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0章 贼喊捉贼

类别:年代种田 作者:字数:3006更新时间:25/07/08 16:39:04

“好啊,有种!那就去报官!我倒要看看,是谁贼喊捉贼,黑白颠倒!” 湘娘子杏眼圆睁,柳眉倒竖,声如洪钟,底气十足。

她一把将身后的沈文拽了出来,眼神轻蔑,嘴角带着一丝嘲讽的笑意,“这位沈公子,你莫不是个缩头乌龟?躲在别人身后算什么英雄好汉?还是说,你根本就心虚,不敢面对真相?”

沈文被湘娘子这么一激,脸色顿时涨成了猪肝色。他用力攥紧拳头,想要反驳,却又觉得说什么都显得苍白无力。

“文兄,你怕什么?” 一个学子跳了出来,梗着脖子叫嚣道,“天理昭彰,公道自在人心!我们行的端坐得正,没什么好怕的!倒是他们,做了亏心事,才应该提心吊胆!”

沈文见有人出头,脸上立刻堆满了虚伪的笑容,他装模作样地叹了口气,故作怜悯地说道:“唉,我只是觉得,她们可能一时糊涂,走错了路而已。毕竟女子抛头露面,生存不易,咱们也没必要赶尽杀绝。”

“文兄,你就是心太软!” 另一人鄙夷地说道,“人家可是拿着你的诗文,赚得盆满钵满!你还替她们说话?简直就是农夫与蛇!”

“赔偿?” 那人更是提高了嗓门,唾沫横飞,“呸!我们没让你们把那些不义之财吐出来,就已经够宽宏大量了!你这女子,竟然还敢狮子大开口,要求赔偿?真是恬不知耻!”

“今天,你要是真敢报官,我倒是敬你是个女中豪杰!”

湘娘子看着眼前这群人,心中一片清明。她早就听沈光说过,沈家大房和二房关系不睦,明争暗斗不断。只是她万万没想到,眼前这个看起来文质彬彬、干净清秀的少年郎,竟然会如此阴险,怂恿同窗来做这种龌龊事。

真是可怜这几个蠢货,被人卖了还在帮人数钱。

湘娘子冷笑一声,轻蔑地扫视了众人一眼, “既然各位如此盛情邀请,那我就恭敬不如从命了!走吧,诸位,咱们一起去衙门走一趟!”

几个乳臭未干的稚嫩学子罢了,真以为自己是个人物了?敢在她面前耍横,简直是不知天高地厚!

湘娘子安排了一个伙计留在铺子里看店,自己则带着其余人,浩浩荡荡地向县衙走去。

湘娘子走在最前面,挺直了腰杆,面色沉静如水。她的身后,跟着一群义愤填膺的年轻学子,他们众星捧月般地将沈文簇拥在中间,不时地安慰着他,仿佛他才是受了天大委屈的人。

队伍的最后面,则跟了一大群看热闹不嫌事大的镇民,他们一边走,一边交头接耳,对这件事议论纷纷,猜测着事情的最终走向。

青山镇的县衙距离并不算远,一行人走了大约一刻钟,就到了。

青山镇地处偏远,民风淳朴,治安良好,算得上是远近闻名的太平之地。因此,衙役们看到浩浩荡荡的一群人向县衙涌来,顿时吓了一跳,急忙跑进衙门通报。

“咚咚咚!” 沉闷的鼓声响彻县衙,也敲打在每个人的心头。

林知县端坐在上首,看着堂下黑压压的一群人,眉头紧锁,一脸的茫然。他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,竟然引来了这么多人。

“大人,民女是棠记皂铺的掌柜,湘娘子。” 湘娘子上前一步,盈盈下拜,声音清脆而洪亮,“民女要状告这群学子,他们无端砸我店铺,毁我声誉,还望大人明察!”

“大人,事情不是这样的!” 湘娘子话音未落,一个学子就迫不及待地跳了出来,指着她大声喊道,“是这个妇人联合沈文兄的堂姐一家,偷窃了他的诗文,用来牟取暴利!我们这些读书人,最重气节,见不得这种偷鸡摸狗之事,这才愤而前来讨个公道!”

“还望大人明鉴,为我们做主!” 其他学子也纷纷附和,群情激奋。

林知县的眉头皱得更紧了。这群学子,也太过于浮躁了!简直不堪教也!

“肃静!” 他重重地拍了一下惊堂木,厉声喝道,“本官在此,自有公断!都吵吵闹闹的,成何体统?!”

堂下顿时安静了下来,所有人都噤若寒蝉,不敢再出声。

“你,先说。” 林知县指了指人群中一直默不作声的沈文。他看得出来,沈文才是这件事的关键人物。

“启禀大人,小民是沈家村的沈文,如今在镇上的书院念书。” 沈文捏紧了拳头,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静而镇定。他知道,今天这件事关系到他的名声,甚至可能影响到他的前途,所以他必须小心谨慎,步步为营。

他偷偷地抬起头,觑了一眼上首的林知县,心中暗暗祈祷,希望这位大人能够站在他这边,毕竟,读书人在官老爷眼里,总会高看一眼的。

“小民今日在书院念书,听闻城内都在议论一家店铺的诗词,同窗们说与我听,我这才知道,小民之前无意中写下的半成品,竟然被人偷走了,还被用来卖货,简直是岂有此理!” 沈文义愤填膺地说道,“同窗们都是为了我打抱不平,一时气愤,才会做出过激的事情。谁知那湘掌柜不仅不知悔改,还出言威胁,甚至扬言要告官,简直是颠倒黑白,危言耸听!”

