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4章 诗词爆火
类别:
年代种田
作者:
字数:3076更新时间:25/07/08 16:39:04
周小姐小心翼翼地用一枝春擦拭着身体,如同对待稀世珍宝一般。她屏住呼吸,生怕错过一丝一毫的变化。时间仿佛变得格外漫长,大半天过去后,她才隐约察觉到一丝丝不易察觉的异味。
这异味极其轻微,恐怕只有与她朝夕相处的周夫人才能够勉强分辨。周小姐心中暗喜,这简直是天助我也!只要她再精心打扮一番,定能瞒天过海。
届时,她只需在身上佩戴一个精心制作的香囊,再用上等的熏香将衣物熏染一番,定能将那丝异味彻底掩盖。而且,只要在家中勤快沐浴,保持身体的洁净,想必那恼人的异味定会大大减少。
“一枝春,真乃神物也!”周小姐心中惊叹,这小小的香皂简直就是她摆脱困境的救命稻草!
“毅儿这小子,总算做了件靠谱的事情。”周夫人欣慰地说道。往日里,周毅在家中不是遛狗斗鸡,就是上树掏鸟,游手好闲,唯独对这个妹妹却异常疼爱,关怀备至。
“娘,这香皂可要多买一些,多多益善!”周小姐迫不及待地说道。既然已经证实这香皂能够有效祛除女儿身上的异味,周夫人自然是打算大量囤货,以备不时之需。
只是,这“一枝春”的效果委实太好了,连她自己都忍不住想要尝试一番。可惜的是,对方竟然采取限购政策,周毅费尽九牛二虎之力,也只带回来了区区六块,自然要紧着女儿优先使用。
与周府的暗流涌动不同,青山镇此刻却因为“一枝春”而沸腾。然而,真正让青山镇声名鹊起的,并非是香皂本身,而是湘娘子别出心裁地立在铺子外的那块牌匾上所题写的那句诗词。
“江南无所有,聊赠一枝春。”
这句诗词,如同长了翅膀一般,迅速传遍了青山镇的大街小巷,甚至连带着周边的几个镇子也都略有耳闻。众人纷纷好奇,到底是怎样的一家铺子,竟然如此诗情画意?
于是,络绎不绝的顾客慕名而来,他们怀着好奇的心情踏进铺子,又心满意足地拎着精美的盒子出来。一时之间,“一枝春”在青山镇名声大噪,原本无人问津的香皂,瞬间变得供不应求。
渐渐地,“江南无所有,聊赠一枝春”这句充满诗意的句子,开始在整个临安府里流传开来。那些附庸风雅之辈或许对香皂一无所知,但若是连这句脍炙人口的好诗都没听说过,那可就要在读书人面前贻笑大方了。
更有甚者,一些才子佳人还试图为这句诗词续写下半句,但绞尽脑汁,却始终觉得难以与其比肩,总觉得画蛇添足,有损原句的意境。
就在府城的学子们为了这句诗词争论得如火如荼的时候,周家又传出了另一句堪称绝句的诗句。
“不经一番寒彻骨,怎得梅花扑鼻香。”
据说,这是周家那位不学无术的小少爷周毅,在棠记购买“一枝春”后,意外地从货品里发现的。一张小小的纸条,上面赫然写着这句充满哲理的诗句。
“棠记香皂,这是要火啊!”在那些追求精神享受的读书人眼中,棠记香皂已经不仅仅是一块普通的清洁用品,更是一种文化,一种品位的象征。
湘娘子在商海沉浮多年,当掌柜也有些年头了,但她还是第一次在铺子里见到这么多衣冠楚楚的公子少爷,而且清一色都是读书人的模样。
“掌柜的,请问‘江南无所有,聊赠一枝春’可有上半句?”一位年轻的公子迫不及待地问道,眼神中充满了求知欲。
“‘不经一番寒彻骨,怎得梅花扑鼻香’,敢问掌柜的,这句诗可是出自您的手笔?”另一位略显成熟的学子也紧跟着问道,语气中带着一丝敬佩。
“......”
整个店铺被围得水泄不通,嘈杂的声音几乎要掀翻屋顶。
“诸位公子,各位少爷,安静一下,听我说。”湘娘子清了清嗓子,努力让自己的声音盖过喧嚣,“诗词并非我所作,而是本店的赠品。凡是购买六块‘一枝春’以上的顾客,就有机会获得诗词一张。”
“但是,我要先说明一下,诗词的数量不多,而且有极大的概率会重复,所以请大家务必理性购买,切勿盲目跟风。”湘娘子不忘提醒道,以免引发不必要的纠纷。
然而,湘娘子的话音刚落,柜台前的人群瞬间爆发出更加热烈的声响,仿佛一锅沸腾的开水。
“我要六块‘一枝春’!给我来六块!”
“掌柜的,我也要六块,快点给我包起来!”
“好姐姐,求求你,也给我来六块吧,我愿意多付一些银子!”
“......”
