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20章 壶启仙

类别:古代言情 作者:字数:2365更新时间:25/08/04 00:41:59

场中八人听闻此言,无不面露兴奋之色,激动之情溢于言表。这“神异”二字,意味着他们将拥有在不同地点,启动投送功能的强大力量。

“诸位稍安勿躁,还请听我慢慢道来。”

清风道长深知众人需要时间来消化这突如其来的信息,因此语速极缓,力求解释得详尽透彻。

“九位有缘人中,必有一位主导者。而这九只吉金投壶,同样也存在主导者。节度使大人手中的这一只,能够与仙界华夏产生联通,但其余八只却不具备此等神力。不过,它们可以与主导者之间建立联通。”

众人闻言,脸上皆是疑惑不解的神情。今日所受到的刺激实在太大,各种新奇的知识如潮水般涌入大脑,让人应接不暇。

最晚得知情况的卢管和钱哲,此时显得最为茫然无措。前面的内容尚未完全理解,新的信息又接踵而至。两人不约而同地寻来笔墨,想要将这些内容记录下来。

然而,他们的举动却遭到了战鞠易的严厉制止。

“此事只能凭记忆记录,绝不能留下任何纸面证据。”

经过战鞠易的提醒,两人这才意识到自己之前的行为是何等危险。一旦此事被罗情门或其他势力知晓,为了争夺这件异宝,他们必定会不择手段地进行抢夺。

清风道长继续为众人解惑:“以节度使大人为中心,其余八位有缘人无论身在何方,距离大人有多遥远,只要手持吉金投壶,便能与节帅大人进行通信,甚至进行投送。”

此话一出,八人齐刷刷地站起身来,呼吸也变得急促起来,每个人的眼中都充满了渴望和期待。

卢管更是激动地在几人身后不停地绕圈,仿佛只有这样才能宣泄他内心的激动之情。

激动,实在太激动了!这简直就是天大的喜讯!

“不过,目前现世的吉金投壶仅有两只,剩余的七只,就算你们将整个玄元观的土地用筛子筛一遍,恐怕也难以寻觅。”

清风道长的一句话,瞬间让众人的热情冷却了不少。看来,时机尚未到来。

在谈话的最后,战鞠易也从清风道长处得知了自己最为关心的问题。

九壶现世,配合九星连珠的天象,便能实现真身穿越两界的壮举。

但,凡事有利必有弊。

这种穿越并非毫无限制,每个人有且只有一次穿越的机会,而且能否成功,还要看个人的机缘造化。

得知吉金投壶的神异之后,这群求知欲旺盛的好奇宝宝们,迫不及待地想要开启验证之旅。

卢管带着第二只铜壶,骑着快马来到了玄元观所在的山顶。这里地势开阔,视野极佳,而且人迹罕至,是验证投壶神异的最佳地点。

他竭力按捺住内心的激动,小心翼翼地掏出笔墨,开始书写起来。

“师兄,是我是我,你能收到我的信吗?”

叮咚。

在营帐内翘首以盼的七人,在听到这声清脆的叮咚声后,精神顿时为之一振。他们迫不及待地从投壶里取出一枚刻着繁体“贰”字的木牌。

紧接着,又是一张叠得整整齐齐的信纸。

展开信纸,一股卢管特有的焦急情绪扑面而来。

战鞠易微微一笑,提笔给他回了一封信。

“看见了,效果很好。”

收到回信的卢管,激动得在原地不停地转圈,仿佛只有这样才能表达他内心的喜悦之情。

他举起双手,刚要仰天长啸,却突然想起师兄那张严肃的面庞,只能强压下心中的激动,再次书写起来。

“那我们开始投送吧。”

卢管左顾右盼,除了碎石之外,连一根像样的枯树都找不到。想来是前些日子的风暴,将山上的树木都冲到山下去了。

“那就石头吧。”

随着“哐”的一声巨响,一大块石头赫然出现在桌案之上,底部未干的泥浆溅得满桌子都是。

作为回礼,战鞠易又把这块石头给卢管送了回去。

“好厉害,师兄,我们发财了!”

“快回来吧,其他人还等着验证呢。”

接下来的两日时间里,剩余的七人也都各自带着第二只投壶,前往不同的地方,对投壶的神异进行了一番验证。

当众人再次聚集在一起的时候,清风道长前来向他们告辞。

“贫道察觉到第三只吉金投壶即将出世,要先行一步,告辞。”

战鞠易连忙喊住转身欲走的清风道长:“道长,下一次我们该如何与您相见?”

“有缘自会相见,你们不必刻意寻找贫道。待贫道寻到第三只吉金投壶,自会去找你们。”

“多谢道长。”

众人目送清风道长离开。

楚九年站了出来,朝着众人拱手说道:“我必须亲自赶回玉京,将此事如实禀告陛下。”

鸽道和驿站都不可靠。

此等大事,必须由他亲自口述才行。

战鞠易将第二只铜壶塞到楚九年的手中:“你将此物带去给陛下吧,让他亲眼见证吉金投壶的神异,后面的计划才好展开实施。”

楚九年深受感动,接过木匣,抱拳上马。

随着一声“驾”,楚九年策马疾驰而去,身影渐渐消失在众人的视野之中。

……

“鞠易竟然愿意相信我父皇?”

战鞠易微微叹息一声,解释道:“辰王和永王已经开始怀疑我身上发生的种种异常,若是不找一个强大的靠山,又该如何解释这些物资的来源呢?”

太子闻言,讪讪一笑,伸手拍了拍左率大人的肩膀,打趣道:“这岂不是把我父皇当成背锅侠了?”

“背锅侠”是太子殿下新近学会的华夏词汇。

他还曾将战鞠易记录各种梗的小本本抢了过去,夜里点着蜡烛,偷偷地背诵里面的内容。

战鞠易神色一正,认真地回答道:“愿意的。之前我确实还有些顾虑,但陛下派遣楚九年跟随我们来到肃州,还出手救了我们,这便是在向我们表达诚意。”

太子殿下斜眼瞥了一下自己从小玩到大的好兄弟,笑着说道:“我父皇给你的诚意,可远不止这些。”

“哈哈哈哈。”

两人闻言,仰头大笑,笑声中充满了轻松和愉悦。

……

玉京城内建有望楼,从楚九年进入城门,翻身下马的那一刻起,距离最近的望楼便将消息传回了资息楼。

资息楼位于皇城之中,距离华轩舍最近。

收到旗语的楼卫迅速将旗语的内容翻译出来,再由宫中的侍卫将消息带给皇帝陛下。

因此,皇帝陛下得知楚九年回来的消息,比他的马跑得还要快。

华轩舍内。

得知楚九年已经进城的皇帝陛下,特意梳洗打扮了一番,让自己看起来精神焕发。

他还特意吩咐吕萍,在华轩舍里点燃了最好的熏香。

吕萍跟随皇帝陛下多年,还是头一次见到陛下如此紧张。

楚九年一到,吕萍便自觉地退了下去,为两位主子保持一个绝对私密的谈话空间。

这也是吕萍能够常年身居皇帝陛下身边,成为最得力太监的原因之一。

楚九年跪在皇帝陛下面前,首先详细地汇报了这些日子以来发生的大小事件,并着重汇报了肃州城灾害的治理情况。

听完楚九年的汇报,皇帝陛下的脸色也从严肃逐渐变得轻松起来。

“太子和战卿此番差事办得不错。”

接下来,才是最关键的内容。皇帝陛下认真地听着,楚九年也认真地讲述着。即便所讲之事听起来匪夷所思,甚至有些天方夜谭,但皇帝陛下的表情也未曾发生太大的变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