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1章 父子局

类别:古代言情 作者:字数:2666更新时间:25/08/04 00:41:59

战鞠易,宛若无人之境,拾掇着散落的饭粒,他的指尖小心翼翼地避开那些碎裂的白瓷。晶莹的米饭,此刻正倔强地黏在福叔的手心,在短时间内,想要彻底清理干净,谈何容易。而对于如履薄冰的福叔而言,每一分每一秒,都仿佛是凌迟般的煎熬。

他能清晰地感受到,战山阅胸腔中那团名为怒火的火焰,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,熊熊燃烧,愈演愈烈。

福叔的心,早已提到了嗓子眼,在无声地哀嚎:少爷啊,我的小祖宗,求你快住手吧,饶了老奴这条老命吧!

可偏偏,战鞠易却如同老僧入定一般,做得极为认真,仿佛每一粒米饭都承载着千钧重量,不容许有丝毫的浪费。

终于,战山阅再也无法忍受这压抑的氛围,打破了长时间的沉默,第一次开口与儿子说话:“你这是在故意与我对着干吗?是不是在边关得了点军功,又被陛下夸奖了几句,就觉得翅膀硬了,目中无人,连你老子都不放在眼里了?”

战鞠易的动作戛然而止,他抬起头,眼中充满了不解,他怎么也想不明白,自己仅仅只是不想浪费粮食而已,怎么就和“翅膀硬了”这种莫须有的罪名扯上了关系:“宣城百姓已经饿了几个月了,儿子回京述职之前,他们每天只能喝到一碗稀得可以照见人影的薄粥,而我们现在浪费的这一碗饭,足够他们好几个人撑过一整天了。”

这番掷地有声的解释,如同重锤般,狠狠地击中了战山阅的心房,将他原本准备脱口而出的训斥,硬生生地堵在了喉咙里。

南境遭受大旱的消息,他自然是知晓的,早在五个月前,当今圣上便已经下令,京城上下必须厉行节约,减少不必要的开支,停止一切娱乐活动,并且多次在朝堂之上筹措金银和粮食,用于赈济灾区。

然而,作为一名身居庙堂之高的文官,纵使奏折和报告中的文字再华丽动人,描述再细致入微,其所能传递的力量,也远远无法与亲身经历过旱灾数月之久的战鞠易相提并论。

战山阅顿时陷入了左右为难的境地,如果继续摆出父亲的威严来压制战鞠易,恐怕会被人诟病为不体恤南境百姓的疾苦;可如果就这样轻易算了,他的内心又实在难以甘心。

就在他气恼不已之际,战鞠易已经将所有的米饭粒都捡拾干净,阿福也终于得以从这令人窒息的修罗场中逃脱,一溜烟地消失得无影无踪。

管家退出房间后,战山阅便用锐利的目光紧紧地盯着战鞠易,他倒要看看,这个逆子是不是真的会把那些米饭全部吃下去。

可惜的是,战鞠易是认真的,只见他慢条斯理地夹起一片白烧肉,然后用肉片的三分之一,轻轻地蘸上精心调制的酱汁,接着便就着一大口米饭,送入口中。

还是记忆中熟悉的味道,家里的厨子,依旧是当年母亲嫁入战府时,从娘家带来的。时光荏苒,转眼间,已经快三十年了。

战鞠易又夹了一根翠绿欲滴的青菜。这道菜的做法比较清淡,仅仅只是简单地放了些盐巴调味,吃的就是那份新鲜爽口。

在品尝美味佳肴的同时,他的思绪也不由自主地飘向了另一个世界的白风暴,不知道她今晚会吃些什么,是热气腾腾的火锅,还是寡淡无味的水煮鸡胸肉?

后者的可能性,恐怕会更大一些吧。

看到自己的儿子在吃饭的时候,竟然还能神游天外,战山阅胸口那团好不容易才压下去的火,再次腾腾地向上冒了起来。

“布菜。”他的声音并不大,但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,那是身为父亲的架子。

福叔已经吓得跑没影了,房间里只有他们父子二人,不是儿子布菜,又能是谁呢?

