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4章:反客为主
类别:
年代种田
作者:
字数:2916更新时间:25/07/30 23:57:54
“真够瞧不起人的,好好的日子不过,非要往乡下赶,我有什么对不住你们的?”
陈招娣站在村口,看着那辆即将驶离的吉普车,心里憋着一口气,脸上的表情既是愤怒又是无奈。她的丈夫,一个有着“铁饭碗”的男人,竟然真的听从父母的安排,要把她这个怀孕八个月的妻子,硬生生地塞到乡下去,理由是“响应号召,接受再教育”。
“嫂子,你这是怎么了?怎么一个人站在这儿?”
一个温和的声音传来,陈招娣循声望去,只见一个面容姣好的年轻女人,提着一个篮子,正朝她走来。女人脸上带着关切的笑容,但那笑容在陈招娣眼中,却显得有些刺眼。
“没什么,只是送我丈夫去上班,他单位临时有个通知,要下乡。”陈招娣强挤出一丝笑容,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烦躁。
女人闻言,笑容更盛:“哦,原来是这样。这乡下虽然苦点,但空气好,对孩子也好。您真是个好嫂子,能理解丈夫的工作。”
“理解?我可不理解。”陈招娣在心里冷笑一声,目光落在那女人手中的篮子上,那里似乎装着什么新鲜玩意儿。“不过,你这是要去哪儿?”
“我呀,就是给隔壁孙家送点东西过去。他们家刚添了个小孙子,我过去看看。”女人笑意盈盈地回答。
陈招娣看着女人,心里突然冒出一个念头。这个女人,似乎对她丈夫的情况了如指掌,而且,她的话语中,总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优越感。
“这样啊,那你慢走。”陈招娣压下心头的杂念,目光再次落在远去的吉普车上。那辆车,承载着她即将被抛弃的婚姻,和她腹中无辜的孩子。
“嫂子,我先走了,您也早点回去休息吧,别在这儿吹风。”女人说完,提着篮子,悠然地朝另一个方向走去。
陈招娣目送着女人离去的背影,心里那股憋闷的感觉更加强烈。她摸了摸圆滚滚的肚子,低声自语:“宝贝,别怕,妈妈不会让你受委屈的。”
接下来的日子,陈招娣并没有如她丈夫所愿,乖乖地去乡下。相反,她开始以一种令人意想不到的方式,改变着自己的处境。
“林政委,我来给您送点红薯。”
陈招娣提着一小袋红薯,敲响了自家丈夫单位的门。她知道,这是她丈夫的上司,林政委。
林政委有些意外地看着陈招娣:“陈同志,你怎么来了?你丈夫呢?”
“他下乡了,所以我就想着,过来看看您。一点小意思,您别嫌弃。”陈招娣将红薯递过去,脸上挂着温和的笑容。
林政委接过红薯,看着眼前这位孕肚明显、却依然保持着得体姿态的女人,心里生出一丝好感。“陈同志,你太客气了。不过,你丈夫真要去乡下?”
“是啊,他们单位安排的,说是响应号召。”陈招娣故作委婉,“我虽然不理解,但国家有国家的安排,我一个妇道人家,也只能支持了。”
她特意强调了“妇道人家”,以及“不理解”这三个字。她知道,对于这种有权势的人来说,一点点“委屈”的暗示,可能比直接的抱怨更有用。
“唉,国家政策,我们也是没办法。”林政委叹了口气,“你丈夫是个好同志,就是……有点太听家里人的话了。”
陈招娣心里一凛,看来林政委也知道一些内情。她顺着话头,低声说道:“林政委,我丈夫他……他父母总是觉得我配不上他,所以才……”她说到这里,故意停顿了一下,眼眶微微泛红。
林政委是个精明人,哪里听不出陈招娣话里的意思。他摆了摆手,示意陈招娣坐下。“陈同志,你坐,别站着。我看你也是个明白人。”
“我只是希望,我们一家能安安稳稳的,尤其是孩子,我可不希望他一出生就跟着我吃苦。”陈招娣的声音带着一丝哽咽。
“你放心,我这儿,心里有数。”林政委拍了拍陈招娣的手,以示安慰。
从林政委那里出来,陈招娣的心情轻松了不少。她知道,自己这一步,算是走对了。她没有直接对抗,而是巧妙地利用了对方的同情心和对“家庭和睦”的追求。
接下来,陈招娣并没有闲着。她开始有针对性地接触丈夫单位里的其他人。她会给一些领导送点自家做的点心,会和一些同事的妻子拉家常,适时地流露出对丈夫的“理解”和对家庭的“维护”。
“唉,我丈夫啊,就是太孝顺了,听他父母的话,才不得不把我送到乡下。我一个孕妇,怎么能受那份苦呢?”
