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61章 榜上有名
类别:
古代言情
作者:
字数:2558更新时间:25/08/04 00:41:54
“阿朝,你别光顾着淡定啊!这可是关系到你未来的大事!”宁慕杏眼圆瞪,略带责备地拉了拉林朝晖的衣袖,语气中充满了焦急。
林朝晖神色自若,仿佛窗外喧嚣的议论声都与他无关,他轻抿一口茶,这才慢条斯理地说道:“结果如何,自有定数。咱们与其在这儿干着急,不如静候佳音。”
宁慕听他这么一说,觉得也有几分道理,心中那股莫名的烦躁这才渐渐平息。她凝视着眼前这个总是胸有成竹的未婚夫,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说的安全感。
为了彻底安抚自己这位未婚妻,林朝晖嘴角勾起一抹温柔的弧度,语气轻快地说道:“慕慕放心,即便这次落榜了,我也绝对不会让你饿着。父亲母亲早就跟我说过,将来分家的时候,会给我们三成家产。就算我每天什么也不做,只知道吃喝玩乐,也足够我们舒舒服服地过一辈子了。”
宁慕听了这话,不由得瞠目结舌,她知道卫国公府家底丰厚,却没想到竟是如此夸张的程度。这就是顶级豪门的底气吗?简直让人难以想象。
卫国公府的底蕴,的确深不可测。
这个爵位世代承袭,从开国至今,每一代几乎都涌现出一位才能出众的人物,这使得卫国公府在风云变幻的京城始终屹立不倒,积累了雄厚的实力。
因此,在京城众多权贵世家之中,卫国公府的权势地位丝毫不逊色于宁安侯府。
林朝晖作为卫国公府的嫡次子,虽然没有资格继承爵位,但他从小就备受全家人的宠爱。就算他真的是个一无是处的纨绔子弟,也能凭借着卫国公府的庇护,过上锦衣玉食、无忧无虑的生活。
更何况,林朝晖并非一无是处。他年纪轻轻便已身怀功名,除了偶尔有些“缺心眼”之外,几乎没有任何缺点。只要按部就班的发展,日后的前程必定不可限量。
也正因如此,当初他与宁慕定亲的消息传出后,才会引得京城中无数高门世家扼腕叹息,后悔自己没有抢先一步。
就在两人低声交谈之际,门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而兴奋的呼喊声:“少爷,中了!中了!您高中了!排名第二十二名!”
二十二名?
林朝晖眉头微微一皱,脸上并没有流露出太多的喜悦之情,反而带着一丝不满,他喃喃自语道:“怎么才二十二名?连前十名都没进,真是可惜。”
站在门外的书童听到这话,顿时愣在了原地,他心中腹诽道:我的祖宗诶!您这话要是被楼下那些落榜的举子们听到了,非得冲上来把您给揍一顿不可!
宁慕见状,连忙笑着安慰道:“二十二名已经很不错了!只要你在七日后的殿试上正常发挥,进士之位定然是跑不掉的!”
她由衷地为自己的未婚夫感到骄傲,同时也毫不吝啬地夸赞道:“阿朝,你真是太厉害了!第一次参加春闱就能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,实在是太了不起了!”
听到未婚妻的夸奖,林朝晖的脸上终于浮现出一抹灿烂的笑容,仿佛一只得到了主人夸奖的大狗狗,就差摇着尾巴向她邀功了。
“慕慕也很厉害!”林朝晖笑眯眯地说道,“在世间千千万万个男人里,唯独选择了眼光最好的我做你的未婚夫!”
宁慕被他这番略带自恋的甜言蜜语逗得面颊绯红,她娇嗔地轻轻拍了一下林朝晖的肩膀,嗔怪道:“油嘴滑舌!”
一旁的沈靓看着这对小夫妻旁若无人地秀恩爱,不由得感到一阵无语。她默默地喝了一口茶,心中暗自吐槽:真是没眼看啊没眼看!早知道他们这么腻歪,我就不该留在这里当电灯泡!
