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56章 孽缘债
类别:
古代言情
作者:
字数:2435更新时间:25/08/04 00:42:03
邀月殿内,香烟袅袅,许婕妤并未如往常般精心打扮,而是素衣缟服,神情肃穆地跪在两个孩子的牌位前,一炷香接着一炷香地焚烧着,口中念念有词,祈求着冥冥之中的庇佑,愿她的孩子们能够早日脱离苦海,转世投胎,再世为人。
殿外隐隐传来丝竹管弦之声,那是宫中为冲喜而举办的庆典乐声。这热闹的音符,如同无数根细小的棉针,无情地刺痛着许婕妤本就千疮百孔的心,每一声都让她感到百骸俱裂般的疼痛。
“娘娘。”一位宫人小心翼翼地走进殿内,打破了这令人窒息的寂静:“皇后娘娘命人送来了例赏的菜品,说是让娘娘节哀顺变,保重凤体。”
许婕妤紧紧咬住牙关,竭力抑制着内心的滔天恨意,胸口剧烈地起伏着,仿佛要将所有的痛苦都倾泻而出。“我唯一的女儿都没了,她还有什么可张狂的?做了十年的废物,如今是想再与我斗上一斗吗?”
宫人闻言,顿时噤若寒蝉,不敢接话。这几个月来,宫中发生的一系列事情,早已让众人察觉到了几分不同寻常的味道。自从公主出事后,皇上对皇后的态度越发敬重,谁也不敢保证,这殿里说的话,会不会被那些长舌之人传到凤仪殿去。
“倒掉!”许婕妤的目光如同淬了冰的利刃,死死地盯着那盘所谓的例赏菜品,怒火中烧,悲痛欲绝。
宫人不敢有丝毫的违拗,连忙端起盘子,如避蛇蝎般地退了出去。
接连两场喜庆的典礼,似乎真的冲散了笼罩在皇宫之上的阴霾,宫中重新焕发出了几分生机。
时光荏苒,转眼间已是八月底。奉命前往大梁,试图讨要和离书的陆正愕,也终于风尘仆仆地回到了大邺。
然而,大梁却断然拒绝了崇凝公主与锦若和离的要求。渠煜以大梁国内局势动荡不安为由,恳请大邺能够继续照顾崇凝公主,待大梁局势稳定之后,定会派人将公主迎回。
“不肯和离?”陈靖文听闻此言,眉头紧紧地拧成了一个疙瘩,语气中充满了难以置信。“崇凝与那个凌王感情不睦,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,他们为何不肯和离?”
陆正愕连忙解释道:“大梁新帝表示,虽然凌王宠爱侧妃是事实,但公主殿下与凌王之间的感情,也并非如传言般恶劣。两国既然已经结为姻亲,便没有无错而离的道理。”
陈靖文闻言,心中不由得一沉。若是按照大梁的这种说法,事情就变得棘手起来了。
崇凝公主如今已经不在人世,到时候大梁若是派人来要人,他又该如何交代?
“你可曾去临安,询问过凌王的意见?”陈靖文抱着最后一丝希望问道。若是那个傻子能够点头同意和离,这件事或许还能找到一个勉强的托辞。
“回皇上,臣去过了。由于大梁如今的局势不容乐观,臣特意前往临安拜访了凌王。凌王说,公主殿下是因为与他吵架才离家出走的,他已经知道错了,还问公主殿下何时能够回去,并表示以后再也不会与公主殿下吵架了。”陆正愕一五一十地回答道。
陈靖文的目光如同鹰隼般锐利,紧紧地盯着陆正愕,试图从他的脸上找到一丝破绽。“你就没有试图说服他和离吗?”
