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5章 火海救娇妻,真相在迷雾
类别:
古代言情
作者:
字数:2476更新时间:25/07/30 23:56:08
熊熊烈焰,吞噬着连绵的营帐,火舌肆意地舔舐着夜空,浓烟滚滚,遮蔽了星月的光辉。混乱的惨叫声、惊恐的呼喊声,在火海中此起彼伏,绘成一幅惊心动魄的地狱图景。赵春明,这位身居高位的官员,此刻却被眼前的一切惊得魂不守舍,劫后余生的喘息声在他胸膛剧烈起伏。他拍着身旁那个看似普通的士兵的肩膀,语气中带着一丝由衷的感激和难以置信:“此事过后,本官必定给你升职!你是如何发现太子妃娘娘的?在如此烈焰之中,竟然还能闯进去?”
那名士兵,名唤容荃,此刻却是一副谦卑的模样,垂下了眼帘,似乎不敢直视这位长官的目光:“回禀大人,小人只是一介卑微之辈,当时情急之下,用浸透了水的毯子将自己裹住,便径直冲进了营帐。那营帐已然濒临坍塌,火势更是凶猛。当小人冲进去时,太子妃娘娘正与如意姑娘紧紧抱在一起,缩在那根即将垮塌的巨大梁木之下,两人皆已不省人事。”
赵春明听罢,长舒一口气,又用力拍了拍容荃的胳膊,庆幸之余,心中还有一丝疑虑。身旁,刘意生,这位同样身居要职的官员,正用审视的目光打量着容荃。他心中不免生出几分狐疑:在如此绝境之下,连许多勇猛的将士都未能成功闯入,为何偏偏是这个看起来普通的士兵,竟然奇迹般地进入了火海?
容荃似乎察觉到了刘意生的目光,他不动声色地瞥了一眼,随即又将视线移开,低垂着头,用一种更加谦卑的语气说道:“大人,明明是您不顾生死,第一个冲入火海救出了太子妃娘娘。这等救命之恩,这般滔天功劳,小人万万不敢居功自傲,冒领此等美名。”
赵春明闻言,先是一愣,随即脸上绽放出恍然大悟的笑容。他更是用力地在容荃的肩头拍了一下,赞许道:“好小子,真是个玲珑心思的好儿郎!本官以后绝不会亏待于你!”
正当两人交谈之际,营帐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,一个满头大汗的小兵匆匆闯入,禀报道:“大人,太子殿下跟前的明路公公来了。”
赵春明闻言,心中猛地一凛,他顾不得再与容荃交谈,立刻转身迎了出去。尽管明路只是太子身边的一个下人,但因其特殊身份,连赵春明也不敢有丝毫怠慢。他拱手施礼,语气郑重:“太子妃娘娘受惊,下官罪该万死。幸而人已无大碍,明日天一亮,下官必定亲自前往太子府,向太子殿下请罪。”
明路,这位太子身边最得力的心腹,却连看都没看赵春明一眼,他只焦急地问道:“娘娘人呢?”
赵春明连忙躬身回应:“娘娘正在营帐中休息,人尚未苏醒,依旧昏迷不醒。”
明路闻言,脸色愈发阴沉,一言不发,只是抬脚便朝着营帐的方向走去。当他走到营帐门口,亲眼看到里面静静躺着的身影时,他终于开口下令:“将娘娘带回府。”
然而,就在此时,原本易容成普通士兵的容荃,却悄悄地扯了扯赵春明的衣袖。赵春明疑惑地转头看向他,只见容荃压低声音,急切地说道:“不能让太子妃娘娘就这样离开。”
赵春明眼中闪过一丝狐疑,容荃则继续低语道:“娘娘是在咱们的营地出了事,万一离开后,发生了什么意外,这责任,这罪名,最终会算在谁头上?人是死是活,到时候又有谁能说得清楚?”
赵春明顿时反应过来。太子妃此刻安然无恙,但若是离开西山大营后,她不幸身亡,太子定会将所有罪责一股脑地压在他头上,那时他即便百口莫辩,也无处申辩。
“不行,人不能就这样带走。”赵春明心头一沉,几乎是下意识地脱口而出,阻拦了明路的行动。
明路闻言,眉头紧锁,不悦地看向赵春明:“你这是什么意思?”
