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1章 监军

类别:古代言情 作者:字数:2121更新时间:25/08/04 00:41:51

金銮殿上,气氛凝重得仿佛能滴出水来。老丞相慕容文康,那张饱经风霜的脸上没有一丝一毫的凶狠,一双深邃的眼睛却仿佛能够看穿人心。他的目光缓缓扫过龙椅上端坐的夏明,语调平缓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压迫感:“李大人一心想着如何击溃金人,这份雄心壮志固然可嘉。可你有没有想过,若是如司徒楠所言,陛下拨下巨款,派遣精兵强将,再运送源源不断的粮草,那么整个夏国九成的兵力,都将掌握在司徒家手中。到那时,谁又能保证司徒楠不会滋生异心呢?”

他顿了顿,不给李大人反驳的机会,继续说道:“你不要拿那些忠君爱国的漂亮话来搪塞老夫,司徒楠终究不是圣人,在绝对的权力面前,难免会变得利欲熏心。届时,陛下又该如何驾驭他呢?”

李大人被问得面红耳赤,急忙辩解道:“丞相大人,您不能用这种虚无缥缈的假设来否定眼前的决定啊!若是司徒将军真有不臣之心,他又怎么会在边关苦守四十余年?丞相大人您可曾亲临边关?那里的环境恶劣到了何等地步,风沙肆虐,寸草不生,冬日滴水成冰,将士们个个饱受冻疮之苦;夏日酷暑难耐,他们依然赤膊操练。怎么到了丞相大人您的口中,就成了心怀不轨了呢?”

慕容文康闻言,只是淡淡一笑,他脸上布满沟壑,那是岁月留下的痕迹,更是阴谋诡计的象征。他的眼神中闪烁着一丝阴狠的光芒:“李大人在司徒楠手下不过待了短短两年,就对他如此维护,可见他笼络人心的手段多么高明。李大人,你不是司徒楠,你也没有他那样的滔天权势,或许,司徒楠之所以能在边关稳坐多年,就是因为在那里无人能够节制他。试问,这与……与陛下在朝堂之上,又有何区别呢?”

这番话可谓是字字诛心,直戳上位者最忌讳之处。夏明的脸色瞬间变得阴沉下来,他一言不发地坐在龙椅上,冷眼旁观着这场激烈的争论。

丞相口口声声地说司徒楠已经掌握了夏国的大半兵权,可他却绝口不提,他慕容文康在朝中的势力,也已经对夏明的皇权构成了威胁。从他联合朝中大臣,逼迫夏明册立德妃为后开始,他就已经失去了存在的价值。之所以还允许他留在朝堂之上,不过是忌惮他那盘根错节的势力,不想牵一发而动全身罢了。

这时,顾淮之站了出来,他先是恭敬地向夏明行了一礼,然后才缓缓说道:“陛下,司徒家的家眷如今尚在京中,他又怎么可能会有谋反之心呢?丞相大人所说的,不过是毫无根据的猜疑罢了。武将在外浴血奋战,为国尽忠,陛下用人,自当要信任。既然司徒将军有把握能够一举击溃金军,彻底解决边境隐患,用一时的征战换来数十年的边关安宁,又有何不可呢?微臣认为,此事可行!”

慕容文康只是递了一个眼神,一个从二品的官员立刻站到了他身后,声色俱厉道:“微臣认为,丞相大人一心为大夏着想,其忠心日月可鉴!国公大人与司徒家往来频繁,既然说司徒家的家眷都在京中,那定然知道,司徒家的三个儿子都跟随司徒将军去了边关,数月之前,就连孙子辈也投身军中。哦,对了,国公大人的三公子好像也跟着去了吧?试问,京中只剩下一些妇孺和一个年幼的孙子,又怎么可能牵制住司徒楠呢?”

顾淮之毫不示弱,言辞犀利地反驳道:“王大人,照你这么说,难道别人举全家之力为国效力,反倒成了不应该的事情了吗?犬子从军,只是为了完成家父报效国家的夙愿,难道这也有错吗?”

那个从二品的文官,自然不敢在世袭异姓公侯面前放肆,即便顾淮之只是一个虚职,也比他高了好几级。他讪讪地退后一步,拱手赔罪道:“下官并无此意,国公大人莫怪,下官只是在分析形势,绝无针对之意。”

顾淮之根本懒得理会这种小喽啰的道歉,直接向夏明进言道:“陛下,既然如此忌惮司徒家,担心他拥兵自重,心怀不轨,那不如从京中调任一位监军前去。微臣认为,九门提督慕容景就十分合适。臣举荐慕容景为监军,率领精兵增援边关。”

夏明原本严肃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笑意,他的目光意味深长地扫过慕容文康:“丞相意下如何?”

慕容文康的脸色顿时变得青白交加,他膝下虽然儿女众多,可嫡长子身为九门提督,已然是京城武官之首,女儿更是位列后宫之首,虽然只是皇贵妃,但权势滔天,无人能出其右,外孙夏月朗更是早早便被立为太子,风光无限。为了不引起天家的忌惮,慕容家的其他子弟,便都是一些无足轻重的闲职。在这个时候,若是将慕容景派到边关,若是边关无事便罢了,一旦出了什么意外,那可就动摇了慕容家的根基。

“丞相?”夏明带着淡淡的笑意,再次喊了一声。

慕容文康这才回过神来,他已经将眼中的不安之色掩饰得无影无踪:“陛下,犬子慕容景虽然是武职,可从未真正上过战场,派他前去,臣怕……怕他会耽误了大事……”

夏明大手一挥,打断了他的话:“丞相此言差矣!慕容景少年成名,武功卓绝,乃是我大夏的栋梁之才!即便派他前去边关,也是一切听从司徒楠的调遣。司徒将军总不至于一上来就让不善征战之人上战场吧?慕容景充其量不过是帮着朕看好司徒楠罢了,丞相大可放心。”

慕容文康闻言,错愕地抬起头,听夏明这话的意思,分明是已经下定了决心?

“陛下……”

夏明根本不给他继续说话的机会,脸色重新变得凝重起来:“传朕旨意,今封九门提督慕容景为监军,指挥使李茂为副使,择日率领三万禁军,粮草万担,前往边关,全力配合司徒楠,不打胜仗,永不还京!”

李大人闻言,立刻跪倒在地,激动地说道:“臣定然不辱使命!”

在他旁边的武官之首,一直沉默不语的慕容景,缓缓地走上前,面色平静地跪倒在地:“臣慕容景接旨,定然不辱使命,不破金军,誓不还朝!”

夏明的脸上露出了畅快的笑意:“好!好!这才是我大夏武将的风范!此事细节容后再议,今日早朝到此为止!”

随着宦官一声高呼“退朝”,群臣跪拜,恭送夏明离去。

丞相府内,慕容文康紧紧地握着手中的茶盏,仿佛要将它捏碎一般。他极力压抑着心中的愤怒,微微颤抖的胡须却暴露了他的真实情绪,阴冷的眼神中几乎要喷出火来。

“父亲,此事并非全无益处,倒也不必如此动怒。”慕容景站在一旁,神情镇定,仿佛一切尽在掌握之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