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32章:旧案新疑
类别:
古代言情
作者:
字数:2308更新时间:25/07/30 23:56:11
夜色沉沉,宛如一张巨大的黑幕笼罩着大地。一间简陋的屋舍内,少年乔汐雅(此处乔汐雅为乔三的误写,应为乔三)紧锁的眉头在昏黄的灯光下显得格外深邃。他望着眼前神情疲惫的胡文墨,声音沙哑地开口:“在下乔青临的远房亲戚,家中突遭巨变,特来投奔……乔三爷。”
胡文墨听闻此言,眼神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异样。他上下打量着眼前衣衫褴褛、形容憔悴的少年,一股莫名的怜悯油然而生。他沉吟片刻,缓缓说道:“乔三爷已于近日进金安城上任,如今恐怕难得一见了。”
少年闻言,身子一晃,眼中闪过一丝失望,随即又被坚毅所取代。他挣扎着想要起身离开,步履蹒跚,仿佛一阵风就能将他吹倒。胡文墨看着他清澈却带着一丝绝望的眼眸,心中不忍,终究是起了恻隐之心。他将少年领回家中,留宿两日,不仅为他添置了两身干净的衣裳,更给了他一些盘缠,助他启程。
“多谢胡大爷!”少年千恩万谢,怀揣着感激与一丝渺茫的希望,踏上了前往金安城的路。他依靠着胡文墨赠予的盘缠,一路风餐露宿,终于抵达了这座繁华的城池,见到了他此行的目标——乔青临。
车厢内,寒风裹挟着落叶,悄无声息地钻入车厢,卷起一阵凉意。乔汐雅(此处应为乔三,为统一,后文以乔三称呼)唤了一声:“乔三爷?”然而,寂静的车厢内只回荡着他自己的声音,久久未得回应。一丝隐忧涌上心头,他探出手,轻轻掀开了车帘,目光投向前方。
“乔三爷,您还好吧?”乔汐雅(此处应为乔三,下同)的声音带着一丝担忧,他看到乔三(此处应为乔三)的背影在寒风中显得有些单薄。
“乔姑娘,快将帘子放下,莫要着了风寒。”乔三(此处应为乔三)似乎被这声音惊醒,他回过神来,望着乔汐雅(此处应为乔三)关切的目光,连忙劝道:“还是隔着帘子说话吧,这样稳妥些。”
见乔三(此处应为乔三)的情绪尚算稳定,乔汐雅(此处应为乔三)便依言放下了帘子,将双脚伸向身前置放着银丝碳的暖炉,紧紧地抱住了手中的暖手炉,试图驱散那丝丝缕缕的寒意。
“乔姑娘,您刚才说,闫世东已被捕了?”乔三(此处应为乔三)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,眼眶微微泛红。只要真凶伏法,他父亲沉冤昭雪的日子便指日可待了。
“正是如此,现下已押送至大理寺了。”乔汐雅(此处应为乔三)轻声答道,语气中带着几分肯定。
“那我父亲,何时才能洗清冤屈?”乔三(此处应为乔三)最关心的问题,终于得到了一个模糊的答复。
“还有一人尚未归案。”乔汐雅(此处应为乔三)顿了顿,语气变得有些凝重。
“谁?!”乔三(此处应为乔三)眼中骤然闪过一丝凌厉的杀意。
“当年闫世东收买的官员。”乔汐雅(此处应为乔三)坦言道,随即便补充道:“你也知道,大宁律法讲究证据确凿,否则,你父亲也不会至今仍身陷囹圄。不过,你也无需太过心焦。前些时日,他不在金安城,正是因为得到了那位贪官的线索。不料,途中竟遇到了云止水。云止水说,他追查的案件不必急于一时,他要抓捕之人,不出两个月便会主动投案。然而,金安城却危在旦夕,于是,一行人又被云止水带回了金安城。”
“他说的‘不出两个月,那贪官便会投案自首’,究竟是何意?”乔三(此处应为乔三)眉头紧锁,对这句话的含义百思不得其解。
“这个,我便不甚清楚了。”乔汐雅(此处应为乔三)轻轻叹了口气,回忆道:“当时殿上群臣混乱,我也未及细问。不过,云止水此人,似乎有些道行。待我们到了前方的镇子歇脚打尖时,倒可以找他详谈一番,或许能问出些端倪。”
乔汐雅(此处应为乔三)的话音刚落,车厢内再次陷入了沉寂,仿佛连空气都凝固了。乔三(此处应为乔三)的心思,无人能够猜透。
“乔三爷。”春菱的声音带着几分犹豫与怯生生的试探,打破了这近乎凝固的空气,“等案子明了,您,有什么打算?”
