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6章 田埂金鳞

类别:年代种田 作者:字数:2286更新时间:25/07/08 16:39:04

暮色四合,余晖如同金色的颜料,泼洒在归家的田埂小路上。几对母女说说笑笑,身影被拉得很长,最终汇入了青山镇的布行之中。

如今的大齐,麻布占据了纺织品市场的大半江山。寻常百姓人家,粗麻衣裳是过日子的必需品。而那些经过精工细作,手感柔软的细麻布,则成了小康之家的首选。

布行的掌柜的,人精一般的人物,一眼就瞧出沈清清和柳氏一行人,衣着光鲜,定是出手阔绰的主顾。他堆起满脸的笑容,三步并作两步迎了上去,热情地招呼道:“几位夫人,小姐,快里面请!不知几位想要买些什么?小的店里刚到了一批新料子,花色新颖,质地柔软,保管让各位满意。”

“掌柜的,劳烦你先挑几样好的给我们瞧瞧。” 沈清清落落大方地开了口,今天她可是肩负着重要的任务。

粗布的价格自然是亲民,一匹细布的价钱,足够买上两匹粗布了。

很快,布行掌柜的便拿来了好几匹颜色各异,质地不同的布料,卖力地向沈清清和柳氏介绍着。

“夫人,您要是想找些耐磨耐穿的料子,不妨看看这几匹。” 掌柜的一边说着,一边将几匹看上去结实耐用的布料推到柳氏面前。

沈清清和柳氏仔细地摸着那些布料,感受着指尖传来的触感。片刻之后,她们选中了一种,沈清清朝着沈光微微点头示意。

“掌柜的,就这种了,先拿二十匹吧。” 沈光语气轻快地说道。

“另外,这种红色的和蓝色的,也各拿两匹。” 沈光又指了指另外两种颜色鲜艳的细布。

好大的手笔!

一张口就是二十多匹布,布行掌柜的乐得合不拢嘴,脸上的笑容像是盛开的菊花般灿烂。

柳氏又为家中的孩子们挑选了几匹颜色鲜亮的细料。沈光如今个头蹿得飞快,以前的衣裳不是小了就是短了,早就穿不成了。正好趁着这个机会,多买些布料,给孩子们做几身新衣裳。

由于买的布匹数量实在太多,布行还贴心地提供了送货上门的服务。

几人商量好送货的时间和地点后,便跟着柳氏继续去采买其他的生活用品。

作坊里的盐用完了,柳氏特地跑来镇上买些盐。

熙熙攘攘的街道两旁,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小摊子,摊主们扯着嗓子,卖力地吆喝着。

“新鲜的鲤鱼,又大又肥的鲤鱼,快来看一看,瞧一瞧!”

“香喷喷的烧饼,刚出炉的烧饼,夫人,来几个尝尝吧!”

柳氏买好了盐,又顺手买了几个香气扑鼻的烧饼,分给沈清清和沈光她们。

“这鱼怎么卖啊?” 柳氏蹲在一个卖鱼的摊子前,仔细地打量着盆里的鲤鱼。

“四十文钱一斤!保准新鲜,都是早上刚从河里捞上来的!” 鱼摊老板热情地介绍道。

盆里装着大大小小的鲤鱼,数了数,也就六七条的样子。

柳氏挑了一条个头稍微大一点的,鱼摊老板用稻草绳穿好递给了她。

“今晚回去,给你们炖上一锅香喷喷的鱼汤。” 柳氏笑眯眯地说道,随后她转过头,看到沈光正对着摊子上的鱼发呆。

“棠棠,你不喜欢喝鱼汤吗?那娘就给你做个红烧鱼!” 柳氏还以为女儿不喜欢喝鱼汤,连忙改口说道。

话音刚落,只见沈光猛地一拍手掌,兴奋地说道:“有了!”

她怎么把稻田养鱼这么好的法子给忘了!

