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54章 田归去

类别:年代种田 作者:字数:2175更新时间:25/07/08 16:39:02

收成欠佳之年,农家日子紧巴巴的,除去缴纳公粮、各项提留款以及农业税等开支,剩余的粮食勉强糊口,根本谈不上什么盈余。

望着愁眉不展的老婆,姜齐衫并未正面回应,脑海中浮现出在京北跟丁师傅学到的手艺,心中已有了主意。

“现在天气转暖了,之前闺女不是给咱爸妈留了些钱,说是要盖新房吗?正好,我跟丁师傅学了些瓦匠手艺,等我回去啊,就把咱爸妈的新房给盖起来!”姜齐衫缓缓说道,语气中带着一丝决绝。

在农村,盖房子并非难事,村里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盖房经验,到时候只需招呼一声,给乡亲们按日结算工钱即可。

给老丈人家盖房子,自然就不用再麻烦丁师傅了。

谢金兰听得一愣,完全摸不着头脑,这男人到底有没有认真听自己说话啊!

他这葫芦里卖的到底是什么药?是打算进城,彻底告别土地,还是继续留在乡下种地?他若留在乡下,那自己岂不是要继续留在城里带孙子?

更让她犯愁的是,家里还养着一头毛驴,这几天多亏了公婆帮忙照看。

要是真的一家老小都进城了,这毛驴恐怕就得忍痛卖掉了。

还有那些陪伴多年的猫猫狗狗,也得忍痛送人。

还有家里养的几只老母鸡,倒是可以宰了吃肉,可一想到进城后,连鸡蛋都要花钱买,谢金兰心里就一阵憋屈。

在乡下,这些老母鸡每天都能下几个蛋,还能拿到集市上卖点钱,多少能补贴些家用。

要是老两口都进了城,那可真成了只会吃饭的“废物”了,全靠儿女接济了。

“这样吧,我还是进城吧,等我回去先把家里的地转包出去,顺便把岳父岳母的新房子盖好。你在城里就安心带孙子,儿子和儿媳也能全身心投入工作,多挣点钱。”姜齐衫语气坚定。

儿子儿媳两口子一起挣钱,养活一个小娃娃,日子也能过得宽裕些。

要是只靠儿子一个人挣钱,那一家三口的日子,肯定会过得捉襟见肘。

这些道理,姜齐衫心里都跟明镜似的。

谢金兰万万没想到,丈夫竟然这么痛快就答应进城了,她一时还有点反应不过来,忍不住追问了一句:“老姜,你说真的?咱们以后真的不种地了?”

对于世代以土地为生的农民来说,土地有着特殊的意义,只要有土地在,至少不会饿死。

谢金兰心里也清楚,两口子进了城,日子肯定会比在乡下过得舒坦,可现在猛然听到丈夫说要进城,把土地转包给别人种,她的心里还是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异样。

这明明是最好的结果,可她竟然有些难以接受。

她甚至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,于是再次认真地看着眼前的男人,想要做最后的确认。

姜齐衫语气坚定地说道:“不种了!在京北给闺女装修四合院的那段时间,我也跟着丁师傅学了点手艺。城里的日子只会越来越好,以后肯定会有越来越多的装修活,到时候我就可以去干泥瓦匠,算下来,肯定不会比种田挣得少,咱们在城里也能有份稳定的收入来源。”

谢金兰不想进城,不想事事都依靠儿女,姜齐衫其实也有着同样的想法。

虽然说养儿防老是传统,可他现在才四十多岁,总不能这么早就厚着脸皮,完全靠儿女养活吧!

老两口都是要强的人,进了城,如果沦为靠孩子养活的废物,那是万万不能接受的。

听到丈夫这番话,谢金兰心里顿时高兴起来。

瞬间也感觉有了底气,重重地点了点头:“行,就按你说的办!”

老两口商量完,懂事的姜羽一直默默地待在一旁,父母商量事情的时候,他从来不会上前打扰。

姜齐衫转过头,慈爱地看着小儿子,关切地询问他在新学校的适应情况,又问了问最近的学习。

姜羽的底子本来就不错,人又聪明,经过这两个礼拜的适应,成绩在班里已经名列前茅了。

儿子成绩好,姜齐衫心里自然乐开了花。

“好好学习,市一中教学质量好,高中也继续在一中念,到时候努力考个好大学。”姜齐衫语重心长地叮嘱道。

原本,姜齐衫是打算让儿子考中专的。在那个年代,中专生毕业后,国家会统一分配工作,念完中专就可以直接上班挣钱,对于农村孩子来说,也是一条不错的出路。

倒不是说姜齐衫没见识,谁都知道大学生金贵,大学自然比中专好。

可考大学要多上三年高中,要是考上了大学,自然是皆大欢喜,可要是没考上,那岂不是白白浪费了三年光阴?

要知道,在八十年代,考大学真的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,考生要先参加预考,只有通过预考,才有资格参加高考。

有多少考生苦读三年高中,却连预考线都没过,最终连高考的考场都没能踏入。

更别提什么大不了复读了,一年不行就两年,两年不行就三年。要知道,这可是物资匮乏的八十年代啊!

很多老百姓家里都没什么积蓄,咬紧牙关供孩子上个高中,已经是全家人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了。

在那个年代,还没出现那种复读十几年的高考钉子户。

在追求考大学的前提下,首先得保证一家人的基本生活。

像姜家这种情况,就算姜羽第一次高考失利,姜齐衫也会咬着牙,让儿子再复读一年,如果还是不理想,顶多再复读第二次,这已经是极限了。

姜羽当然也想考大学。

考上大学,是班里所有同学共同的梦想。

姜羽重重地点了点头,语气坚定地说道:“我会的!”

这句话既是对父母说的,更是姜羽对自己说的。

姜齐衫欣慰地拍了拍儿子的肩膀,眼中闪烁着耀眼的光芒。

真好啊,孩子们都长大了,都凭着自己的努力,把日子过得越来越好。

作为父亲,他感到无比的开心和骄傲!

周一,姜羽去学校上课,姜齐衫也踏上了返回老家的班车。兄妹俩和谢金兰都早早地来到车站送他。

姜云生怕父亲在路上饿肚子,特意买了好几样干粮。

姜齐衫嘴上说着姜云又乱花钱,可眼角眉梢却都带着笑意。

姜封也给父亲拿了两罐儿子的奶粉,让他平时在家冲奶粉的时候,往里面打个鸡蛋,这样更有营养。

姜齐衫连忙推辞,让把奶粉给孙子留着喝。

姜封笑着说,家里奶粉多得很,很多都是邻居送的,而且高雪奶水也充足,根本喝不完。

让父亲安心拿回去喝。

姜封和院子里的邻居关系处得真不错。

很多邻居都发展成了他的客户。当了销售后,姜封的嘴皮子也越来越溜了,随便聊几句,就能聊到邻居的心坎里去。

当然,姜封也有自己的人情往来之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