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8章 作坊风波

类别:年代种田 作者:字数:2131更新时间:25/07/08 16:39:04

沈小波沉默不语,阔步走到柳氏身旁。

长贵家的那张嘴,向来是添油加醋的好手,三言两语就把事情的来龙去脉渲染了一番。

沈小波的脸色愈发阴沉,看向二房一家时,眼神中更是带着毫不掩饰的不耐烦。

“沈大河,管好你自己的日子!”

几十年的亲兄弟,沈小波对沈大河的为人可谓是心知肚明。

沈老太虽然是出了名的吝啬市侩,但若没人背后嚼舌根,她怎会如此迅速地知晓此事?

沈大河被沈小波这突如其来的点名吓得浑身一哆嗦,像一只受惊的鹌鹑。

“沈小波,你个不孝子!”

沈老太奋力挣脱开柳氏的束缚,声嘶力竭地破口大骂。

“我们老沈家怎么出了你这么个没用的东西!竟然听一个娘们儿的指挥!”

“现在,立刻,马上给我休了她!还有沈光那个赔钱货,也让她一并滚蛋!娘再给你找个……”

“娘!”沈小波厉声打断了沈老太的话。

“分家后,你就跟着二弟好好过日子,大房的事情,不用你操心。”

“以后要是再敢出来干涉大房的任何事,我就请里正写一份断亲书!”

断亲书!

沈老太仿佛被人扼住了喉咙,瞬间哑口无言。

她可以随意辱骂大房一家,前提是他们之间还存在着亲缘关系。

但如果断了亲……

不行!绝对不行!

沈老太能想到的,沈大河自然也能立刻领会。

“大哥,咱们可是亲兄弟啊!这件事,是我们多嘴了,但我们真的是出于对侄女儿的关心啊!”沈大河连忙换上一副谄媚的笑容。

“女孩儿多读点书好啊,我也觉得是这样。你看镇上那些大户人家的千金小姐,哪个不念书识字?”

“大哥,可咱们是庄稼人啊,难免会有人说闲话,而且侄女儿的年纪也确实不小了……”

沈大河一边说着,一边小心翼翼地观察着沈小波的脸色。

“不如这样,你让阿武和阿雪也跟着一起去念书。一来,他们两个也能照应着点侄女儿,二来,咱们老沈家不管侄子侄女都是念过书的人,这说出去,多有面子啊!”柳氏在一旁笑着帮腔道。

“行啊,一起去就一起去呗。”柳氏皮笑肉不笑的说道。

沈大河和王氏的脸上瞬间堆满了笑容,仿佛捡到了金元宝一般。

“那就去趟李夫子家,把束脩交了吧。我相信李夫子也一定会愿意收下你们家的孩子。”柳氏话锋一转,笑容瞬间消失的无影无踪。

两人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,仿佛被泼了一盆冷水。

“大嫂,瞧你这话说的。我们要是手里有银钱,还能不送孩子去念书吗?”王氏哭穷道。

“哦~,你们没钱,意思就是要我们替你们出钱了?”柳氏气极反笑,眼神中充满了嘲讽。

“这么说话就见外了不是?以后阿文阿武念书有出息了,你们可是他们的大伯和大娘,他们肯定不会忘记你们的恩情的。”沈大河嬉皮笑脸的说道。

啧啧,想得倒是挺美。

“别打你的小算盘了,我们家就是有钱,也不会给你们家花!”柳氏毫不客气的打断了沈大河的幻想。

“要念书,让你娘出钱啊!大山这些年交给她手里的钱,恐怕不在少数吧?”

“她不是最疼爱两个孙子吗?”柳氏说着,意味深长地看向沈老太,意思已经表达得再明确不过了。

柳氏已经懒得再演什么孝顺儿媳的戏码了。

恐怕整个沈家村,沈老太都是第一个如此偏心眼的婆婆。

王氏还想再开口说些什么,却感觉到自己的衣角被人偷偷拽了一下。

回头一看,只见大儿子沈文正不动声色地扯着自己的衣角,示意她不要再说了。

最终,沈老太被沈大河和王氏捂住了嘴,半拖半拽地带回了家。

二房一家虽然走了,但围观的邻居们却一个也没舍得离开,还想继续看热闹。

“大山,这是……”一位老邻居忍不住问道。

“这是我从林家村请来的匠人师傅,来帮忙盖作坊的。”沈小波淡淡的说道。

人群中顿时发出一阵唏嘘声。

之前柳氏说要盖作坊的时候,她们还不肯相信,如今沈小波竟然直接把林家村的人都请来了。

要知道,这林家村的泥水匠手艺,在整个青山镇都是数一数二的。

周围的人见沈小波似乎不愿意再多说什么,自觉无趣,便纷纷散去,但还是忍不住频频回头张望。

“大成兄弟,你们进屋说话。”沈小波招呼着林大成等人。

林大成是林家村里正的侄子,也是林家村泥水活儿做得最好的人之一。

沈小波拿出一张图纸,递到林大成的手里。

泛黄的宣纸上,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了一个简洁明了的建筑结构。

林大成也有些惊讶,这图纸上所显示的作坊规模可不小啊。

整整三排,每一排都有四间屋子,而且屋子的尾部是相连的。

这正是沈光所设计的“E”字形结构。

在沈光的设想中,第一排屋子用作肥皂的批发销售部门,后面两排才是制作和储存的地方。

“大山哥,这个作坊如果都用青砖来盖,恐怕耗费不小啊。”林大成有些担忧的说道。

一块青砖要两文钱,这要是全部用青砖来盖,起码需要几万块青砖。

粗略一算,光是青砖就要用上百两银子。

林大成看着眼前这几间简陋的茅草屋和并不宽敞的院子,心中暗自嘀咕。

真是没想到,沈家村这么一个普通的农户人家,竟然有如此雄厚的财力。

沈小波摆了摆手,示意他不用担心。

女儿交代过了,这个作坊必须要按照图纸上的样子来盖。

柳氏端了几碗糖水出来,林大成和同行几人喝得眼睛都亮了。

这水里竟然放了糖!

要知道,在这个年代,一斤糖的价格可是能换几十斤粮食的!

同行几人瞬间对柳氏的态度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。

林家村几乎家家户户都会泥水活儿,这也导致了村里人多活少的局面。

尽管如此,沈家村的活儿,他们起初并不是很想接。

因为沈家村并不是什么富裕的村子,而且听说要盖作坊,同村的其他人根本不相信,都觉得沈小波是在说大话。

没想到,招待他们的竟然是糖水!

而且,沈小波还说了,一天三十文工钱,还包午饭和晚饭。

上回同村有人给镇上的员外郎盖房子,一天也才二十五文,还不包饭呢。

所以,到底什么时候开工呢!

众人的心思,同样也是林大成的想法。

“我看了黄历,后天就是个好日子!”沈小波笑着说道。

柳氏又给众人添了一次糖水,众人喝完后,沈小波便带着他们去查看盖作坊的场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