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7章 油香饭香

类别:年代种田 作者:字数:2486更新时间:25/07/08 16:39:04

“里正叔,各位族老,我沈光有几句话想说,” 沈光的声音清脆而坚定,在略显空旷的厅堂里回荡,“作坊一旦开始盈利,我计划从收益中抽取一部分,专门用于咱们村子的建设。”

此话一出,厅堂内顿时安静下来,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沈光身上。她顿了顿,继续说道:“第一笔盈利,我打算先用于修缮村里的道路,让乡亲们出行更方便些。”

里正和几位族老的眼神中,都露出了难以置信的神色。他们互相对视几眼,似乎在确认自己是否听错。要知道,在他们传统的观念里,女子是很难有作为的,更别提主动承担村里的建设责任了。

片刻的沉默后,里正缓缓开口,语气中带着一丝动容:“沈光啊,按理说,女儿家本是不上族谱的。但如果你真能如你所说,为村里做出贡献,我便破例开启祠堂,请出列祖列宗,将你的名字记入族谱!”

此时的里正还未曾预料到,他对于沈光的期望,很快就会远远超出修路这件事本身。他更没有想到,自己会迫不及待地想要将沈光的名字写进族谱,让她成为沈家的骄傲。

时光荏苒,转眼便到了二月八号,青山村的作坊正式开工了。

这段时间,在沈光的指导下,木匠们赶制出各种各样的架子和工具,此时都整齐地摆放在作坊里。整个作坊被划分为三个区域:中间是生产区,最后一排堆放着原材料,而第一排则用来存放已经制作完成的成品。

生产流程也进行了细致的划分,包括提碱、熬炼猪油、纯露蒸馏、色素提取等等。沈光虽然掌握着皂基的制作方法,但她并没有急于将其公开。

她深知,一下子拿出皂基这种“神器”,难免会引起别人的怀疑。而且,用传统古法制作出来的手工皂,虽然效率稍低,但却显得更加精致,更能体现出她的匠心。等到未来能够大规模生产的时候,价格自然也会降下来,满足更多人的需求。

而皂基制作出来的皂,其细腻度和外观,明显要比古法制作的皂更加高级。因此,沈光计划采用分级销售的策略:一部分产品面向普通人家,价格亲民;另一部分则面向富贵人家,品质更高,价格也更贵。

那些蕴含诗情画意的文案,自然也只会出现在高端产品系列中,以此来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文化内涵。

开工第一天,主要是进行上岗培训。为了防止技术外泄,生产线上的工人们都被分开安排,彼此之间无法看到对方的操作。

一大早,富贵人家就送来了大量的猪板油。沈光专门在第一排设置了一个采购处,用于收购猪油、柴火、稻杆等生产所需的原材料,以及米面蔬菜等生活物资。

由于家中只有沈光和秦婉婉识字,因此,每天上午她们去学堂读书,下午则回到作坊,负责整理账目和管理物资。沈梨和沈丹姐妹俩,则跟在她们身边学习,帮忙打下手。

在日常的相处中,沈光渐渐发现了沈丹的不同之处。

“柴火一天就要用掉十担,一担干柴二十文,一天光柴火就要两百文。猪板油三十文一斤,一天要用掉二十斤,那就是六百文……还有米面,一天也要用掉六百文。” 沈丹一边掰着手指头,一边认真地计算着。

“这么算下来,我们一天就要花出去五两多银子!” 沈丹惊呼出声。

“一个月就是一百五十两银子,再加上婶子们的工钱,一个月差不多就要一百八十两。”

“一年,一年……” 沈丹瞪大了眼睛,似乎不敢相信这个数字。

“一年就是两千多两银子。” 沈光笑着替她算了出来。

看着沈丹那既惊讶又兴奋的表情,沈光心中一动。她早就发现,沈丹虽然不爱读书,但对数字却有着超乎寻常的敏感和天赋。

数学这东西,有时候真的是讲究天分的。沈梨虽然喜欢读书,但算学方面却总是差强人意。

“沈丹,你跟我学打算盘吧。” 沈光笑着提议。

她自己会打算盘,还是因为上辈子对这门古老的技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,特意去学过一段时间。结果发现,算盘打得快的时候,一点也不逊色于计算器,而且更加灵活方便。