湘娘子听到沈文这番颠倒黑白的言论,气得浑身发抖。她没想到,这个看起来温文尔雅的少年,竟然如此巧舌如簧,将所有的责任都推得一干二净。

砸了店铺,抹黑名声,竟然被他说成是“略有冲动”?真是滑天下之大稽!

林知县听完沈文的陈述,沉吟了片刻,缓缓开口问道:“你说的诗文,可是那句‘江南无所有,聊赠一枝春’?”

林知县也是寒窗苦读多年,才得以高中进士。他平生最爱吟诗作对,尤其喜欢那些意境高远的佳句。

他觉得,能写出这样诗句的人,必定是品格高雅、志向高洁之士。

他看了看堂下的两人,一个是抛头露面的女掌柜,一个是饱读诗书的年轻学子。

虽然他觉得,能作出这样诗词的人,不应该在青山镇籍籍无名。

但两相比较之下,他还是更愿意相信,这诗是出自眼前这位年轻学子之手。

“你说这诗是你所作,据本官所知,这诗有个通病,只有一句,既然说是你所知,想必是能做出完整一首。” 林知县捋了捋胡须,目光如炬,似乎想要看穿沈文的心思。

“回大人,这正是这女子狡猾之处。” 沈文额头冒汗,结结巴巴地解释道,“这诗之所以之前没有拿出来,就是因为,小子有感而写,佳句只得一半,想要补上班阙,但是总觉得匹配不上,因此搁置在家中。”

“我本是放在家中书房,彼时家中还未分家,谁知书院放假后归家,家中已经分家,书房归了大房所有。” 他顿了顿,继续说道,“我本来以为是我随手错乱放开,谁知道今日回来书院,才知道这些诗词已然被人偷窃出来!”

林知县皱了皱眉, “那你觉得是谁偷了你的诗词,并拿出来用以贩卖?”

“回大人,学生不敢妄自揣测。” 沈文眼珠一转,阴险地说道,“但是,那书房如今做了我堂姐沈光的屋子。”

林知县闻言,点了点头,若有所思。他转头看向身后的衙役,沉声吩咐道:“来人,去一趟沈家村,将那沈光带来!”

几个衙役立刻领命,快步走出县衙,翻身上马,扬鞭而去。

县衙的衙役骑着高头大马,一路风尘仆仆地来到了沈家村。

此时正值午饭时分,村子里炊烟袅袅,弥漫着饭菜的香味。

衙役们穿着统一的差服,腰间挎着明晃晃的大刀,显得威风凛凛。他们向路边村民打听了一下沈光家的住址,便径直奔了过去。

“请问,这里可是沈光的家?” 一个衙役站在沈光家门口,高声问道。

沈光听到声音,连忙从屋里走了出来。她看着眼前几个凶神恶煞的衙役,一时之间有些反应不过来,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。

“不知各位大人有何贵干?” 沈光强压下心中的不安,挤出一个笑容,小心翼翼地问道。

“你是沈光吗?知县大人有令,速速随我们去一趟衙门!” 衙役语气生硬,态度蛮横,根本不给沈光任何解释的机会。

沈光看着眼前的衙役,心中飞快地思索着。她知道,自己肯定是被沈文那伙人给告了,只是她没想到,县衙的动作竟然这么快,这才半天的时间,就找上门来了。

“几位大人一路辛苦,不如先进屋喝杯热茶,歇歇脚。” 沈光一边说着,一边拉着衙役的手,偷偷地将一锭碎银子塞进了他的掌心里。

还好,自从有了钱以后,她就养成了随身带点小钱的习惯,以备不时之需。

陈浩感受着掌心传来的沉甸甸的触感,掂了掂重量,心里顿时乐开了花。这可是半两银子啊,都快赶上他一个月的俸禄了!

“你堂弟说你偷了他的诗文。” 陈浩压低声音,凑到沈光耳边说道,“县太爷已经知道了这件事,你最好有个心理准备。”

“多谢大人提醒,小女子心里有数。” 沈光感激地看了陈浩一眼,连忙说道,“咳咳,快去,莫要让我久等,大人还在等着呢。” 陈浩清了清嗓子,板着脸说道。

“好好好,大人先喝杯茶!娘,给大人上杯热茶。” 沈光连忙应道,转头吩咐柳氏去准备茶水。

柳氏和沈老汉几人都被眼前这一幕吓坏了,他们颤颤巍巍地端来一杯热茶,递给衙役,脸上写满了惊恐。

他们都是老实巴交的小老百姓,一辈子都没见过几个当官的,更别说跟衙役打交道了。在他们眼里,衙役就是高高在上的存在,是他们惹不起的人物。

“大人,不知道小女犯了什么错?” 尽管心中充满了恐惧,但柳氏还是忍不住开口问道。她实在是担心自己的女儿,生怕她惹上了什么麻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