“他父母说,乡下空气好,对胎儿发育也好,我这话,你说我该不该听?我当然是希望孩子好,可乡下条件,我实在是不放心。”
“我不是抱怨,我只是觉得,我们夫妻感情,怎么能被长辈的意见左右呢?我也想和他一起,但他们说什么,他就听什么,唉……”
陈招娣的“抱怨”并不尖锐,反而带着一种无奈和隐忍。她没有直接说丈夫的坏话,而是将一切归咎于“孝顺”、“听话”,以及“长辈的意见”。这种“攻心为上”的策略,在男人堆里,往往比直接控诉更有效。
很快,陈招娣的“苦衷”便在丈夫的单位里传开了。很多人对她的遭遇表示同情,对她丈夫的“愚孝”表示不满。而那些曾经对陈招娣有偏见的人,也开始动摇。
“你说,陈招娣这肚子都八个月了,这么折腾,对孩子不好吧?”
“是啊,她丈夫也是,怎么就听他父母的,把老婆一个人丢在家?”
“我看啊,还是林政委比较开明,知道关心下属的家属。”
“谁说不是呢,陈招娣这人,虽然是乡下来的,但看着挺懂事,也挺不容易的。”
与此同时,陈招娣也开始“关心”起她丈夫。她会时不时地给他写信,信里除了表达思念,还会“不经意”地提及一些单位里的“传闻”。
“亲爱的,我听隔壁王大妈说,你单位的李科长最近好像遇到了些麻烦,他的父母身体不好,需要一大笔钱治病,你单位的领导好像也挺为难的。”
“我听说,林政委最近好像也因为一些家事,心情不太好。唉,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。”
陈招娣在信中,并没有直接劝说丈夫,只是将这些信息“分享”给他。她知道,男人在单位里,最怕的就是“麻烦”和“不被理解”。而她,恰恰给了他这些“信息”,让他觉得自己被“关心”着,也让他开始思考,自己在家里的地位,以及他父母的决定,是否真的“正确”。
“陈招娣,你丈夫那边的意思是,让你先去乡下住一段时间,等他忙完这段时间,再接你回来。”
一天,陈招娣的婆婆,面色不善地找上门来。
陈招娣看着婆婆,脸上依旧是那副温和的表情:“妈,您怎么来了?我这里挺好的,您不用担心。”
“挺好的?你一个孕妇,一个人在家,算什么挺好的!”婆婆没好气地说,“我看你就是不想去乡下,故意拖延。”
“妈,不是我不去,是……您也知道,乡下的条件,我实在是不放心,万一……万一孩子有个什么三长两短,我怎么对得起我丈夫,怎么对得起您?”陈招娣说着,眼圈又红了。
“你这是在怪我儿子,怪我们家了?”婆婆的声音提高了八度。
“妈,我不敢怪您。”陈招娣赶紧摆手,“我只是想,我们家,就这么一个宝贝儿子,他能有今天,也不容易。我不能让他因为我的事,再添麻烦。但是,我这身体,我自己清楚,我实在是不敢冒险。”
她的话,滴水不漏,既表达了对丈夫的“维护”,又强调了自己的“顾虑”。
婆婆被她噎得说不出话来。她知道,陈招娣说得没错,她儿子确实不容易,而且,她儿子现在在单位里,也因为这件事,受到了一些议论。
“行了行了,我走了。”婆婆气冲冲地走了,但陈招娣知道,这一次,她自己已经占了上风。
果然,没过几天,陈招娣的丈夫回来了。他脸上带着些许疲惫,但看向陈招娣的目光,却和以往不同。
“招娣,我回来了。”他坐到陈招娣身边,轻声说道。
“你回来了?”陈招娣故作惊讶,随后又有些小心翼翼地问,“单位里……有什么事吗?”
“唉,别提了。”丈夫叹了口气,“单位里有些人,觉得我让他们去乡下,就是要把你往外推。林政委也找我谈话了,说我处理家庭关系的方式,不太妥当,影响了我在单位的形象。”
陈招娣心里一阵窃喜,表面上却露出担忧的神色:“那……那怎么办?我不想给你添麻烦。”
“没事,都过去了。”丈夫安慰道,“我跟我父母说了,我说我不能再让他们影响我们的生活了。等我升了职,我们再好好考虑去不去乡下。现在,我不能让你受一点委屈。”
陈招娣看着丈夫,心中涌起一阵复杂的感情。她知道,这并不是她一个人的功劳,那些巧妙的“PUA”,那些适时的“信息传递”,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。她成功地利用了男人在乎面子、在乎家庭和睦的心理,将原本对自己不利的局面,彻底扭转。
“谢谢你,老公。”陈招娣靠在丈夫的肩膀上,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微笑。
她知道,这场“反客为主”的游戏,才刚刚开始。而她,已经占据了绝对的主动权。那个所谓的“响应号召”,那个所谓的“接受再教育”,都将在她的精心策划下,化为泡影。她不会去乡下,她也不会让任何人,有机会再把她推开。她要的,是和丈夫一起,在这个城市里,安稳地生活下去。至于那些想要拆散他们的人,她们也该好好反思一下,到底谁才是真正的主宰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