“啊?我学打算盘吗?” 沈丹有些愣住了,似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。

在这个年代,只有那些掌柜的或者账房先生才会打算盘,普通人根本没有机会接触到。而且,就算有机会,掌柜的们也只会挑选少数几个学徒来传授这门技艺,多半也是为了防止技术外泄。

“嗯,我会让木匠多做几把算盘,不仅仅是你,你们都要学!” 沈光笑着点了点头,“但是你得学得更好一点,以后才能帮我管账。”

学打算盘,自然是大家一起学。毕竟,账房先生以后肯定也不止一个。沈梨以后是要跟着自己的,如果沈丹有事,沈梨也能顶上,技多不压身嘛。

至于秦婉婉,她既然愿意跟着自己,沈光也希望她能多学一点东西。毕竟,数理好的人,往往头脑更加清晰,做事也更有条理。如果她以后嫁人了,也能把家里的账本盘算得清清楚楚。如果她愿意一直跟着自己,那就更好了,自己会倾囊相授,让她学到更多有用的知识。

沈光看了一眼窗外,起身走到作坊后面,找到了正在忙碌的沈小波。

“爹,这几天,你在村里找几个身强体壮的年轻人,安排他们在作坊周围巡逻。” 沈光压低声音说道。

她刚刚无意中瞥了一眼,就看到不远处有几个鬼鬼祟祟的人在探头探脑,似乎对作坊里的情况很感兴趣。

作坊刚刚开始启动,各方面都还不稳定,还是小心谨慎一点为好。

“工钱可以比她们少五十文,但一定要挑那些老实本分的。” 沈光补充道。

沈小波点了点头,表示明白,转身离开了作坊,去村里寻找合适的人选。

沈光从生产线的一头走到另外一头,一路上收获了无数热情洋溢的招呼声。看着大家脸上洋溢的笑容,她心中充满了成就感。

中午吃饭的时候,沈光特意嘱咐厨房,将熬猪油剩下的猪油渣炒进菜里面,或者留着,用来下面条或者包饺子都行。

熬煮猪油,势必会剩下大量的猪油渣,如果直接扔掉,那就太浪费了。不如用来做菜,既能增加菜肴的香味,又能让大家吃得更饱。

青山村的厨娘们的手艺都是顶尖的,因此做出来的菜自然是无比美味。再加上猪油的加持,更是香气四溢,让人食欲大增。

住在作坊周围的人家,一大早就闻到了浓郁的猪油香,现在又闻到了诱人的饭菜香味,口水都快流下来了。

这个作坊,不用想也知道,伙食肯定非常好。

“爹,好香啊。” 一个小男孩拉着父亲的衣角,眼巴巴地望着作坊的方向。

“别担心,你娘说了,她等会假装吃两口,剩下的带回来给你吃。” 父亲安慰着儿子,脸上也露出了向往的神色。

类似的一幕,不仅仅发生在一个家庭里。许多村民都对作坊里的伙食充满了好奇和期待。

然而,让大家意想不到的是,餐厅门口竟然立了一块牌子,上面写着几行大字:

“吃多少,领多少,不许外带,一经发现,警告三次,开除工籍。”

由于农家人大多不识字,沈光特意安排几个厨娘在大家进入餐厅的时候,大声地喊出牌子上的内容,确保每个人都听得清清楚楚。

餐盘是作坊统一提供的,每人领取一个大盘子,厨娘负责打菜,米饭则由大家自己盛。

孙玉娘家中共有五个孩子,丈夫身子不好,这些年来,家中全靠她一人操劳。如今,她来到作坊做工,希望能为家里多挣一些钱。

以往过年的时候,孩子们都吃不上这么好的菜。

今天是作坊第一天开工,沈光特意买了许多鸡腿,让大家都能尝尝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