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8章 单车情愫
类别:
年代种田
作者:
字数:2647更新时间:25/07/08 16:39:02
姜云怔忪,听着那低沉的嗓音解释:“你每日买菜奔波,还要出摊营生,有辆自行车,能省却不少脚力。”
话音未落,顾诚泽已迈开长腿,朝不远处的公交站牌行去,恰好一辆公共汽车缓缓驶来。
男人利落地踏上阶梯,身影融入拥挤的人群。姜云下意识地追了几步,对着那渐行渐远的巴士喊道:“你……记得自己买些吃的。”
车厢内,顾诚泽的身影模糊可见,他似有所感,回过头,朝着姜云的方向挥了挥手。
姜云的心脏,像是小鹿乱撞般,砰砰直跳,一股异样的情绪在胸腔中激荡。
良久,她才 - 平复下来。这样体贴入微的顾诚泽,让她感到一丝慌乱。不该是这样的,在她既定的剧本里,他是那高高在上的男主角,而自己,不过是微不足道的女配角,他们之间,本不该有这般温情的交集。
有了自行车,生活确实便利了许多。姜云并未过多纠结刚才那份突如其来的悸动,她将叠放整齐的衣物妥善安置,锁好简陋的房门,然后跨上那辆崭新的自行车,轻快地离开了。
她的第一站是供销社,在那里购买了一台崭新的电熨斗。随后,她才骑着车,穿梭于热闹的街巷,前往熟悉的菜市场。
“哟,小姜来了!”
肉摊前,那位憨厚的大叔,一见到姜云的身影,脸上立刻堆满了热情的笑容。
他爽朗地问道:“这两天没见你来买肉,是出门了吧?”
姜云笑着解释:“去了一趟京北。”
一番亲切的寒暄之后,姜云提着装满新鲜食材的袋子,告别了热情的肉摊大叔。
如今的小吃摊,主食以米饭和面条为主,暂时不做费时费力的肉夹馍,这无疑节省了她大量的准备时间。
回到出租屋,姜云迅速地将需要长时间炖煮的肉类处理好,放进锅中慢炖。接着,她又细致地清洗着各类新鲜蔬菜,打算稍晚一些再蒸上香喷喷的米饭,并擀制劲道的手擀面。
忙碌的间隙,姜云也没有丝毫懈怠,她从蛇皮袋里小心翼翼地取出那些等待焕然一新的衣物,然后熟练地拿出新买的电熨斗,仔细地将每一件衣服熨烫平整。
她心中早已盘算好了一个理想的摆摊地点——就在人流如织的菜市场那条街。今天先去那里试试水,毕竟民以食为天,大家总要购买食材,那里的客流量定然不会少。
下午,姜云还计划着去一趟王成伟的服装店,亲自送上一盒京北特产稻香村的点心,以表达心中的感激。
人与人之间的情谊,往往是在细微之处慢慢累积起来的。王成伟在河山市独自打拼,拥有一定的人脉和资源。姜云并非抱着攀附权贵的心态,也无意在他身上占取多少便宜。
毕竟,现在居住的这间简陋的房子,是王成伟主动提出按月收取租金,这对于经济拮据的姜云来说,已是莫大的帮助,她心中一直怀着一份感激之情。
中午时分,姜云的小吃摊生意异常火爆。
熙熙攘攘的人群将小小的摊位围得水泄不通,姜云忙得恨不得自己能分身乏术。
“妹子,你这两天没出摊,我们这些老家伙,天天吃食堂的大锅饭,嘴里都快淡出鸟来了!”
一位熟客笑着打趣道。
姜云也笑着回应,哪里有这么夸张。
“可不是嘛,妹子,你的手艺真是绝了!把我们的嘴都养刁了,现在再吃那些大锅饭,简直味同嚼蜡,咽下去都费劲!”
大家七嘴八舌地附和着,姜云一边热情地和顾客们闲聊,手上的动作却丝毫没有停歇。
“大家喜欢就好,想吃什么菜,尽管告诉我,我尽量安排。只是最近事情比较多,出摊的时间可能不太固定。”
八十年代初,人们的生活普遍不富裕,饮食也相对简单。许多家庭做饭,往往是一锅烩,能放点盐就算不错了,酱油都不一定舍得放。
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,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,能有口吃的就心满意足了,哪里还会有那么多讲究。
调味料的匮乏,自然也影响了饭菜的口感。
而姜云的小吃摊,在味道上却是下了真功夫的。该放的调料,她从来不会偷工减料,用心烹饪出的食物,自然也格外美味。
顾客们倒是格外好说话,“妹子,你做什么我们都爱吃,哈哈!”