赵春明急忙解释道:“明路公公,您也看到了,娘娘现在还昏迷着。从此处回府,路上颠簸,万一在途中发生什么意外,谁能承担这份责任?”
明路冷哼一声,语气中带着一股怒火:“谁能承担?你现在倒是在担心谁能承担?方才大火燃起时,你怎么就没有想过这个问题?不行,太子妃娘娘不能留下,谁知道接下来还会有什么危险?”
赵春明见状,连忙劝慰道:“怎么会再有危险呢?昨夜的大火,谁也没有预料到。您别意气用事,您仔细想想,娘娘此刻昏迷不醒,是否真的适合长途挪动?您若是不信我,尽管去问军医,或者,如果您信不过营地里的大夫,大可以派人去请御医前来诊治。我这么做,都是为了娘娘的安危着想。”
明路的神色稍有缓和,似乎陷入了沉思。
赵春明见状,立刻趁热打铁,提议道:“您若是依然担心会有什么意外,不如这样,今夜由您的人严密把守在此处,所有为娘娘诊治的大夫,都从太医院请来。若是太医诊治过后,确认娘娘可以平安随您离开,我绝不阻拦。”
明路冷冷地瞥了赵春明一眼,语气中带着一丝警告:“你最好不要耍花样。”
赵春明连忙赔笑,一脸无辜地说道:“我能耍什么花样?我现在最想做的,就是好好赔罪,弥补过失。”
明路没有再与他多言,只是派了一名随从回去通报,而他本人则亲自留在营帐门口,严密监视。
明路在此守护,赵春明陪了一会儿,便以查看大营事务为由离开了。他一边走,一边吩咐下去:“你带人盯着他们,如果他们只是老老实实地守在营帐附近,那便罢了。可若有人胆敢随意乱窜,立刻回禀。”
部署完毕后,赵春明又立刻派人将这边的情况,紧急送往了镇国公府。
翌日一早,关于太子妃在西山大营险些被烧死的消息,早已传遍了整个京都。
早朝的金銮殿上,气氛异常凝重。太子容荃长身而立,语气恳切地奏道:“还求父皇彻查此次大火一事,儿臣以为,这场大火,必定是有人蓄意为之。”
镇国公,这位在朝中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老臣,本有意阻拦太子,然而,被卷入这场火灾的正是太子妃,此事非同小可,若不派人彻查,实在说不过去。于是,镇国公也附和道:“臣也觉得此事甚是蹊跷。好端端的,怎会突然燃起大火?西山大营一向备有充足的用水,然而此次火势竟然燃烧了一刻多钟方才熄灭,着实有些离奇。”
皇上,这位高居九五之位的君主,没想到镇国公竟然与太子的口径一致。他冷冷地盯着二人对视了片刻,最终下令道:“传朕旨意,命刑部尚书亲自彻查此事。若是意外,便罢了;若是有人蓄意谋害,必定严惩不贷!”
刑部尚书,一位忠心耿耿的官员,立即出列一步,恭敬地领命:“臣领旨。”
皇上目光转向容荃,似乎在观察他的反应,随即顿了顿,又补充道:“太子也一同前去。”
容荃闻言,立刻出言回绝:“父皇,儿臣认为,儿臣亲自前去,恐有不妥。此事交给刑部严查,便已足够,儿臣对刑部审查案件,深信不疑。”
皇上不以为然地说道:“有什么不妥?被大火焚烧的,可是你的太子妃。”
容荃态度坚决地摇头:“儿臣并非侦查或审案的专业人才,儿臣若去了,恐怕只会徒增烦扰,并无实际助益。昨夜,儿臣已派人前去西山大营守护太子妃,只等太子妃身体好转,便立刻将其接回。”
见容荃态度如此坚决,皇上也不再多言。
早朝散去,刑部尚书立刻动身,直奔西山大营。
当他抵达之时,太子妃苏芊芊已经醒来。她正对着明路劈头盖脸地斥责道:“本宫要回去?本宫为什么要回去?本宫险些在此丧命,而那些想要谋害本宫的人,至今仍未查到!你现在却让本宫回去?你要回,你自己回!”
骂完,苏芊芊转过身,目光锐利地看向刑部尚书,斩钉截铁地说道:“大人,请务必为本宫查明,昨日究竟是谁在谋害本宫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