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94章 虫粥
类别:
古代言情
作者:
字数:2505更新时间:25/08/04 00:41:59
一场及时雨,总算缓解了持续多日的高温炙烤,给干裂的大地带来了一丝生机。
梧州县衙后厨里,弥漫着一股特殊的谷物香气,空气中还夹杂着一丝淡淡的虫腥味。一口巨大的铁锅咕嘟咕嘟地冒着热气,里面熬煮的,正是用蝗虫和少量小米混合而成的粥。几个面黄肌瘦的百姓正排着队,每人手里拿着一个破旧的瓦罐,眼神里充满了对食物的渴望。
这景象,放在一个月前,是难以想象的。那时,连日大旱,颗粒无收,饿殍遍野,百姓们奄奄一息,苟延残喘。谁能想到,这漫天飞舞的蝗虫,竟成了救命的稻草?
这都要归功于太子殿下和他的左膀右臂——战鞠易。他们力排众议,大胆提出“以虫代粮”的策略,鼓励百姓捕捉蝗虫,并用蝗虫换取食物。
一开始,百姓们是抵触的。在他们眼里,蝗虫是灾祸的象征,是啃食庄稼的罪魁祸首。谁会想到,有一天,自己竟然要靠吃这玩意儿活命?
但饥饿是最好的老师。当人们意识到,与其在家中坐以待毙,不如尝试一下这种“另类”的食物时,便纷纷加入了捕虫的队伍。
刚开始,效率很低。百姓们缺乏工具,也不懂技巧,一天下来,也抓不了多少蝗虫。后来,在战鞠易的指导下,他们学会了用火光引诱、用网兜捕捉等方法,效率大大提高。
更重要的是,太子殿下还颁布了一系列奖励政策。谁抓的蝗虫多,就能换取更多的小米。这极大地激发了百姓们的积极性。
于是,就出现了这样一幅奇特的景象:田间地头,房前屋后,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。他们挥舞着网兜,追逐着飞舞的蝗虫,脸上洋溢着劫后余生的喜悦。
捕虫、晾晒、碾碎、煮粥、食用……这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。百姓们靠着蝗虫粥,逐渐恢复了体力,更多的人加入了捕虫的队伍。
甚至有官员抱怨,百姓们因为争抢蝗虫而大打出手,原因是蝗虫数量不够,他们没东西换钱换食物。
县城里和周边田埂里的蝗虫抓完了,百姓们还自发组队,前往偏僻的村子里去抓虫。
因为大旱缺少食物,许多百姓就算苟活至今,也没什么气力干活,整日躺在家中,饿得奄奄一息,坐以待毙。
县衙每天只能供应一顿稀粥,能保住性命已属不易。
有了蝗虫小米粥,体力逐渐恢复,不光抓虫,还在官员的指挥下,去完成更多的建设任务。
捷报里消息称,梧州百姓已经开始开通水渠,引澜江水入梧,灌溉良田。
若能在半月内开通水渠,今年的冬小麦便可以种下去。
冬小麦成熟,来年百姓们的食物就不缺了。
看着捷报,皇帝眼底布满泪水。
吕萍上前关心,却被皇帝挥手退了出去。
短短四五个弹指之间,吕萍扫到皇帝书案上一本奏折。
赫然是“罪己诏”三个大字。
吕萍大惊失色,退至房门外时,神色大变。
他心中暗道:陛下真要给自己下《罪己诏》吗?
