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5章:小日子,别来无恙

类别:年代种田 作者:字数:2586更新时间:25/07/30 23:57:54

“这日子,过得真是……糟心!”

李桂梅坐在炕头,一双粗糙的手搓着衣角,眼神里满是疲惫。她看着身边那个如同木头桩子一样坐着的男人,心里涌起一阵无力感。男人的名字叫陈国强,是她的丈夫,也是她这辈子最不靠谱的存在。

“我说,陈国强,你倒是说句话啊!”李桂梅的声音带着一丝不耐烦,“这家里啥情况,你看不见吗?吃的,穿的,都快见底了!你倒好,像个没事人儿一样!”

陈国强沉默着,目光放空,似乎根本没听到妻子的话。这种麻木,李桂梅已经习惯了。嫁给陈国强这么多年,她就像是在守着一个活着的死人。家里的一切,大大小小的事,都得她一个人扛着。

“你以为我愿意在这儿受这份罪吗?”李桂梅的声音拔高了几度,“要是能回城里,我早就回去了!可你说,你有办法吗?你除了会打酒嗝,还能干啥?”

陈国强终于有了点反应,他抬起头,眼皮子都没抬一下,咕哝道:“能咋办?军令难违。”

“军令难违?哼!”李桂梅冷笑一声,“那也是人家当兵的,你算老几?你就是个被下放的,还得靠着那点军饷过活。现在好了,军饷没了,你们这些“功臣”也成了“罪人”!”

她越说越气,越说越觉得委屈。当年,她可是个城市姑娘,家里条件也不错。要不是为了跟着陈国强,她也不会跟着他来这山沟沟里,受这份苦。谁知道,一来,就成了黄粱美梦。

“对了,明天你再去一趟村长家,看看那边的地,能不能再匀出一块来。我们家这几亩地,根本不够吃的。”李桂梅又想起了家里的生计,眉头紧锁。

陈国强依旧是那副慢吞吞的样子,说道:“村长家说了,地都分完了,没地了。”

“啥?都分完了?”李桂梅猛地站起来,一脸难以置信,“那我们吃啥?喝西北风吗?”

“那没办法,谁让咱是‘成分不好’的呢?”陈国强耸耸肩,似乎已经接受了命运的安排。

“成分不好?呸!”李桂梅啐了一口,“我看是你自己没本事!整天就知道喝酒,能有什么本事?”

她越想越觉得憋屈,眼眶都湿润了。这日子,真是过不下去了。

“要不……咱们也学学人家,赶紧找个活儿干吧?”李桂梅突然想到一个主意。

陈国强一愣:“什么活儿?”

“就……就给人做些布鞋,或者缝补衣裳什么的。也算是能赚点零花钱。”李桂梅小心翼翼地提议。

“给谁做?”陈国强反问道。

“村里那些刚从城里下来的知青,听说他们手头都紧,需要人帮忙。”李桂梅眼中闪过一丝希望。

陈国强摇了摇头:“人家城里人,哪看得上咱这些土疙瘩?”

“你试试不就知道了?”李桂梅也来了脾气,“总比坐在这里等死强!”

见妻子如此执拗,陈国强无奈地叹了口气:“行吧,我去问问。不过,别抱太大希望。”

李桂梅看着丈夫离开的背影,心里依然沉甸甸的。她知道,这个男人指望不上,很多事情,还是得靠自己。

次日,陈国强真的去了村长家,也顺便打听了下知青的情况。村长是个热心肠,告诉他,城里来的知青确实手头紧,如果能做些手工活,他们是愿意出钱的。

陈国强回来后,李桂梅立刻着手准备。她拿出家里仅剩的几块布料,又翻出针线,开始埋头缝制。她的手指灵巧,动作熟练,不一会儿,一双小巧的布鞋就初具雏形。

“怎么样?还不错吧?”李桂梅一边缝,一边看向陈国强,眼神里充满了期待。

陈国强看着那双布鞋,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波动。这双鞋,确实做得不错,比他以前在部队里见过的有些人的手工都要精细。

“还行。”他评价道。

“行?那你说,能不能卖出去?”李桂梅追问。

“应该……能吧。”陈国强含糊地说。

李桂梅心里一阵激动,她觉得,生活似乎有了点盼头。

几天后,村长那边有了消息,有两个知青愿意花钱买李桂梅做的布鞋。而且,他们还表示,如果李桂梅愿意,可以长期为他们做鞋。

这个消息,无疑给李桂梅打了一剂强心针。她更加勤快地忙碌起来,白天伺候丈夫,晚上则对着昏暗的油灯,一针一线地缝制着。

“陈国强,你看看,这几双鞋,我明天就给村长送去。”李桂梅把做好的鞋子整齐地摆放在桌上,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。

