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2章 是非来

类别:年代种田 作者:字数:2363更新时间:25/07/08 16:39:04

“没选上的,也别灰心丧气,等咱作坊建好了,还会继续招人进来做事。”沈小波洪亮的声音带着安抚,试图驱散人群中弥漫的失落。

原本已经开始散去的人群,听到这话,像被磁石吸引的铁屑,又迅速地聚拢了过来。

“大山叔,这次作坊招工,还缺手艺人吗?”一个略带希冀的声音问道。

沈小波摇了摇头,粗糙的脸上带着歉意,“这次作坊,对技术要求不高,主要是一些简单的活计。至于具体招多少人,招什么样的人,还得等作坊盖好才能定。”

他顿了顿,加重了语气,“不过,我可以向大家伙儿保证,作坊肯定需要不少人手。”

这话一出,人群顿时沸腾起来,嗡嗡的议论声像夏日的蝉鸣,此起彼伏。沈家村不算大,如果作坊真要招不少人,那几乎家家户户都有机会,都能分到一杯羹。

最终,哪怕是那些没被选上的人家,脸上也都挂着一丝希望的笑容,脚步轻快地回去了。

沈小波长长地舒了一口气,这才明白女儿为何执意让他早点把招工的消息放出去。

昨晚,沈光拉着他的衣袖,神情严肃地嘱咐道:“爹,咱们家搞这么大动作,眼红的人肯定不在少数。您明天就放出消息,就说咱家作坊要招人,这样一来,那些心怀叵测的人,自然会安分一点。”

“而且,村里人多数还是善良的,肯定也希望我们能早日把作坊建起来,带动大家一起致富。”

“早些放出消息,那些想来做工的人家,一定会提防其他人,这样一来,他们就顾不上眼红,会先想着怎么才能争取到这个赚钱的机会。”

当时,沈小波并没有把女儿的话完全放在心上,总觉得大家都是一个姓的兄弟姐妹,抬头不见低头见,应该不会有太多的坏心思。

然而,当他真正面对人群时,果然注意到了几张隐藏在人群中,带着不忿和嫉妒的脸庞。

沈小波带着新招募的人手,浩浩荡荡地前往施工现场。

那十几位经验丰富的木匠,则拿着沈小波递给他们的图纸,仔细地研究着。

那是沈光用炭笔简单绘制的,虽然线条稚嫩,但好在这些木匠都是行家,一眼就看明白了图纸上的构造。

图纸上画的是类似于现代的货架和陈列架,还有不少精巧的小木盒。

人多力量大,干活的效率立刻就提了上来,木头的香味和欢快的劳动号子,交织成一曲充满希望的乐章。

傍晚时分,沈光放学归来,正好赶上晚饭。

“这就是大侄女吧?听说还在念书,真是了不起啊!”

“可不是嘛,瞧着就聪明伶俐。”

院子里充满了对沈光的赞美之词,各种彩虹屁像不要钱似的往她身上招呼,饶是沈光心理素质过硬,也有些招架不住,连忙溜进了厨房,去寻找正在忙碌的柳氏。

寒冬腊月,滴水成冰,但柳氏掌勺做着大锅饭,额头上还是渗出了一层细密的汗珠。

桂花婶本来已经结束了一天的工作,准备回家了,但看到柳氏一个人忙不过来,便主动留下来帮忙。

工人们吃完饭,天色也渐渐暗了下来。

柳氏将一些饭菜装进饭盒里,让桂花婶带回去给两个女儿吃,脸上带着朴实的笑容。

等到所有人都散去之后,沈光一家三口才终于能够坐下来,安安静静地吃顿晚饭。

沈小波兴致勃勃地跟沈光汇报着今天招工的进展,以及木匠们领了图纸之后热火朝天的干劲。

说完,他眼巴巴地看着沈光,像一个等待表扬的孩子。

“爹,娘,你们辛苦了。接下来,就劳烦你们多费心,监督作坊的进度了。”沈光笑着说道,语气中充满了感激。

“工钱的话,就在除夕前一天都给大家结清,另外,每人再多给十文钱的过节费,让大家伙儿都能过个好年。”

沈小波和柳氏都有些心疼钱,毕竟日子过得紧巴巴的,当初工钱定在三十文一天的时候,两人都有些不太情愿。

但在沈光看来,这些人来干活就是为了挣钱养家糊口,给的钱多,干活自然就有劲头。

出来打工不赚钱,那图什么呢?

