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9章 夜市淘金

类别:年代种田 作者:字数:1929更新时间:25/07/08 16:39:02

先前,房东王成伟念在旧情,允她月结租金,她略施小计,也算是投桃报李,断不会再贪图其他好处。

王成伟瞧着姜云神色坦然,心中暗赞,这姑娘心性纯良,日后定要寻机酬谢一番。

“对了,你说去京北,是去进了服装?”

王成伟岔开话题,他记得姜云曾提过想做服装生意。

姜云颔首,“是进了一些衣裳,打算先从地摊做起。”

她坦诚相告,将自己的盘算和王成伟细说了。

开服装店之前,王成伟也曾摆过地摊,便将自己过往的一些经验倾囊相授。

何时出摊,何处人流更旺,这些都是他亲身摸索出来的门道。

姜云听得格外认真。

说到后来,王成伟反倒有些不好意思了,这些经验都是他实打实摸爬滚打换来的。

只是选货的眼光实在一般,销售手段也略显笨拙,若非姜云出的主意,那些积压的库存恐怕真要放到天荒地老。

两人相谈甚欢,王成伟盛情邀请姜云共进晚餐,姜云婉拒了他的好意,说自己还要赶去夜市摆摊。

吃饭的事,就留待下次吧!

王成伟略感惋惜,又怕耽误姜云的正事,便将她送到了门外。

辞别王成伟,姜云便去了百货商店,购置了一些折叠衣架,预备摆摊之用。

将衣物悬挂起来,总比胡乱堆在地上要体面得多。

回到出租屋,姜云细心地将要出售的衣物熨烫平整,又煮了碗热气腾腾的面条,打算填饱肚子再去夜市。

正吃着,顾诚泽的身影出现在门口。

姜云秀眉微蹙,“你怎么来了?”

男人温声解释,“我陪你一起去卖衣服。”

“你一下班就直接过来了吗?”

姜云轻声询问,心中其实已有了答案。

顾诚泽微微颔首,“嗯。”

姜云心绪复杂难言,她与顾诚泽之间的关系,似乎正朝着一个难以预料的方向发展。

“还没吃饭吧!锅里还有面条,你先吃点,然后一起去。”

姜云说完,便低下头继续吃面,仿佛顾诚泽的到来并未在她心中掀起波澜,只是她紧紧握住筷子的指尖,泄露了她一丝不平静。

两人将摊位设在了热闹的菜市场街口,许多下班的职工都会先来这里采买食材,再回家烹饪。

姜云挑选的衣物款式别致新颖,再加上顾诚泽这位俊朗的“活招牌”,着实吸引了不少爱美的女顾客。

河山市地处冀北,经济相对落后,衣物的价格自然比不上京北夜市。

她也没指望一单能赚取多少利润,只要能保本,略有盈余,这门生意便能继续做下去。

姜云虽体态丰腴,形象不算出众,但她情商颇高,一张嘴更是能说会道。

她说出的话,总能轻易赢得女同志的欢心。

从她口中,总能巧妙地捕捉到女同志身上的闪光点,夸赞之语自然而真诚,丝毫不会让人觉得是刻意奉承。

对于那些天生丽质的女子自不必说,就连那些身材矮小、皮肤黝黑的女性,也能被姜云夸得心花怒放。

她会由衷地赞叹对方的眼睛清澈明亮,如同璀璨的宝石般迷人。

而姜云的神情专注认真,丝毫没有半点敷衍之意。

女同志心情愉悦了,掏钱自然也爽快许多。当然,姜云的口才固然重要,但更关键的是,她挑选搭配的衣物确实深得顾客喜爱。

为了将顾诚泽俊美的形象发挥到极致,姜云还特意为他搭配了一套得体的衣着。

男人身形颀长挺拔,天生的衣架子,也吸引了不少男顾客前来光顾。

他们往往指着顾诚泽身上穿的那套衣服就要,全然不顾是否适合自己,只是觉得他穿起来好看,便也要那一身。

男顾客的生意反而更好做,看中意的衣服直接询问价格,然后干脆利落地掏钱买单,鲜少讨价还价,不像女顾客,姜云需要付出更多的情感价值。

遇到那些精打细算的女顾客,一番激烈的讨价还价之后,姜云往往会略显为难地让利两元钱,偶尔还会附赠一些小饰品。

讲价也是一门学问,一下子降价太多,一来利润微薄,二来,顾客可能会觉得水分太大,转身离去。

让利两元钱,却要让顾客感觉自己占了天大的便宜,这便是姜云的本事。

看着那位拿着衣服,趾高气扬离去的女顾客,就知道她此刻的心情有多么美妙。

男顾客这边就省事多了。

看着那些付款如此爽快的男士,姜云不禁有些后悔,她是不是应该把价格再抬高一些?

就那么直直地看着顾诚泽,看得男人心里直打颤,她这是做什么呀?

她那是羡慕,要是自己没有这么胖,身材也像他这般修长,再精心打扮一番,往那一站,也是一个活招牌。

可惜的是,在八十年代,大家的生活水平普遍不高,鲜少有体型肥胖的人。

姜云觉得自己仿佛有些“英雄无用武之地”。

要是放在后世,凭她这体型,完全可以在直播间里 大码女装了。

真是可惜了,不过还好,她这张嘴皮子足够溜,形象不足,智慧来补!

高考结束,河山市迎来了一批刚刚解放的高中毕业生。

这时候的考生是最轻松自在的,等到了估分填报志愿的时候,心情恐怕就不会这么美丽了。

不少高三的考生也加入了逛街的行列。

多少也照顾了姜云的生意。

对于学生,姜云通常会以接近成本的价格出售。

没办法,经济基础摆在那里呢。

要是死守价格,这单生意就别想做了,做生意嘛,利润薄一点,能赚就行。

姜云给学生优惠的时候,还会找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。

“未来的大学生,我最佩服你们这些读书人,这件衣服,给你打七折。”

其实衣服的定价本来就高,打完七折,利润依然可观呢。

八十年代初,大学的录取率极低,不到百分之五,多么令人咋舌的数字。

哪像后世,遍地都是大学生,毕业后却面临着就业的难题。

这个时候能考上大学的,那可是真有几分真本事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