍无忌并不知道,渠煜早已在新城布下天罗地网,只等他自投罗网。
至于临安,在霍无忌率兵出发后,锦若便以最快的速度将向朝廷称臣的文书送往溧阳。不出几日,霍无忌等人挟持凌王,意图谋反的消息,便会传遍天下。届时,他们便会从朝廷的嫡系王师,彻底沦为叛国逆贼。
正所谓“出师无名,兵家大忌”,一旦失去了临安、长渡等地的粮草补给,面对渠煜的虎狼之师,霍无忌又能支撑多久呢?虽然胜负难料,但这场战争已然无可避免。霍无忌乃是轩冯帝一手栽培的猛虎,如今也必须由渠煜亲手将其铲除。
就在大梁忙于内战之时,身处大邺的崇凝女皇,也在有条不紊地颁布着一道又一道的圣旨。毕竟她是女子,即便登基为帝,朝中仍有许多心怀不满之人。所以,她当务之急便是要让那些人彻底臣服。
而利益,永远都是堵住悠悠之口的最佳利器。
七月,一道减免秋收赋税的圣旨昭告天下,紧接着,又颁布了将于明年三月加设恩科的圣旨。此外,崇凝还亲自过问工部水利,并拨出专款,定在秋收之后对所有水利工程进行检修,同时还颁布法令,减免徭役,并设立劳金。
桩桩件件,事无巨细,她都必须通宵达旦地处理。每日陪伴她的,不是堆积如山的奏折,便是无尽的疲惫。她日渐消瘦,也变得愈发沉默寡言。
时光荏苒,转眼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重阳佳节。崇凝难得放下手中的一切琐事,换上一身干练的劲装,来到马场上纵情驰骋。
马场的远处,便是高高悬挂的箭靶。她策马奔腾,手中紧握着雕弓。每当她射出一箭,便会有人高声呐喊,报出是否命中。正值烈日当空,仅仅过了小半个时辰,便已将她烤得大汗淋漓。
胯下的战马“扑哧扑哧”地喘着粗气,崇凝也缓缓停了下来。她将手中的弓箭递给身旁的禁军,然后掏出手帕,轻轻擦拭着额头上的汗水,最后翻身下马,径直走向一旁的行帐休息。
她没有邀请任何人陪伴,就连形影不离的飞雁,也被她留在了宫中。虽然身边有禁军层层护卫,可终究无人敢主动与她搭话。她端起一杯温热的茶水,轻轻抿了一口,然后靠在椅背上,百无聊赖地看着远处郁郁葱葱的林子,又漫不经心地扫视着禁军手中迎风招展的旌旗。
明明身边有这么多人,她却只觉得无比的孤独。
每日都被繁重的政务所包围,所有的心力与精神,都耗费在了与大臣们商议国事之上。那些想要与人分享的心情,最终都只能默默地止步于舌根。
如今,能不说话,她便绝不开口;能不看书,她便绝不翻阅;能不见外人,她便绝不见客。
在这忙碌的间隙里,挤出来的清净与孤独,对她来说实在是难得。
就这样,她安静地靠在椅背上,足足过了两个时辰。夕阳西下,阳光不再那么刺眼,暖洋洋地洒在身上,让人只想慵懒地躺下。她索性将脚搭在面前的凳子上,然后用手托着下巴,缓缓闭上双眼,静静地感受着微风拂面,浑身上下都感到无比的放松与惬意,这实在是难得的享受。
“皇上,大梁国书。”
一声轻唤,打破了她难得的惬意。她缓缓睁开双眼,只见一封国书,已经被恭敬地呈送到了她的面前。
大梁求援,请求大邺出兵平定内乱。
邀请别国出兵,镇压本国内乱,这在前朝历史上是从未有过的。由此可见,霍无忌等武将的实力,究竟有多么的强悍。渠煜显然不打算倾全国之力平定叛乱,因为那样只会导致两败俱伤,甚至还会给别国可乘之机。若是崇凝足够狡诈,便完全可以趁虚而入,一举吞并大梁。
所以,他才会不惜代价地向大邺求援,以此来分担风险。至于大邺能够获得什么好处,恐怕只有在双方进行详细的谈判之后,才能最终确定下来。
“传旨,明日早朝,百官议事。”简单地吩咐完,崇凝便将手中的国书放在了一旁,然后再次闭上了双眼。
她贪婪地享受着这难得的清净,一直到夜幕降临,这才恋恋不舍地睁开双眼。只见飞雁带着几个宫女,正候在行帐外面,她们的手中还提着食盒。
“你们这是做什么?”崇凝有些疑惑地问道。
飞雁笑着回答道:“奴婢准备了一些肉串和蔬菜,想着今日天气不错,皇上不如就在这里用了晚膳再回去?”
“炭烤吗?”听到“炭烤”二字,崇凝顿时来了兴趣:“那自然是极好的,朕已经好久没有这样吃过了,你们快些准备吧。”
“奴婢遵旨,请皇上稍等片刻。”
宫女们立刻行动起来,七手八脚地架起柴火堆,然后将食盒里的东西,一样又一样地拿出来,仔仔细细地烤了起来。
崇凝换了一个更加舒服的姿势,两手合抱,轻轻地放在小腹上,然后抬头瞧了一眼悬挂于夜空的明月,便慵懒地等待着美食出炉。
“这是奴婢亲手酿制的桂花米酒,皇上尝尝。”飞雁小心翼翼地掀开白瓷汤盅的盖子,顿时,一股浓郁的甜香气息,便立刻从中飘散了出来。
崇凝轻轻地抿了一小口,然后仍旧慵懒地靠在椅背上。带着一丝凉意的晚风,轻轻地吹拂在她的身上,她清爽地长长地呼出一口气。
“这样的日子,真是清闲自在啊。”她忍不住感叹道。
飞雁掩嘴一笑,轻声说道:“皇上政务繁忙,难得可以偷得浮生半日闲,自然会觉得十分珍惜的。”
“不是,朕说的不是清闲。”崇凝轻轻摇了摇头,语气中带着一丝淡淡的无奈:“朕说的是不用看人脸色,不用战战兢兢,不用万事都思前想后。这样的日子,真是舒服,轻松惬意,毫无压力,实在太难得了。”说到这里,她的嘴角也忍不住扬起了一丝淡淡的笑意,整个人都显得自在极了。
飞雁也笑了笑,对于崇凝的话,她深有体会,但却不敢多言。
很快,烤好的肉串和蔬菜,便被陆续端了上来。崇凝的胃口不错,吃了不少。只可惜这桂花米酒并不醉人,所以她仍然十分清醒。
在回去的路上,她懒洋洋地靠坐在轿辇上,任由晚风吹拂在自己的身上,静静地聆听着此起彼伏的虫鸣声,不知不觉间,便感到一阵阵的困意袭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