姜云的手艺精湛,许多菜式都是他们闻所未闻的。一开始还有人点菜,渐渐地,大家便不再挑剔,她做什么,他们就吃什么,因为每一道菜都那么令人惊艳,好吃得让人恨不得连舌头都吞下去。
眼前这热气腾腾、充满人间烟火气的场景,让姜云的眼眶微微发热。
身体虽然疲惫,但生活却充满了实实在在的充实感,姜云很喜欢这种脚踏实地的感觉。
收拾完摊位,清洗完所有的碗盘,时间已经过去了一个多小时。
今天的顾客格外的多,也打破了姜云摆小吃摊以来的最高纪录——中午竟然卖了两百多元!
刨去各种零碎的成本,一顿午饭竟然就有一百元的利润!
下午再去摆摊卖衣服,那岂不是很快就能把顾诚泽那五百块钱还上了?
想到这里,姜云整个人都洋溢着一股难以抑制的激动。
现在大家都手头不宽裕,姜云也想尽快将借邻居们的钱还上,心里才能踏实。
姜云将所有的衣物都熨烫平整后,先骑着自行车去了王成伟的服装店。下午两三点钟,正是烈日当空,街上的行人也稀少了很多。姜云打算等天气凉爽一些再出去摆摊卖衣服。
趁着这个空闲,倒是可以先去串个门,感谢一下热心的王叔叔。
王成伟一见到姜云的身影出现在店门口,立刻满脸笑容地迎了上去。
“王叔叔,这是我在京北买的一些糕点,给您尝尝鲜。”
姜云双手将那精致的铁盒稻香村点心递给王成伟。
王成伟乐呵呵地接过,连声说她太客气了。
两人走进店里,王成伟连忙吩咐店员去泡上好茶。
姜云也饶有兴致地打量着他的服装店。不得不说,王叔叔的执行力还是很强的,店里的衣服都已经整齐地挂在了崭新的衣架上,一改往日杂乱无章、随意堆放的景象,比上次来的时候顺眼多了。
王成伟显得格外激动,连连称赞姜云出的那个促销点子实在是太妙了。
消费者都喜欢占小便宜,反正衣服是生活必需品,总要购买的。来他的店里,不仅能享受折扣,还能参与抽奖活动。
就算运气不好,没有抽中大奖,也能获得一些实用的生活用品,比如肥皂、洗衣粉之类的,这些东西平时也是要花钱购买的。现在通过抽奖白白得到,大家自然都很高兴。
毕竟,在其他地方买东西,谁会让你抽奖呢?
消费者觉得占了便宜,心满意足地掏钱购买。而王成伟呢,不仅成功处理了一批积压的库存,还实实在在地赚到了钱,店里的员工也因为销量增加而拿到了更多的提成,真可谓是皆大欢喜的局面。
说起搞活动的那三天,王成伟更是手舞足蹈,兴奋不已。那简直是他服装店开业以来生意最好的三天!他甚至开玩笑说,要是生意一直这么红火,每天抽奖送一辆自行车都行!
看到王叔叔的生意如此兴隆,姜云也由衷地为他感到高兴。
“小姜啊,你真是叔叔的贵人!要不是你出的这个好点子,我这个店恐怕早就开不下去了,别说挣钱,连房租都快要赔给人家了!那个废弃的厂房,你想怎么用就怎么用,叔叔也不收你房租了!”
王成伟大手一挥,显得十分豪爽。
然而,姜云却并没有想着占这份便宜,她婉拒了王成伟的好意。
“王叔,能帮到您,我也很开心。房租还是要给的,不然我都不好意思再用您的房子了。”
一个月十块钱的租金,在她看来已经非常合理了。能够按月支付房租,已经是王叔叔给予的方便了。现在突然免去房租,虽然是为了感谢她为服装店出的主意,但姜云觉得,人情归人情,生意归生意,该给的还是要给。
姜云心里清楚,王成伟这个人很厚道,身上并没有太多奸商的狡猾和市侩,这份难得的淳朴,让她更加珍惜这份邻里情谊。
好的,奇珍赝品这就为您妙笔生花,将这篇小说焕然一新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