陈国强只是扫了一眼,点了点头:“嗯。”

“说起来,这几天,咱们家里的存粮,也快见底了。”李桂梅又开始为生计发愁。

“没事,不是还有点钱吗?可以去黑市买点。”陈国强慢悠悠地说。

“黑市?你说的是那个……倒卖东西的地方?”李桂梅有些犹豫。

“不然呢?咱家现在这情况,还能去哪儿弄吃的?”陈国强反问道。

李桂梅知道,陈国强说的没错。在这个偏僻的山村,生活本就艰难,更何况是他们这样“成分”不好的人。

“那……那你想买点什么?”李桂梅问道。

“粮食,还有一些肉。”陈国强想了想。

“那钱够吗?”李桂梅有些担心。

“应该够。”陈国强说道,“不过,这钱,还得你手里那点卖鞋子的钱,再加上我藏起来的那点,凑一凑。”

李桂梅一听,立刻明白了,丈夫的意思是,她辛苦做鞋子赚来的钱,也要拿出来应付眼前的生活。

她心里五味杂陈。一方面,为丈夫能主动关心家里的生计而感到一丝欣慰;另一方面,又觉得心酸,生活的重担,终究还是压在了她一个人身上。

“行,我把钱给你。”李桂梅从怀里掏出那几个用油纸包好的零钱,递给了陈国强。

陈国强接过钱,说了声“我去了”,便起身向外走去。

看着丈夫远去的背影,李桂梅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悲凉。她知道,即便这样,他们的日子,依然不会有太大的起色。

然而,就在她准备收起针线时,门口突然传来一阵敲门声。

“谁啊?”李桂梅有些疑惑。

“李桂梅同志,是我,小王。”门外传来一个年轻男子的声音。

李桂梅一愣,随即反应过来,这是村里新来的知青之一。

她赶紧起身,打开了门。

只见一个穿着朴素,面带笑容的年轻男子站在门口,手里还提着一个用布包着的东西。

“王同志,你怎么来了?”李桂梅有些意外。

“李同志,我来给您送点东西。”年轻男子笑着说道,“前几天您做的鞋子,我穿了,特别合脚,也特别舒服。这是我特意给您带的,一点心意。”

说着,他将手中的布包递给了李桂梅。

李桂梅接过布包,有些受宠若惊。她打开一看,里面竟然是半斤猪肉,还有一袋白面!

“这……这太多了,我不能收!”李桂梅连连摆手。

“没事,您就收下吧,这是我的一点心意。”年轻男子坚持道,“而且,我还有一个不情之请。”

“什么请?”李桂梅看着他。

“我想请您,能不能再帮我做几双鞋?我这几双,穿坏了,就没得穿了。”年轻男子一脸恳切。

李桂梅看着眼前这个年轻人的真诚,心中涌起一股暖流。她知道,虽然生活依旧艰难,但至少,她还有能力,用自己的双手,为这个家,也为别人,创造一点点的温暖。

她看着手中的猪肉和白面,再看看那双即将被送走的布鞋,心中暗暗下定决心:生活再苦,她也要坚强地走下去。

“好,我答应你。”李桂梅对着年轻人露出了一个温暖的笑容。

“太好了!谢谢您,李同志!”年轻男子也高兴起来。

他看着李桂梅,又看了看屋子里那个沉默的男人,眼神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。

“那我就不打扰了,李同志。”年轻男子告辞离开。

李桂梅关上门,看着手中的猪肉和白面,又看看炕上沉默的丈夫,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情绪。也许,生活并没有那么糟糕,也许,她也并非孤军奋战。

她下意识地攥紧了手中的布包,眼神中重新燃起了希望。

“陈国强,”她突然开口,“明天,咱们去黑市,也买点肉,再买点好面,给孩子们吃。”

陈国强这一次,没有沉默,他只是缓缓地点了点头,眼神中似乎也多了一丝光彩。

李桂梅看着这个变化,心中涌起一丝欣慰。也许,他们的人生,就从这一刻开始,能有一点点不一样了吧。

她知道,前方的路依旧漫长,但至少,她还有勇气,去面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