湘娘子看着眼前这些疯狂的年轻人,心中更是对沈光的营销手段佩服得五体投地。这简直就是一场完美的炒作,将诗词与商品巧妙地结合在一起,达到了意想不到的宣传效果。
但是,她也不得不承认,如果没有这些充满意境的诗词,“一枝春”绝对不可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。这二者相辅相成,缺一不可。
“好好好,各位公子,各位少爷,都莫着急,我这就给大家打包。大家先付完钱,拿好收据,等会儿凭着收据来领取‘一枝春’。”湘娘子一边忙碌地招呼着,一边和助理丫鬟手脚麻利地将香皂打包好,然后小心翼翼地放在柜台上。
她刚刚放下手中的包裹,就有人迫不及待地递着收据送到了她的眼前,生怕慢了一步就被别人抢了先。
第一个拿到“一枝春”的人,当场就迫不及待地拆开了包装,神情紧张而又期待,仿佛在等待着命运的宣判。
“有了!有了!我拿到诗词了!”那人激动地大喊一声,声音都有些颤抖。
只见在货品里,一张泛黄的宣纸显得格外突出,上面用娟秀的字体写着一行小字。
“是什么?是什么?快念念,让我们也听听!”周围的人群立刻围了上来,伸长了脖子,恨不得把脑袋都凑到那张纸条上。
“咳咳,”那人清了清嗓子,用略带颤抖的声音念道,“零落成泥碾作尘,只有香如故!”
人群瞬间一片哗然,仿佛平静的湖面被投入了一颗巨石,激起了滔天巨浪。
“啊!又是一句惊世骇俗的好词!真是字字珠玑,令人叹为观止!”
“零落成泥碾作尘,只有香如故。这句诗写得太好了,简直写到了我的心坎里!”
“掌柜的,快快快,我的呢?我的诗词在哪里?”其他没有拿到诗词的人,此刻哪里还有读书人的矜持和风度,一个个都变得焦躁不安起来,如同热锅上的蚂蚁。
“我的也有了,我的也有了!”
“是什么?是什么?快念出来听听!”
“遥知不是雪,唯有暗香来!”
“梅须逊雪三分白,雪却输梅一段香!”
“......”
几乎每一个来到铺子的人,都如愿以偿地拆出了一句诗词。每一句都堪称精品,每一句都令人拍案叫绝。
“我等寒窗苦读这么多年,竟然未曾写出一句如此精妙的绝句,真是惭愧至极!”一位年长的学子感慨地说道,语气中充满了羡慕和敬佩。
“可惜啊,都只有一句,没有完整的一首诗,总觉得意犹未尽,略有遗憾。”
“掌柜的,您知道这些诗是谁写的吗?如此才华横溢之人,不应该籍籍无名啊!”这样好的诗句,随便拿出一首,都足以在文坛引起轰动,名声大噪。
湘娘子无奈地摇了摇头,表示自己一无所知。
“我只是一个卖货的,哪里知道这些呢?我也是从别人那里买来的,你们就别为难我了。”
众人见问不出什么有价值的信息,只好捧着“一枝春”悻悻而归。
他们本就不是为了香皂而来,而是为了那些充满魅力的诗词。因此,许多人回到家中,将香皂随意地一放,便不再理会,仿佛那只是一件可有可无的附属品。
只有极少数人,抱着尝试的心态,使用了“一枝春”。
而远在沈家村的沈光,并不知道,“一枝春”已经爆火,成为了临安府最热门的话题。
作坊一共有三排,如今已经打好了坚固的院墙,将整个作坊围了起来。
沈小波更是每天都风雨无阻地在作坊里帮着一起做工,干劲十足。
家中如今又多了一个勤劳的帮手,帮着柳氏操持家务,分担了不少压力。
因此,工人们也不再来家中吃饭,而是由柳氏和帮手做好饭菜后,送到作坊里,吃完再将碗筷收回来,省去了不少麻烦。
自从上次的事情之后,二房一家最近也变得安分守己,不再吵吵闹闹,因为沈文已经回镇上继续念书了,暂时不在村里。
二月二,龙抬头,这是一个象征着吉祥如意的好日子。
同时,也是沈家作坊正式完工的大喜之日。这一天,沈光一家人都换上了干净的新衣裳,喜气洋洋,精神焕发。
最引人注目的,莫过于那根粗壮的大梁。那是沈小波亲自去深山里找来的上等杉木,质地坚硬,纹理笔直,散发着淡淡的木香。为了将这根巨大的杉木搬下山,沈小波还特意请了好几个村里身强力壮的大汉帮忙。
杉木上,工匠们绑着一条鲜艳的大红色长布,迎风飘扬,格外醒目。
作坊周围也聚集了密密麻麻的人群,几乎全村的男女老少都赶来凑热闹,想要亲眼目睹这激动人心的上梁仪式。
只见木匠师傅站在高台上,高声喊着充满吉祥寓意的贺词:
“贺喜东君,今日上梁!张良斫树,鲁班尺量;紫微高照,大吉昌!”
沈小波则站在高高的房梁上,满面笑容地将一把把喜糖和糕点洒向人群,引得众人纷纷争抢,现场一片欢腾。
“真是气派啊!这作坊盖得真漂亮,比镇上的那些店铺还要气派!”
“可不是嘛,都是用上好的青砖砌成的,结实耐用,这得花多少钱啊!”
“哎,真是人比人,气死人啊!大山家现在可不一样喽,真是发达了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