要知道,如今的大齐,已经有了人工养鱼的技术,只是因为养鱼的难度比养猪养鸭要高得多,而且鱼的成活率也不如寻常的家畜稳定,所以愿意尝试养鱼的人家并不多。

正因如此,市场上鱼肉的价格比起其他的肉类都要贵上许多。

沈光越想越觉得稻田养鱼这个方法大有可为。

若是沈家村的那些种田人家,能在自家的稻田里养上几尾鱼,无论是拿去卖钱,还是留着自己改善伙食,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。

前世的沈光,经常在电视上看到一些关于农业养殖的节目,自然知道稻田养鱼的最佳时机是什么时候。

一般来说,当稻苗长到二十公分以上的时候,就可以往稻田里投放小鱼了。

不过,这鱼的选择也是有讲究的,不是什么鱼都适合在稻田里养殖,通常选用的是稻花鱼、草鱼和鲤鱼。

利用稻田养鱼,既可以获得额外的鱼获,又能让鱼吃掉稻田里的害虫和杂草,减少农药的使用,而且鱼在稻田里游动,翻动泥土,加上它们的排泄物,还能给稻田增加养分,促进水稻的生长。

后世的实验数据表明,稻田养鱼至少能给水稻增产一成!

想到这里,沈光的眼神变得越来越明亮,心中充满了希望。

回到村里后,沈光迫不及待地找到了里正,将自己稻田养鱼的计划和盘托出。

里正听了之后,眉头微微皱起,略带疑惑地说道:“这稻田养鱼,我可是从来没有听说过啊!这鱼不会把稻子给吃了吗?”

里正虽然年纪不算太大,但也是个有着几十年种田经验的老把式了。

对于沈光突然提出的这个想法,他抱着一种怀疑的态度。

“这样吧,我召集村里几个有威望的大户,先听听他们的意见,这件事最终还是要看乡亲们自己愿不愿意。” 里正斟酌着说道。

沈光忙不迭地点头,只要里正能够把消息通知到村里人,这件事就算是开了个好头。

棠记作坊里,工人们都有些摸不着头脑,不知道今天为什么会突然提前半个时辰收工。

“各位乡亲,今天提前收工,是有个事情想和大家商量一下,当然,这件事完全出于自愿,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决定。” 沈光站在高处,对着众人说道。

“我知道大家可能不敢轻易尝试这种新的方法,在这里,我沈光以棠记作坊的名义向各位乡亲保证,只要大家按照我的方法实行稻田养鱼计划,那么无论大家今年的粮食收成如何,只要没有达到大家往年的平均亩产,我沈光都会出钱给大家补上!”

沈光的话音刚落,作坊里的工人们便开始交头接耳,议论纷纷。

“东家,我愿意养鱼!” 一个胆子比较大的工人率先站了出来,大声说道。

“我也愿意!” 有了第一个,很快就有人跟着附和。

有这么好的事情,谁会不愿意呢?养好了,那是自己赚的,养不好,还有东家兜底,这样的好事,傻子才会拒绝呢!

“各位乡亲,鱼苗我会统一去购买,现在不需要大家出钱,等秋收之后,鱼长大了,大家再把鱼苗的钱给我。” 沈光继续说道。

“凡是有想法的,就去沈梨那里报名,报名的时候,记得说清楚自己家里有几亩地,不许弄虚作假,借机贪图鱼苗,一旦被发现,立刻赶出作坊,永不录用!”

棠记作坊的工人们,除了极个别实在没有时间和精力的,几乎全都答应了参加稻田养鱼的计划。

与此同时,里正也带来了消息,算上棠记工人家中的田地,再加上其他村民的,整个沈家村只有几户人家不愿意尝试。

沈光当即拍板决定,明天就去隔壁的青水镇挑选鱼苗。

青山镇并没有人养鱼,只有隔壁的青水镇,才有专门的养鱼人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