而且,她的商业版图,可远远不止眼前这些。这次把口碑做好了,下次才有更大的号召力和凝聚力。

香皂产业绝对能赚钱,以后别人知道了,工钱开得优渥一点,那口碑自然也会更好。

“爹,娘,至于作坊招人的事情,还是需要你们严格把关。”沈光继续说道,语气中带着一丝严肃。

“只有一点,只认能力不认亲,那些来攀关系的,统统当作没看见。”

沈小波和柳氏认真地点点头。

如今,女儿的话,在他们心里,那就是圣旨,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。

接下来的日子,一切都按部就班地进行着。

然而,沈家村在建作坊的事情,却像一阵风一样,迅速传遍了周围大大小小的村庄。

腊月二十三,是小年,也是传统的祭灶日。

沈光也难得地放了一天假,但仍然坚持练字,不敢有丝毫懈怠。

沈小波也给工人们放了一天假,让他们回家过小年,与家人团聚。

柳氏一大早就起来了,又是祭灶台,又是扫尘土,忙忙碌碌地折腾了一上午,刚准备坐下来歇口气,就听到院子外面传来一阵喧闹的声音。

“哎呀,清清,你回来了?”

“大山呐,清清回来了!”

沈光写完最后一个大字,放下手中的笔,微微皱了皱眉头。

沈清清,是原身的姑姑,在家中排行老二,是沈小波的妹妹。

听说早些年,嫁给了隔壁绿水镇的一个童生,婚后生了一个女儿,一个儿子。

因为路途遥远,一年到头可能也就见上一两次面。

上次沈清清来沈家,还是去年过年的时候。

只是如今还没过年,也没到拜年的时候,怎么突然就来了?

沈光放下手中的笔,推开房门,向着院外走去。

院门口,一个穿着藏青色裙衫的女子,正站在那里。她的衣裳虽然整洁干净,但已经明显泛白,看得出穿了很久,背上还背着一个略显陈旧的包袱。这女子,就是沈清清。

她的身后,跟着一双儿女,分别是十岁的秦婉婉和五岁的秦彦。

三人的脸色都不是很好,带着一丝疲惫和憔悴,仔细看,母女两个的眼下,还有些淡淡的乌青。

“大哥。”沈清清在看到沈小波和柳氏的时候,脸上露出了久违的喜悦,声音也带着一丝颤抖。

柳氏热情地挽着小姑子的手,将她迎进了门。

走进院子,沈清清和她的孩子们,立刻被眼前的一堵墙给吸引住了目光,脸上都露出了惊讶的神情。

“嗯,分家了。”沈小波很坦然地解释道,并没有觉得有什么难以启齿的。

“分......分家了......分了也好......”沈清清的声音很轻,但还是被耳聪目明的沈光给听到了。

沈清清出嫁的时候,沈光也不过才刚学会走路没多久。

基本上没什么印象,加上后来又变得痴傻,对这个姑姑更是知之甚少,只能从沈小波和柳氏的只言片语中,了解到一些关于她的信息。

这个姑姑和沈大河只差了一岁,但沈老太向来重男轻女,沈清清夹在中间,基本上就没得到过什么疼爱。

是沈小波一手带大的这个妹妹,因此,沈清清从小就和沈小波亲近,兄妹感情非常深厚。

三人刚沾上椅子,还没来得及好好叙旧,就听到院子门口传来沈老太那尖锐刺耳的声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