此时,战鞠易身前那碗堆得满满的米饭,已经基本见底,他抬起头,迅速地瞥了一眼自己的父亲,看到他表情严肃,不似在开玩笑,便赶紧将碗中剩下的饭菜扒拉进口中,然后用干净的帕子擦了擦嘴,乖巧地走到桌子的另一头,在战山阅的身旁,弯着腰,恭敬地站立着。

他身高五尺六寸,常年戍守边关的经历,让他的肌肉变得紧实而健壮,即使弯着腰,态度也足够谦卑恭敬,但站在身材略显单薄的文官父亲身边,还是在战山阅的身上,投下了大片阴影。

战鞠易给父亲夹的第一道菜,是精心制作的切鲙,也就是生鱼片。和白烧肉一样,这道菜也需要蘸着特制的酱汁食用,才能更好地品尝出它的鲜美。

他清楚地记得,这可是父亲最为钟爱的美食。

然而,当那片蘸满了酱汁的鱼片,被放入战山阅碗中的时候,却遭到了嫌弃。

“酱汁蘸得太多了,太咸了。”

战鞠易的手,僵硬地停在了半空中。他记得很清楚,父亲的口味偏重,喜欢吃咸一些的。

所以,他才会特意将鱼片的三分之二,都蘸上浓郁的酱汁。

他没有开口争辩,而是默默地将第一片鱼放进了一个空瓷碟,接着又夹起第二片鱼,蘸了蘸,这一次,他只蘸了三分之一。

“太淡。”战山阅眉头紧锁,语气中带着明显的不悦。

“父亲您都还没尝过,怎么就知道是咸还是淡呢?”战鞠易有些无奈地问道。

战山阅猛地一拍桌子,怒视着战鞠易:“怎么,当将军当惯了,现在连伺候父亲都不会了吗?”

“孩儿不敢。”战鞠易连忙低下头,摆出一副顺从的模样。如果让他在军中的那些属下看到他这副样子,恐怕会忍不住跳出来,狠狠地揍战山阅一顿。

第三片鱼,战鞠易蘸了一半的酱汁,战山阅终于勉强吃了下去。

虽然勉强入口,但嘴上还是不依不饶地挑着各种毛病。

战鞠易默默地继续布菜,第二道菜是野葱炒鸡卵。提到这道菜,他的脑海中,不禁浮现出了那三千枚还在孵化之中的鸡蛋。

他在心中默默地计算着时间,按照推算,这段时间,第一批小鸡应该即将破壳而出了,等到小鸡长大之后,宣城的百姓们,就能够有鸡蛋和鸡肉可以吃了。

到时候,他还可以安排更多的人参与到养殖事业中来,让更多的人因此而受益。

战山阅觉得自己就像是一拳打在了棉花上,软绵绵的,使不上力气。他原本是想找个借口发火,故意让战鞠易犯错,然后狠狠地训斥他一顿,可没想到,他却处处表现得恭敬顺从,让他根本就找不到发作的理由。

这顿饭吃得要多别扭有多别扭,但不管战山阅如何挑剔,战鞠易都一一照做,没有半分的抱怨。

等到两人都吃好之后,管家福叔这才带着两个家丁,小心翼翼地进来收拾碗筷。

“少爷一回家,老爷的胃口都变好了呢。”福叔本是想说一句圆场话,缓和一下两人之间那尴尬的气氛,可没想到,一不小心又说错了话。

“福叔,父亲的胃口还和从前一样,剩下的那些饭菜,都是我一个人吃完的。”战鞠易淡淡地回答道,他不忍心浪费粮食,所以就把剩下的饭菜都吃光了。要知道,主人家吃剩下的东西,下人是绝对不允许碰的。

战山阅前脚刚走进书房,战鞠易后脚就跟了进来。

“你来做什么?”战山阅皱着眉头,语气不善地问道。

战鞠易其实一直在暗中观察着父亲的细微表情,从他的神情来看,他好像是真的不知道苏泽已经死了的事情。

“孩儿只是觉得,已经很久没有和父亲好好地说说话了。”战鞠易语气略带感叹地说道。

战山阅沉默了片刻,然后才闷闷地问道:“我听说,你今天去大理寺看望你的苏伯父了?他这几天的状态怎么样?”

空气仿佛凝滞了一般,气氛变得异常压抑。战鞠易努力地收敛着自己的情绪,迫使自己表现得不那么明显,他低眉顺眼地回答道:“苏伯父的状态还不错,就是……”

“怎么了?”战山阅追问道。

“就是……大理寺这两天抓了一个重刑犯,全寺上下都进入了戒严状态,就连普通的寺丞、狱丞都不能回家,必须待在大理寺里。要等问询结束,抓到所有从犯之后,才会放松下来。”战鞠易有条不紊地说道。

这其实是当今圣上、杨尚书和常景启共同商量出来的对策,为了确保万无一失,太医院那边,也已经把医正扁鹤调去,帮助一位后宫的妃子调理身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