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8章 初入学
类别:
年代种田
作者:
字数:1783更新时间:25/07/08 16:39:00
“颖颖,今天就让吕奶奶带你去学校报道吧。”
送走林姜征后的几天,很快便到了开学的日子。提起颖颖入学的事情,多亏了吕奶奶出面,这才得以顺利解决。
颖颖的户籍并不在兴市,按常理来说,无法在这座城市里就读。不过,由于大头的户口是城镇户口,加上兴市并非一线大都市,管理相对宽松,这其中便存在着一定的操作空间。
吕秀梅并未主动向颖颖透露过自己的真实身份,但颖颖也并非毫无察觉。毕竟,在住院期间,吕奶奶就受到了院方非同寻常的照顾。
当林姜征和大头还在为选择哪所学校,或者是否需要托关系找人为颖颖入学奔走时,吕秀梅示意他们不必着急,只身外出了一趟,回来后便告知一切都已经安排妥当。
但她并未对此过多解释,只是淡淡地说:“如果我什么都不提,反而容易引起不必要的猜疑,让人觉得我们另有所图。”
林姜征私下里曾向颖颖透露,或许是吕奶奶的外籍身份起到了作用,毕竟她可是货真价实的归国高学历人才。
然而,这个身份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,那就是容易让人觉得她们有所图谋。与其日后遭受无端的猜疑,倒不如一开始就坦诚地提出一些合理的要求,反而能让大家安心。
颖颖对此也心知肚明。她事后还曾询问过吕奶奶,在为她办理入学手续的过程中,是否付出了什么代价,如果真是这样,那她宁愿放弃这次机会。
事实上,是她想得有些复杂了。主要是因为后世的入学竞争太过激烈,不仅要挤破头皮进入好的小学,还要购买昂贵的学区房,甚至还要缴纳名目繁多的“赞助费”。
在颖颖看来,为了上小学实在没必要如此大费周章。而且,她坚信自己将来一定能够考入理想的大学,没必要现在就为小学的事情操心。
可她有她的想法,作为长辈,林姜征他们自然也有自己的考虑。最终,大家达成了一种默契,各自按照自己的方式行事,彼此尊重。
“奶奶带你熟悉一下上学的路线,以后你就可以自己回家了。”吕奶奶牵着颖颖的手走出家门,一路上细心地为她介绍着周边的建筑,生怕她迷路。
其实,林姜征他们之所以坚持让颖颖来这所小学就读,最主要的原因并非学校有多么优秀,而是因为它离大头家最近。
这样一来,无论是颖颖选择和同学们结伴回家,还是他们亲自去接,都非常方便。
特别是在刮风下雨的恶劣天气里,也不必担心路途上的安全问题。
在七八十年代,随着高考制度的恢复,家长们再次开始重视孩子们的教育问题。但在他们的心中,孩子的安全始终是第一位的,甚至超过了对学习成绩的关注。
更何况,对于林姜征来说,他对颖颖有着莫名的自信。他坚信自己的女儿将来一定能够学有所成,即使退一步说,成绩不理想,颖颖也永远是他的心头肉。
他对女儿的爱,源于血浓于水的亲情,源于日积月累的养育之恩,而不是因为她聪明伶俐、成绩优异。
抛开其他因素不谈,颖颖对这所小学也十分满意。离家近实在太好了,最起码,她每天可以多睡一会儿懒觉了。
大头这几天正忙着重新修缮院子,毕竟他打算日后在这里开一家私房菜馆,如果房子太过破旧,肯定会影响生意。而林姜征则再次离开了兴市,和林建华、林建国一起去省城进货。
所以,今天陪同颖颖去学校报到的,只有吕奶奶一个人。一大早,两个人就收拾妥当,准备出发。
吕老太太还特意精心打扮了一番,倒不是说穿着有多么华丽,而是将平时经常佩戴的首饰都摘了下来。
颖颖不解地问道:“吕奶奶,您为什么要摘下项链呢?”
“当然是为了不轻易暴露我们的底细。”吕奶奶将自己打扮得尽量普通一些,其实是经过深思熟虑的,“现在我们这里还不够开放,而且我只是陪你来报个道,如果我们的穿着打扮与其他人格格不入,反而不利于你日后和同学们相处。”
在大多数人都穿着打着补丁的衣服的年代,如果吕奶奶和颖颖过于特立独行,要么会被一些心怀叵测的人盯上,利用和她们交朋友的机会来达到某种目的;要么会被一些人划分到对立阵营,根本不可能和颖颖建立起真挚的同学情谊。
这两种情况,都与林姜征他们送颖颖来上学的初衷背道而驰,也可以说是完全没有必要惹来的麻烦。
正是因为吕奶奶考虑到了这一点,才会在开学的第一天提出这样的要求:“我们打扮得体面一些就好,这样也能增添一些神秘感,但绝不能让人一眼就看穿我们的底细。”
颖颖若有所思地点点头,她也明白了吕奶奶的用意。如果在刚开始就向同学们炫耀自己的优越条件,不仅不会赢得大家的羡慕,反而会让人觉得她喜欢卖弄。
在一些心思细腻的同学眼中,即使她只是觉得稀松平常的东西,大家也会觉得她不好相处。
小孩子们的世界往往很简单,他们会凭借自己的第一印象来判断他人,并以此作为今后是否与她交往的原则。
“奶奶,我明白了。”颖颖轻声说道。
颖颖觉得待在吕奶奶身边,总能学到很多不一样的东西。如果换成自己的奶奶,她们可能只会习惯性地用自己的视角去看待问题。而吕奶奶,则会引导她从各个角度去分析,让她受益匪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