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4章 鸠占鹊巢

类别:古代言情 作者:字数:2294更新时间:25/08/04 00:41:54

这次重返京城,沈靓迫不及待地吩咐下人,将梧桐院里所有不合她心意的陈设,统统换了个遍。就连荷塘里那几条颜色浓重的墨色金鱼,也没能逃过这一劫。

梧桐院里发生的这些变化,外界自然是无从知晓。

然而,在梧桐院里伺候的下人们,却在这日复一日的变化中,敏锐地察觉到世子爷对未来世子妃的重视程度,简直是无以复加。

谈话间,连姝带着几分期待地问道:

“阿靓,再过两个月就是我们的大婚了,你…期待吗?”

沈靓望着眼前男子那双凤眸中,流露出的丝丝紧张,几乎以为自己出现了幻觉。

在反复确认自己并没有看错之后,她的心湖泛起了一阵难以抑制的涟漪。

“婚姻乃是终身大事,自然是期待的。”她轻声回答道,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温柔。

连姝闻言,心中不禁泛起一丝苦涩。

看来,阿靓的心里,终究还是没有他的位置啊!

不过,连姝并没有因此而失落太久,很快又兴致勃勃地说起了两人的喜服:

“十几位技艺精湛的绣娘一同赶制,再过一个月左右就能完工了。到时候送到你这里来试穿,如果不合身,也还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修改。”

连姝身为侯府世子,喜服的样式自然是遵循着严格的规制。而沈靓的嫁衣,也同样不能马虎。因此,便由侯府里手艺最好的绣娘们,一同来负责制作。

等到嫁衣完成之后,沈靓只需随便绣上几针,做做样子,便也算是亲手绣制的了。

“嗯,为了我们的大婚,世子费心了。”沈靓轻声说道。

这一声“费心”,是她发自内心的。她从未见过,有哪个男子会对未婚妻的嫁衣如此上心。

这让她忍不住开始推翻自己之前的猜测。

如果连姝的心中,真的另有所属,那么他不可能为了与她之间的婚事,做到如此地步。

“一想到能娶阿靓为妻,便丝毫感觉不到辛苦。”连姝抓住一切机会,向她表明自己的心意,目光再次牢牢地锁定在面前的女子身上。

沈靓的心,再次变得有些慌乱起来,她佯装害羞地端起茶杯,轻轻地抿了一口。

连姝见状,微微一笑,也端起了自己的茶杯。

临近正午时分,沈靓主动邀请连姝留下来一起用午膳。

连姝欣然应允。

然而,在用餐的时候,一直深居简出的方氏和沈蕾,竟然也出现在了饭桌上。

这对母女仿佛忘记了之前与沈靓之间发生的种种不愉快,竟然在连姝的面前,不停地夸赞着沈靓的优点。

“窈窈这孩子从小就知书达理,懂礼数,谁见了都喜欢。她也是个有福气的,能得到皇上赐婚,嫁给世子爷,想必她的生母在天有灵,也能感到安心了。”方氏满脸堆笑地说着,仿佛一位慈爱的长辈。

“妹妹命苦,不过好在现在也算是苦尽甘来了。我这个做姐姐的,也真心为她感到欢喜。”沈蕾也跟着附和道,语气中带着一丝虚伪的关切。

沈靓全程都保持着微笑,并没有在连姝的面前,给这对一唱一和的母女脸色看。

毕竟,她现在名义上还是姓沈,与这二人也算是一家人。

连姝纵使再不待见这对母女,也担心沈靓会感到难堪,因此便强忍着没有当场发作:

“阿靓自然是极好的,日后有本世子护着,绝不会再让任何人伤害她。”

这句话显然是话里有话,方氏一下子就听出来了。

她的心里顿时感到惴惴不安,但面上却依旧强撑起笑容:

“有世子爷这句话,我也就放心了。”

沈蕾的演技还不到家,又犯了嫉妒的毛病,看向沈靓的目光中,隐隐闪烁着刀子般的寒光。

方氏生怕被连姝看出端倪,急忙拉着她起身:

“世子爷和阿靓慢慢用膳,我和媚儿就不打扰你们了。”

沈靓并没有起身相送,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:“母亲慢走。”

而连姝更是连一个眼神都没有施舍给她们,只是自顾自地给沈靓夹菜。

方氏自觉没趣,便带着沈蕾头也不回地匆匆离开了。

直到远离了膳堂,她的脸色才陡然变得阴沉下来:

“贱人,和她那个早死的娘一样下贱!”她咬牙切齿地低声咒骂道。

沈蕾抱怨道:“娘,今天就不该过来,世子爷根本就没拿正眼瞧咱们。”

方氏不耐烦地说道:“你懂什么,娘还不是为了你和你弟弟!”

她也不想看到沈靓这贱人的脸色,只是想亲自试探一下世子爷对她们母女的态度。

如果世子爷的态度和善,她还可以趁机提出,让世子爷帮忙,给梁儿寻一位名师做夫子,或是送他去更好的书院读书。

结果,世子爷对她们根本就没有好脸色,一定是这贱人在世子爷面前说了她们的坏话!

想到这里,方氏恨得牙痒痒。

沈蕾心里也充满了怨恨,愤愤不平地说道:

“这个贱人就是咱们的克星!等她真正嫁入侯府,一定会把咱们踩在脚底下!”

方氏的脸色变来变去,最后化作一声无奈的叹息:“都怪我当初找错了人……”

如果当初她肯多花一些银子,找一个更加可靠的人,沈靓这个贱人就不可能活着从青崖山上回来了。

现在,一切都已经太迟了。

少了方氏母女,膳堂里的气氛果然变得轻松愉快了许多。

连姝也忘记了“食不语”的规矩,一边津津有味地品尝着美食,一边兴致勃勃地与沈靓闲聊着。

突然,他想起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:

“阿靓,你是不是还有一个舅舅?这次我们成婚的时候,把舅舅一家也接过来吧。”

前世,阿靓将她母亲的骨灰送回故乡安葬,却意外得知,她的舅舅一家在进京寻她和她弟弟的路上,不幸遭遇横祸,全部遇难了。

阿靓为此一直心存愧疚,无法释怀。

如今,她的舅舅一家仍然健在,正好可以趁着这个机会,将他们接到京城来,弥补阿靓前世的遗憾。

然而,沈靓听到他的话,却沉默了下来,一时之间不知该如何回答。

她早已记不清舅舅长什么模样了,对舅舅一家的印象也并不好。

在娘亲去世之前,最想见到的人就是她的舅舅。

奶娘曾经托人给舅舅连写了好几封信,但始终没有等到舅舅的回信,甚至连只言片语都没有收到。

最终,娘亲抱憾而亡。

她并不清楚娘亲与舅舅之间究竟存在着什么样的矛盾和隔阂。舅舅不肯见娘亲最后一面,她虽然能够理解,但却无法接受。

这些年来,她与舅舅一家,便彻底断绝了联系。

傍晚时分,冯文生带着两个随从,满身疲惫地回到了冯宅。

一进门,冯文生就察觉到了一丝异样。

屋檐下的灯火通明,比过年过节的时候还要亮堂几分;

正堂里传出儿女们欢快的笑声,其中还夹杂着陌生男人的声音;

而他的妻子安氏的声音,却比平时显得更加低沉萎靡,透着一种难以言喻的伤感。

冯文生感到十分奇怪,不由得加快脚步,走进了正堂。果然,他看到屋里坐着两个陌生的男子。

瞧他们的穿着打扮和举止仪态,便知道绝非寻常百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