“臣劝过,但是凌王他……不肯和离。”陆正愕微微低下头,语气平静地回答道。
虽然他才刚刚回到大邺,但已经隐约听到了一些风声。在他离开的这段日子里,宫中发生了不少事情,其中就包括崇凝公主已经不在人世的传闻,只是不知是真是假。
若是公主殿下还活着,大梁死咬着不肯和离,或许还能保她周全。
可若是公主殿下真的已经……那么大梁完全可以以此为借口,向大邺发难。届时,大邺也只能被迫承受。
陆正愕带回来的消息,对于陈靖文来说,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。他本就沉郁的心情,更是跌落到了谷底。大梁与大邺的实力不相上下,若是真的爆发战争,很难说谁能够占到便宜。而且,大梁师出有名,若是被人抖露出,崇凝公主是被他派人所害,那只会自乱军心,让大邺陷入更加被动的局面。
陈靖文愁得茶饭不思,夜不能寐,一连免了两天的早朝,身体也越来越差,咳嗽不止。太医院的太医们终日战战兢兢地请脉开药,却始终不见好转,生怕皇上恼怒,降罪于他们。
十年了,晋涛公主头一次主动踏入陈靖文的寝宫。陈靖文原本正皱着眉头,靠在床榻上闭目养神,见她进来,还是勉强坐起身来,靠着引枕,紧锁着眉头,一言不发。
“皇上龙体欠安,是否要宣嫔妃前来侍疾?”晋涛公主的脊背挺得笔直,仿佛一棵傲然挺立的青松,连他的床榻边都不肯靠近一下。
陈靖文扭过头,不去看她那张冷若冰霜的脸。“你若是来讽刺朕的,现在就可以走了。”
“我听说大梁那边有消息了,不知你是否已经拿到了和离书?若是拿到了,就给我看看。”
一提到和离书的事情,陈靖文就感到一阵火大,一时气息紊乱,猛烈地咳嗽起来,咳得胸口火辣辣的疼,喝茶也压不下去。
“没有。”陈靖文艰难地吐出这两个字,声音嘶哑而无力。
没有和离书?
晋涛公主心里顿时有数了。大梁不同意和离,怪不得陈靖文会愁成这副模样。
“那你好好歇着吧。”她冷冷地丢下这句话,便毫不留恋地转身离开了,再无半句关心的话语。
对于晋涛公主的态度,陈靖文早已习以为常,无话可说。
在接连愁了两三日之后,陈靖文才勉强打起精神,重新上朝。大臣们或多或少都听说了大梁不同意和离的事情,可如今崇凝公主已经不在人世,大邺若不能给出一个合理的交代,大梁势必不会善罢甘休。
“皇上,公主殿下出事,只是一场意外,现今那些贼人已经抓捕归案,大邺并非不能给大梁一个交代。”一位大臣率先开口说道。
然而,他话音刚落,就遭到了十几记白眼。
公主殿下出事分明蹊跷,若真是几个毛贼所为,皇上有必要愁成这副模样吗?
他们都不相信,大梁若是存心挑事,又怎么会相信这种拙劣的借口?
“朕,一向是很疼爱崇凝的。”陈靖文略显苍白地辩解了一句。这些日子以来,他对晋涛公主有求必应,一方面是因为内心的愧疚,另一方面也是想要以此堵住悠悠之口。
然而,大臣们显然并不相信他的说辞。但谁也不敢轻易戳破,毕竟崇凝公主已经不在人世,替她说句话,就有可能会得罪当今圣上。
“皇上,公主殿下的消息,还是应该尽早告知大梁才是。”有人提出了建议,这种事情瞒是瞒不住的,早些告知大梁,或许还能省去许多不必要的麻烦。
陈靖文点了点头:“皇后不答应为崇凝设祭,丧仪暂且搁置,先派人前往大梁报丧吧。”
他实在不想随便与大梁开战。
退朝后,陈靖文疲惫地倚靠在龙辇上,眉头紧锁,愁眉不展。当龙辇经过宫门时,稍稍停顿了一下。
“儿臣参见父皇。”一个略显稚嫩的声音传来。
陈靖文垂眼一看,这才发现是陈言,跟在他身边的人,还有凤仪殿的熟面孔。
“今日不用上学吗?”陈靖文问道,语气平淡,听不出喜怒。
陈言恭敬地垂着眼眸,规规矩矩地回答道:“回父皇,上的。母后昨日过问了儿臣的课业,说是儿臣也到了习武的年纪,为此今日下学早些,让儿臣先休息片刻,等午后就去拜见师傅。”
“那你便跟着师傅好好学。”陈靖文随意地吩咐了一句,便示意龙辇继续前行,并没有过多关心的意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