心中对皇帝更加心疼之外,他抹掉额头上虚汗,连忙去厨房找御厨做油酥蝗虫给陛下压惊。
……
玉京,永王府。
“三弟真是稀客啊。”
永王微微一笑,撩起衣袍坐在蒲团上,端起一杯苦茶,一饮而尽。
“二哥,太子和他的左率战鞠易在梧州等地治理蝗灾,屡屡得手,捷报接踵而至,我不明白,你为何还能如此沉得住气?”辰王语气带着一丝焦躁。
“三弟,你太心急了。”永王最擅长掩饰自己的内心,他从小就明白,自己不过是太子的垫脚石,因此,他悄悄地将对那个位置的觊觎之心深藏了起来。
“二哥,我怎能不急?城门口悬挂的画卷,都要被代表捷报的红色填满了!”辰王的声音里带着一丝怨气。
永王手中的动作微微一顿,尽管内心也颇为不悦,但他始终保持着温润贤良的外表,人设可谓是稳如磐石。
他表情淡淡,劝慰道:“三弟,等你妹妹嫁去辛国做了太子妃,你我两人在承浒关把节度使的位置坐稳,和辛国人打通商道,源源不断的辛国物资由商旅带入玉京,有了钱赚,国力雄厚,父皇才会真正愉悦。”
“可辛国国主的婚书还没着落呢。”辰王皱着眉头,显然对这件事并不乐观。
“放心吧,再过三日,你就会看到辛国的驿卒入京。”永王语气笃定,仿佛一切尽在掌握。
“二哥,你怎么知道?”辰王有些惊讶地问道。
永王意识到自己说漏了嘴,连忙解释道:“是父皇昨日告诉我的。”
辰王并未起疑心,继续抱怨道:“仓辛两国开通商道之事,短时间内无法达成,可太子那边捷报频传,父皇会不会觉得我们无能啊?”
“二哥,我知道你一向聪慧,快想想办法啊,哪怕稍微挫挫他们的锐气也好。”辰王催促道。
“自从战鞠易回京述职之后,太子的声势又有重回巅峰之势。”辰王补充道,语气中充满了担忧。
永王用喝茶来掩饰内心的情绪变化。
沉思许久,永王终于开口道:“三弟,二哥记得,肃州刺史林童,是你母亲那边的人吧?”
辰王顺着永王的话,想起了母亲家族的那位远房亲戚。
“对对对,我想起来了,林刺史是我母亲舅舅的大儿子。”辰王恍然大悟道。
永王不想多说,用手指蘸着茶水,在桌上写下了三个字:“使绊子。”
这三个字,蕴含的内容可就丰富了。
让林刺史掣肘战鞠易的任务,是使绊子;杀人,也是使绊子。
就看辰王如何理解了。
辰王离开没多久,一个打扮成菜贩的男子,推着一车新鲜时蔬,从后门进入了王府。
这人面容和善,总是对永王府里的下人点头哈腰,说尽好话。
“陆二,来账房领你上个月的菜钱。”一个下人招呼道。
被唤作陆二的男子佝偻着腰,脖颈上搭着一条灰扑扑的帕子,时不时地擦拭着额头和脖颈上的汗珠。
他谨慎小心地跟在传话之人的身后,绕过亭台楼阁,来到了账房所在的厢房。
厢房门两侧,各站着四名表情严肃的侍卫。
男子进入厢房之后,先是来到一个宽敞的外间,这里,还有两名侍卫。
侍卫用腰间的长剑拦住来者,其中一人冷喝道:“脱衣服!”
男子神色如常,显然已经来过多次,知道里面的规矩,他一件一件地脱下衣袍,连亵衣鞋袜都不放过。
最后,还要原地转圈,接受检查,确认没有夹带任何武器,才被允许进入内间。
绕过屏风,一位身穿明黄色圆领交襟华服的贵人,正将右臂撑在凭几上,捧着一封公函仔细阅读。
“参见殿下。”陆二恭敬地行礼。
“金面人,你看看这条简报吧。”永王语气冰冷。
扮作菜贩陆二的金面人,不用看公函里的内容,都清楚里面写了什么,因为这条公函,正是他汇总之后抄送给德妃的。
如今,这公函却转而落到了永王的手中。
这也是永王传消息,召他来王府问话的原因所在。
金面人不敢多言,乖乖地捧起公函,上上下下仔细打量了一遍。他发现,这公函上,多了许多红笔批注。
他认出,那是德妃用左手书写的笔迹。
他越看越心惊,越看内心越感到一片冰凉。这上面所列的,桩桩件件,都是他最近办砸的事情。
永王斜着身子,瞥了一眼金面人,嘴角露出一丝嘲讽的笑容。
“本王看你胜任不了罗情门首领这个职位,还是卷起铺盖,另谋高就吧。”
金面人被吓得面如土色,绝望至极,他双手交叠,几乎整个人都趴在了地上,额头上不断地冒出冷汗。
“殿下再给属下一次机会吧,属下保证一定成功!”金面人哀求道。
“成功?”永王冷笑一声,“你是母亲亲手训练出来的谋士,母亲曾夸赞你智谋无双,可最近一个月,你总是接连出错,你自己掰着手指头算算,你成功完成了几件事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