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4章 陨落

类别:古代言情 作者:字数:1980更新时间:25/08/04 00:41:59

夜幕低垂,凛冽的寒风裹挟着雪花,肆意拍打着大理寺的屋檐。屋内,气氛如同凝固的冰块般压抑。杨显,这位历经三朝的老臣,踏着沉重的步伐走进房间,映入眼帘的便是跪伏在地,面色灰败的大理寺卿常景启。

他微微抬眼,只见龙椅之上,端坐着一位身着便服的中年男子,正是当今圣上。杨显不敢怠慢,连忙趋步上前,正欲撩起衣袍下跪,却被皇帝抬手制止。

“杨尚书年事已高,不必拘礼,赐座。”

短短几句话,几个动作,杨显已然感到后背冷汗涔涔。他小心翼翼地落座,心中却如同翻江倒海般猜测着皇帝深夜召见的原因。

“常卿,你将事情的来龙去脉,仔细与杨尚书说一遍。”皇帝的声音低沉而威严,打破了屋内的寂静。

随着常景启的叙述,杨显的面色也愈发凝重。苏泽死了!这个消息如同重磅炸弹般在他心中炸开。是皇帝下的手吗?这个念头一闪而过,又被他迅速否定。

不会的,皇帝若要除掉苏泽,绝不会等到现在。苏泽的死,必然隐藏着更深的秘密。

不愧是身经百战的政治老手,杨显凭借着敏锐的洞察力,迅速捕捉到了一些关键信息。苏泽死在大理寺地牢的消息,还未公开,知晓者寥寥无几。皇帝深夜召见自己,显然是为了商议对策,而非兴师问罪。

“常大人,苏泽死亡时,除了双手扼颈,双眼突出,舌头外吐之外,可还有其他异状?”杨显沉声问道,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急切。

这正是常景启感到棘手的地方。苏泽之死事关重大,他甚至不敢惊动仵作,仅凭自己多年的断案经验,草草验看了一遍。

“回杨公的话,那苏泽身上并无任何外伤。哦,下官的意思是,除了当年和辛国交战时留下的旧伤,并无其他新伤。”

“那他的身体和精神状态如何?死前可曾留下什么遗言?”杨显追问道,试图从中找到突破口。

“有。”常景启犹豫了一下,缓缓说道,“苏泽死前,曾用咬破的手指,在地上写下了一行字。”

“罪臣该死,妄对陛下信任,自戕以谢罪。”

“苏泽是自杀?”杨显闻言,更加疑惑不解。

“杨卿对此有何看法?”皇帝目光如炬,紧紧盯着杨显。

杨显低头沉思片刻,缓缓摇头:“不应该啊。臣一直以为苏泽为人耿直豪迈,颇具大将之风。被责罚多日,也始终不肯认罪,如今在大理寺地牢中苦熬数月,为何会选择在这个时候自寻短见呢?”

“杨卿分析得很有道理。”皇帝微微颔首,显然也对此事感到蹊跷。

“不知常大人有何见解?”杨显将话锋一转,抛回给了常景启。

常景启此刻如坐针毡,一句话也不敢多说。人死在他的大理寺里,他无论如何也脱不了干系。

他红着眼睛,语气中带着一丝委屈:“陛下,杨公,下官绝不会对苏泽动用私刑。好吃好喝地供着他,只是……只是那苏泽性子倔强,是个老顽固,不肯低头认罪,非要带着铁链,吃最差的牢饭。”

“但微臣可以发誓,苏泽绝不是因为不堪受辱而自寻短见。”

皇帝和杨显心知肚明,常景启所言非虚。

“微臣以为,苏泽绝非自戕,而是被人所害。”常景启掷地有声地说道。

如此一来,矛头便指向了那日进入地牢探望苏泽的三人:

每隔三日便去地牢为苏泽行针开药的太医院医正,扁鹤;

兵部职方司郎中,战山阅;

以及,左千牛卫中郎将,卢管。

嫌疑人身份已经确定,接下来便是查明真相。

而这正是大理寺的拿手好戏。

然而,苏泽死在大理寺地牢之中,大理寺内的每一个人,都无法摆脱嫌疑。皇帝朱熄聪自然不会允许他们插手此案。

因此,查案人选,便显得至关重要。

常景启小心翼翼地抬眼,观察着皇帝和杨显的神色,见他们皆是沉默不语,便壮着胆子试探性地提出了一个名字。

“刑部司郎中,李旭明,此人政见敏锐,洞察力强,做事严谨公正。”

他所推荐的李旭明,乃是杨显一脉的人。常景启本以为皇帝会直接否决,却不料,杨显竟然率先开口了。

“不行,刑部最近积压了不少要案,李旭明实在抽不开身。”

常景启心中暗自叫苦,刑部是否有要案在身,他自然心知肚明。而且,李旭明乃是刑部侍郎,手下众多,即便有要案,也可分派下去,这显然是杨显的推脱之词。

“微臣以为,左金吾卫将军胥昭不错,为人中正耿直,性格豁达……”常景启话还未说完,便被皇帝断然否决。

常景启和杨显皆是感到诧异,他们并不清楚,胥昭乃是无策军的一员,还是左策高层。

如今,苏泽突然暴毙,皇帝正怀疑无策军内部出现了叛徒,又怎会允许无策军的人插手此案呢?

皇帝的身份摆在那里,杨显又是个官场老油条,除了他这个倒霉的大理寺卿之外,似乎没有更合适的人选可以提名了。

一时间,三方陷入了僵局。

常景启绞尽脑汁,急得满头大汗。他心中既有能力,又能周旋于朝中各派势力之间的合适人选,屈指可数。不是皇帝的人,就是杨显的人。很明显,他们都不愿意让自己的属下卷入这趟浑水。

常景启心中暗自嘀咕:朝中之人就那么几派,不是你皇帝陛下的,就是杨尚书的,剩下的则是太子和永王。

想到被软禁在府中的太子,以及某个即将回京述职的将军,常景启心中忽然涌起一个主意。

“陛下,以微臣的看法,苏泽之死疑点重重,想必幕后黑手的身份背景绝不简单。京中各大势力错综复杂,关系盘根错节,不如找一个身处局外的,没有牵扯其中的人来调查此案,或许能有所突破。”

朱熄聪和杨显闻言,眼中皆是闪过一丝亮光。

“你心中已经有了合适的人选?”皇帝问道。

“陛下,微臣以为,南境节度使,战鞠易,可以胜任此事。”常景启恭敬地答道。

“战鞠易?战山阅的儿子?”皇帝微微皱眉。

“正是。”

“朕记得,他还是太子六率之一。”

“是。”常景启态度谦卑。

皇帝显得有些迟疑:“战山阅是昨日见过苏泽的三人之一,你举荐他的儿子来查案,岂不是有包庇其父之嫌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