既然已经等到了所期盼的结果,三人便没有在茶楼里过多逗留。
在满堂举子们或兴奋或失落的复杂情绪中,他们一行人走出了茶楼,漫步在热闹繁华的街道上。
说是逛街,其实主要是林朝晖陪着宁慕逛,一路上,只要是宁慕看上的东西,无论贵贱,林朝晖都会毫不犹豫地买下来送给她。
沈靓也并非是专程来当陪衬的,她在几间店铺里仔细地挑选着,买了不少上好的布匹和精致的头面首饰。
这些东西都是替冯家准备的,她的好友冯书亭,就要成亲了。
而他的未婚妻,不是别人,正是身份尊贵的端宁郡主。
谁能想到,向来眼高于顶、挑夫婿挑花了眼的端宁郡主,竟然会看上一个出身商贾之家、天资平平,唯有一张脸还算看得过去的穷举人。
没错,去年秋天,冯书亭参加了乡试,竟然意外地顺利高中,一举成为了举人。
这个消息,不仅让冯家夫妇震惊不已,就连对冯书亭的实力了如指掌的连姝,也觉得有些不可思议。
按照他对冯书亭的了解,他能在三十岁之前考中举人,就已经算是拼尽全力的结果了。
结果,冯书亭竟然以十九岁的年纪,就考中了举人!
这个年纪,任谁听了,不得夸一句天生有才、前途无量?
即便如此,在义王夫妇的眼里,冯书亭依然配不上他们的女儿。他们觉得冯书亭出身低微,配不上郡主的身份,因此极力反对这门婚事。
但端宁郡主却像是吃了秤砣铁了心一般,坚决非冯书亭不嫁,摆出一副如果父母不同意,她就绝食抗议的架势。最终,心疼女儿的义王夫妇还是妥协了。
不过,义王夫妇虽然勉强同意了这门婚事,但还是对冯书亭提出了三个要求:
其一,终生不得纳妾;其二,婚后必须在京城购置宅院定居;其三,不得再经商。
这三个条件,冯书亭全都答应了。
因此,远在南山县的冯家在收到这个喜讯后,当天就恨不得立刻启程赶往京城,亲自筹备婚事。
但不巧的是,冯文生恰好出远门了,归期未定。安氏一个人前来京城,总觉得不够重视这门亲事。于是,她便决定等冯文生回来之后,再一同出发。
虽然冯家人还没有亲自到京城,但他们却派人给沈靓送来了十万两银票,委托她帮忙在京城寻觅一座宽敞舒适的宅子,作为冯书亭和端宁郡主的婚房。
上个月,沈靓就已经帮他们把宅子买好了,如今工匠们正在进行最后的修缮工作。
冯家给的银票还剩下一些,沈靓就根据冯家的需求,购买了一些布匹、头面等物。
等到冯家人抵达京城后,这些东西就可以作为礼物,方便他们走亲访友时使用。
三人一路走走逛逛,大包小包地买了不少东西,几乎将两辆马车都塞满了。
在返回的路上,他们好巧不巧地与冯书亭和端宁郡主相遇了。五人一合计,干脆凑在一起去酒楼吃了一顿丰盛的午饭,这才心满意足地各自回家。
当马车缓缓驶到侯府门口时,荣华长公主的马车已经先一步停在了那里。
“娘!娘!”
依偎在荣华长公主身边的米宝儿,一看到自家娘亲的马车,立刻兴奋地挥舞着小手,奶声奶气地呼唤着。
沈靓连忙下了马车,上前给荣华长公主恭敬地行了个礼,这才一把抱住朝自己扑过来的小家伙:“米宝儿今天乖不乖呀?中午有没有好好吃饭?”
米宝儿用力地点着小脑袋,认真地回答道:“有哩有哩!宝宝可乖啦!没有惹祖母生气,中午吃了好多菜菜!”
说到“菜菜”这两个字时,小家伙的脸瞬间皱成了一团,仿佛吃到了什么难以下咽的苦药一般。
“菜菜不好吃!”米宝儿可怜巴巴地看着沈靓,带着一丝恳求的语气说道,“娘,晚上可不可以不吃呀?”
沈靓看着小家伙这副“仇大苦深”的模样,顿时被他给萌化了。但她还是用温柔的语气,说着最“残忍”的话:“米宝儿如果不吃菜菜,明天就要喝苦苦的药汁哦。”
米宝儿酷爱肉食,几乎到了无肉不欢的地步。
然而,吃肉太多带来的后果,就是消化不良,进而引起胀气、便秘等一系列问题。
有好几次,荣华长公主都因为这个问题,半夜三更派人去请太医上门给米宝儿看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