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10章 宝物现

类别:古代言情 作者:字数:1945更新时间:25/08/04 00:41:59

这群人里,除了王九,谁也不知道这批物资真正的源头所在。

钱哲一言不发,长剑归鞘,挥手示意手下紧随战鞠易将军。

十五辆满载货物的马车,体型宽大,行进间声势浩荡,难以避免发出各种声响。经受了数月酷暑炙烤的枯枝败叶,早已变得异常干脆,被车轮无情碾压,发出噼里啪啦的爆裂声响。

拉车的战马也无法完全控制,时不时发出嘶鸣。

“不好,动静是不是太大了?你们几个,都给我小心点!”钱都尉压低身形,悄无声息地摸到士兵身后,逐一叮嘱。

然而,队伍行进到一半,却被战鞠易将军拦了下来:“钱哲,不必如此,我们就是要打草惊蛇,引他们出来。”

钱哲瞬间领悟,眼中迸发出锐利的光芒。

“将军高明!兄弟们,继续赶路,注意避开路上的石块!”

战鞠易一行人在瓢泼大雨中缓缓前行。

暗中,至少有四队黑衣人从不同方向悄然逼近,无声无息地尾随在他们身后。

令人匪夷所思的是,这四支黑衣人队伍,在很长一段时间里,都保持着一种诡异的默契。他们前进的路线没有丝毫重叠,即便偶尔有成员意外遭遇其他人,也会选择视而不见,仿佛彼此根本不存在。

战鞠易面色冷峻,一言不发,带领着王九等人径直朝目的地走去。

途中,众人没有进行任何交流,行进的速度并不快,但却非常匀速。身后的士兵们也毫不发问,只是默默地跟随在将军身后。

一路寂静无声。

耳边充斥着的,只有风暴无情地砸落在地面上的噼啪声响,闷雷的轰鸣,自己沉重的呼吸声,以及靴子深陷泥泞时发出的微弱声响。

一行人沿着官道,距离肃州城廓越来越远。

事先,战鞠易已经和白风暴约定好了时间,每过一刻钟,她便会丢出一张纸条。只要木箱中传来一声沉闷的“叮咚”声,战鞠易便知道一刻钟已过。

丑初一刻,换算成现代时间,大约是凌晨一点十五分。

他精准地计算着时间,在约定的“交货”时间,踏入了玄元观的地界。

肃州城外,一座废弃已久的道观。

战鞠易抬手示意身后的士兵停下脚步,自己则走到道观的下马石旁,摇响了一只锈迹斑斑的铃铛。

……

奉命执行秘密任务的卢管,冒着倾盆大雨,找到了一家尚未打烊的成衣铺。

掌柜和小二们正忙着在外头接雨,原本并不愿意再做生意,奈何卢管给的实在太多了。

他用一锭金子,换到了一身还算过得去的行头,又雇了四个人,以及一顶轿子。

这些人全都按照卢管的要求,换上了一身黑衣,并且蒙上了面。

玄元观早已人去楼空,好在建筑还算保存完好,只是屋檐房梁上布满了蜘蛛网,到处都覆盖着厚厚的灰尘。院子外面杂草丛生,但还算开阔。

卢管随手打发给每人一吊钱,让他们离开了。

而他自己,也顾不上打扫,拿出提前准备好的蒲团,端端正正地坐在上面,在心里一遍又一遍地演练着师兄教给他的说辞。

直到闭上眼睛也能倒背如流,他才放下心来。

……

那四位被成衣铺掌柜雇来的轿夫,其中两人竟然去而复返。半路上遇到彼此,短暂的尴尬之后,立刻明白了对方的想法。

“那小子出手就是一锭金子,绝对是个有钱的主儿。”其中一人说道。

“关键是……”另外一人眼中闪烁着狡黠和狠厉的光芒,“这小子面生得很,肯定是个外乡人。”

轿夫甲接着说道:“大半夜的跑到这种荒郊野外,肯定是在干什么见不得人的勾当。”

干轿夫这种活计的人,在这个时代属于下九流,干的都是粗活重活,赚的都是辛苦钱。

他们大多没有田地,只能依附于帮派首领,在他们的庇护下讨生活,没什么道德感可言。

这些人又经历了连年的大旱和蝗灾,正愁找不到赚钱的路子,如今送上门的肥羊,不宰简直对不起自己。

两人都认定卢管也是道上混饭吃的老合(江湖上,坑蒙拐骗、开摊算命、卖艺杂耍等人的互称),下手没有任何心理负担。

轿夫乙抹去脸上的雨水:“老刘,你说这人来玄元观干什么?”

被叫做老刘的那人,以前跟着一位道上有经验的土夫子干过,曾经趴过一位汉代大官的坟,懂一些门道。

他嘻嘻一笑,说道:“我曾经听人说过,仓国一共有九座玄元观,是某位得道老神仙座下的九位徒弟分别修建的。”

“里面有没有宝贝?”轿夫老张两眼直冒金光。

“你别急,听我慢慢跟你说,当年那位老神仙收每个徒弟的时候,都会送给他们一件吉金投壶作为礼物。”

“吉金投壶?这东西不是军中之物吗?老神仙为什么要用这种东西送徒弟?”轿夫老张非常疑惑。

“你这就不知道了吧,老神仙曾经为一位前朝王爷卜算过三道谶言,后来五年之内,三道谶言竟然全部应验。王爷自然非常开心,命人凿空了一座仙山,将所有吉金熔合在一起,制作了九件吉金投壶。”

“那位王爷戎马一生,便将这九件宝贝赠送给了老神仙,感谢他的谶言救了王爷一族一百八十二口人。原本想要让老神仙做国师,老神仙却说自己无心朝堂,从此云游四海。此后数十年,老神仙游历各国,先后收了九位弟子。”

轿夫老刘叹息一声,说道:“老神仙预感到自己即将羽化飞升,临终时算了一卦。卦象显示,仓国未来将会出现一位改变整个世界格局的大人物,于是便命九个徒弟,每人拿着一件吉金投壶,返回原籍修建道观,并且全部起名为玄元。”

绝世宝物的背后,往往都有一个不同寻常的故事。

无数年来,来肃州寻宝的土夫子,几乎将玄元观里里外外都翻了个底朝天,却始终一无所获。

轿夫乙顿时想到了一种可能,那位出手阔绰的年轻人,一定是来这里寻宝的。

两位轿夫越说越起劲,根本没有注意到身后虎视眈眈的几队人马。

他们正逐渐靠近玄元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