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22章 天神?
类别:
古代言情
作者:
字数:2139更新时间:25/08/04 00:41:59
他沉沦于苦闷之中已然多年,本以为会在碌碌无为中走向人生的终点,不曾料想,却在正值壮年之际,竟出现了一件能够联通两个世界的奇异之物——铜投壶。
早在战鞠易传来击退司徒崇三万大军的捷报时,那位于庙堂之上的敏锐帝王,便已然嗅到了一丝不寻常的味道。
他隐隐觉得,在战鞠易的身后,定然有一股神秘莫测的力量在暗中支持,方能使其在逆境之中绝地反击,反败为胜。
那股力量的源头,或许是当今太子,亦或是朝中某位举足轻重的大臣,譬如那手握重权的杨显。
他自然派遣了无策军的精锐谍子,对太子与杨显进行了秘密而详尽的调查,然而最终的结果,却是并未发现他们插手此事的任何蛛丝马迹。
直到荒山沟一战之后,皇帝意识到,自己等待已久的机会终于到来了,于是他立即下旨,急召战鞠易回京述职。
战鞠易之所以能够查明苏泽遇害的真正原因,实则是皇帝朱熄聪在背后暗中推波助澜。
皇帝的真正目的,是想借此机会,引出隐藏在战鞠易背后的那股神秘力量。
最终,战鞠易果然不负所望,查出了真凶,并且将罗情门,这个连皇帝都未曾听闻的情报组织给彻底揪了出来。
皇帝对此愈发好奇,甚至隐隐感到一丝惊讶,究竟是何等神秘的组织,竟然能够瞒过罗情门和无策军的耳目?
而刑部、比部司案牍库的那场诡异的雨,更是让皇帝整夜无法安眠。
他心中浮现出一个大胆的猜测。
难道真的是天神降临凡尘,欲拯救仓国百姓于水火之中吗?
那两三日,皇帝的心情始终忐忑不安,他接连几日都梦到天神降临仓国的景象,于是秘密召见了钦天监监正,前来华轩舍商议国事。
他所询问的,正是关于仓国未来的命运。
而钦天监监正所得到的,竟是与那位已故老神仙临终前所作出的预测几乎完全一致的谶言。
朱熄聪曾无数次地反问自己,那位所谓的有缘人,难道就是战鞠易吗?
钦天监监正几乎耗尽了半条性命,终于在混乱的皇朝命数之中,窥探到了一丝隐约的迹象。
“有缘人,身系南境节度使,却又不尽然。”
占卜所用的龟甲,赫然裂成了九块。
起初,钦天监监正和皇帝都无法理解其中的含义,甚至还担心这是泄露天机,会遭到上天的反噬。
直到楚九年带着第二只吉金投壶来到玉京,皇帝才终于明白龟甲碎裂成九块的真正含义。
原来,他自己也是有缘人之一。
书案上的草稿越堆越高,皇帝渐渐感到力不从心,头晕眼花。
一旁的吕萍眼疾手快,及时扶住了向后倒去的皇帝。
“无碍,扶朕过去坐坐便好。”
吕萍担忧皇帝的身体,立刻端来一碗温热的鸡汤。
“陛下,这是御膳房熬制了两个时辰的鸡汤,您喝一些暖暖身子,那些草案何时写都可以。”
朱熄聪只是勉强喝了几小口,似乎又想到了什么疏漏之处,再次来到书案前,将已经写好的草稿翻来覆去地查阅。
大太监看着皇帝这般模样,感觉有些魔怔,要知道,此前皇帝只有两次出现过这样的情况。
第一次,是先帝御驾亲征,却在途中暴毙,收到八百里加急的时候。
另一次,则是皇帝登基前夜,有人买通太监,行刺未来的皇帝。
而今天,这已经是第三次了。
“不行,待会怕是忘了。”
这个人做事就是如此,一旦心血来潮,便什么都无法阻挡他的激情。
此时此刻,皇帝完全沉浸在拟定草案的行为之中,完全忽略了自己的身体。
“陛下,自从太子和战节帅他们南下去了肃州等地,您就一直吃不好,休息不好,您再这样下去,身体会彻底垮掉的,还是先用膳吧。”
皇帝对此却充耳不闻。
他拿起朱笔,在先前的草稿上不断地增加和修改。
这一忙碌,竟然到了半夜时分。
桌上的菜肴已经热了好几回,就连一直侍奉在侧的吕萍,都有些承受不住,靠在墙边打起了盹。
在外交策略上,朱熄聪采取了灵活多变的策略。他深知,仓国在经历了长时间的衰落之后,最需要的就是一个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,以便发展自身的实力。
如今,辛国那边,有他的文崇公主前去斡旋,而岚国,却依旧对仓国虎视眈眈。
针对岚国,朱熄聪依旧采取了和亲的政策,他在计划中提到,要收一名义女,封为公主,然后送去岚国和亲,以求两国和平。
由于种种原因,这本书写到这一章,已经没有继续写下去的动力了。
最后的章节,还是按照大纲的进展书写,为了感谢依旧坚持阅读到最后一章的小伙伴,我会把大纲剩余部分的内容,以正文的形式发布出来。
这本书失败的原因,总结下来有以下几点:
第一点,我感觉自己写不来女频的情绪拉扯文。对于通古今这个主题,掌握得还远远不够,后面写着写着,就变成了权谋。
第二点,我自身能力不足,对于古代情缘这类文章的认识不够深入,导致男女主角之间的感情显得有些悬浮,甚至女主在后期很少出现,这是一个很大的毒点。
第三点,我的性格,以及我的成文风格,过于严肃和呆板,这也是一个原因所在。(后面我应该会转战男频,尝试权谋历史类的爽文,不再涉及女频爱情类的拉扯文。)
本书的成绩实在太差了,能坚持看到最后一章的宝子们应该知道,催更数日常不超过10,评分也从9.2降至8.4,每天就只有零星几十个书架,日收入不到一块钱。
实在坚持不下去了,在这里给大家道一声歉。
以下是正本文章的大纲节略。
战鞠易线
1.肃州完成蝗灾治理后,战鞠易得到了第二只铜投壶,并且得知集齐九只铜壶,就能真身穿越到华夏的预言,于是他在治理南境旱灾的同时,开始打听其余七只铜壶的下落。(除了道士清风之外,他也开始派遣手下前往各国,暗中打探玄元观和铜投壶一事。)
2.很快,第三只铜壶头问世,由太子朱泽荪执掌。而这个时候,文崇的和亲队伍也到达了辛国。完成大婚之后,文崇全面展示了自己的政治智慧,极力斡旋两国建交事宜。
3.皇帝从大臣那里收了一名庶女为义女,并封为公主,派遣战鞠易去岚国送和亲诏书。
4.永王、辰王因为各自的利益和心机,表面上握手言和,实则暗中想尽办法掣肘对方,导致仓辛两国的建交发展迟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