“尚未细想。待到沉冤得雪之日,再做打算吧。”乔三(此处应为乔三)轻声回应,语气中带着一丝无奈的叹息。
他的心中,早已思绪万千,如同一团乱麻。他渴望着回到山上,将这个足以慰藉人心的消息,与那些好心收留他的道长分享;他盼望着能将含辛茹苦将他养大的母亲,接到金安城,一家人得以团聚;他梦想着能谋得一官半职,在朝堂之上展露头角,成就一番伟业;他更期待着,能够请媒人上门提亲,风风光光地将春菱娶回家的那一天。
然而,这一切的愿望,都如同飘渺的云烟,他只能将它们深藏于心底。在父亲沉冤得雪之前,他甚至不敢将这些深藏的期盼说出口,唯恐一旦无法实现,徒增悲伤。
“相信他,他不会辜负你的。”车厢内,传来了乔汐雅(此处应为乔三)隐约的抽泣声,以及她低声的安慰。乔三(此处应为乔三)只觉得眼眶迅速湿润,喉咙仿佛被棉花堵塞,心口传来一阵钝钝的疼痛。然而,此刻的他,却感到无能为力。他该如何安慰?又以何种身份?给予承诺?如果功败垂成,岂不是要连累她一同受苦?
乔三(此处应为乔三)拭去眼角的湿润,紧紧地握住缰绳,将马车牢牢地跟在莫皓宁的队伍之后。他此刻唯一的心愿,便是尽快抵达前方的镇子,找到云止水,将心中的疑虑一一问清。
黄昏时分,一行人终于抵达了前往西南路上的第一个镇子。一家两层楼高的饭馆,在暮色中显得格外醒目。小伙计搓着手,满脸堆笑地迎了上来:“您几位,打尖儿还是住店?”
莫皓宁抬眼打量了一下这家饭馆,随即转向乔汐雅(此处应为乔三),问道:“要不,就在这里歇脚?”
“公子觉得合适便好。”乔汐雅(此处应为乔三)微微欠身,将称呼调整为两人之间约定好的样子。
“哦?你们这里还提供住宿?”莫皓宁饶有兴致地询问小伙计,顺带打量了一下饭馆的招牌。
“那是自然!客官您瞧,我们这里有三四间南北通透的大屋子,亮堂着呢。”小伙计一边说着,一边将众人引向饭馆的后院。
“我们先去看看,若是可以,今晚便在此落脚。”莫皓宁向乔汐雅(此处应为乔三)点了点头,两人便一同跟着小伙计走进了饭馆。
片刻之后,莫皓宁站在饭馆门口,向初云招了招手。初云心领神会,带着众人绕到了饭馆的后院。刚一转过饭馆的正门,便看见方才那位小伙计迎面走了过来。
三辆马车,两三匹高头大马,在小伙计的引领下,缓缓驶入了饭馆的后院。
“快些!把马车都接过去,让几位爷好好歇息!”小伙计一进入后院,便热情地招呼着院内的伙计们,让他们赶紧把马车和马匹安顿好,随后,便引着初云一行人朝前堂走去。
“来来来,都坐下,快坐。”莫皓宁热情地招呼着众人落座。
乔三(此处应为乔三)瞥了一眼垂首站在乔汐雅(此处应为乔三)身后,神情低落的春菱,狠狠地咬了咬牙,挪动脚步,走到了云止水身旁坐下。
“道长。”乔三(此处应为乔三)对着云止水拱了拱手,恭敬地行礼。
“乔三爷。”云止水拱手还礼,脸上挂着淡淡的微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