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9章 鸠占鹊巢

类别:年代种田 作者:字数:1839更新时间:25/07/08 16:39:00

林奶奶望向林姜征,见他平安归来,悬着的心总算落了地。然而,当她瞧见儿子那副慢条斯理的模样,心头又涌起一股无名火。她深知,林姜征定是对刘芳夫妇方才那番话心怀不满,可眼下这般姿态,着实有些不妥。

“老三,先别忙活了,赶紧进来坐下。”林奶奶催促道,语气中带着几分无奈,“屋里还来了客人呢。”

林姜征终究还是顾及着母亲的颜面,不情不愿地加快了手上的动作。

刘芳见林姜征抱着颖颖落座,并未因他之前的冷淡而恼怒。不过,她心中却暗自思忖,这位父亲似乎并不擅长教导孩子为人处世的基本礼仪。

但刘芳并未忘记此行的真正目的,她依旧面带微笑,语气温和地对林姜征说道:“颖颖爸爸,你好。我叫刘芳,这位是我的丈夫王军。”

刘芳这番话,既是想给双方一个台阶下,也是希望能够与林家人继续商讨之前的话题。

其实,林姜征刚走到门口,就已隐约听见屋内一位陌生女子提及要领养颖颖。尽管他并不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,但他绝不允许任何人将自己的女儿带走。

刘芳想向他说明情况,而他,也同样有话要对刘芳夫妇说清楚——他绝不会接受他们的任何条件。

“我叫林姜征。”林姜征的语气平静,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坚定。

王军见林姜征主动介绍自己,便也开口说道:“你好,林老弟。听说你前些日子在市里立了功,现在可是咱们县里的名人啊。”

毕竟是在县政府机关工作的人,王军这短短的一句话,却透露出了不少信息。

首先,他巧妙地向林姜征暗示了自己的身份——他在县委工作,而且地位不低,否则不会如此轻描淡写地说出“咱们县委”;

其次,王军一上来就主动赞扬林姜征,可谓是“伸手不打笑脸人”,他先给予肯定,自然希望林姜征也能以礼相待。

王军的算盘打得不错,林姜征听了他的话,原本想要直接将他们夫妻二人赶出去的想法,也不得不暂时搁置。

“不过是些微末小事罢了。”林姜征淡淡地回应了一句。

“哈哈,我年长你几岁,就托大叫你一声老弟,你看如何?”王军的礼仪堪称滴水不漏,让林姜征根本无法反驳。

见林姜征略显不自在地点了点头,王军笑着转向林家其他几人,说道:“我和建志老弟有缘,和大伯、大娘更是有缘分啊。”

刘芳也附和道:“是啊,特别是第一次见到颖颖,我就喜欢这孩子得紧……”

夫妻二人你一言我一语,不停地夸赞颖颖,夸赞林姜征,也夸赞林爷爷和林奶奶,几乎将所有人都夸了个遍。

直到将所有人都夸了一遍,他们才终于进入了正题。

“大娘,我们也不瞒着你们了,其实我们这次来,就是想领养个孩子。事情的起因是王军的妹妹……”

刘芳与林家人寒暄过后,便准备将真正来意道明。

王军的妹妹名叫王娟,因王家家境殷实,再加上她自身也勤奋好学,顺利考上了六五年那一届的大学生,毕业后便留在省城当了一名老师。

王家是根正苗红的人家,家中还有烈士,因此即便是在最艰难的时期,他们也没有受到过冲击。后来,王娟更是嫁入了一个条件不错的家庭。

王娟与丈夫感情甚笃,两家的长辈也都是通情达理之人。然而,即便如此美满的家庭,也难免会遭遇不如意之事——他们结婚十年,却始终未能生育一子!

两家都是有头有脸的人家,夫妻二人的感情也十分稳定,自然不可能四处宣扬自己无法生育,更不可能轻易选择离婚。然而,一个没有孩子的家庭,终究是难以圆满。

“所以,我们就想着看能不能给他们抱养一个孩子。”刘芳话音刚落,便敏锐地察觉到对面林家人的脸色骤然一变。她连忙解释道:“实在是不好意思,但你们放心,我妹妹他们一家都是好人,家里的条件也很好,一定会好好对待颖颖的。”

事实上,刘芳和王军始终认为,他们提出的领养建议,对双方而言都是一件好事。无论是对于多年不孕的妹妹一家,还是对于妻子离家出走、独自抚养女儿的林姜征来说,这都是一个能够解决各自困境的良策。

然而,林姜征却并不认同这种观点。在他的心中,颖颖就是他的一切,也是他努力奋斗的动力源泉。他又怎能眼睁睁地看着一个陌生人将颖颖带走呢?

“我们不需要。就算颖颖的亲妈要带她走,我也绝不会同意!”更何况是与他与颖颖毫无关系的陌生人。

林姜征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刘芳的提议。若非顾及到她之前对林家多少还算友善,恐怕他早就直接将这两人赶出家门了。

林姜征的语气生硬,而林爷爷和林奶奶的态度则更加坚决。

林家即便是在最艰难困苦的时候,也从未想过将自家的孩子送人,更何况是现在日子逐渐好转的时候。

“孩子终究是自家的亲,自己的孩子自己疼爱。我们实在帮不了你们这种忙。”无论如何,林奶奶始终感激刘芳他们对颖颖的善意,因此并未动怒,只是斩钉截铁地拒绝了他们的请求。

房间里的气氛瞬间变得有些僵硬。沉默片刻后,王军打破了沉寂:

“你们,有没有为孩子的未来考虑过?”

“城里的孩子,尤其是双职工家庭的孩子,他们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,能够享受到粮食供应,既不需要下地干农活,更不需要早早辍学嫁人。这些,你们能够提供给孩子吗?”

城乡之间的差距十分巨大,尤其是在过去的这些年里。由于城里人享有粮食和副食品的供应,过年时还能分到布票和糖票等,这些几乎都是与生俱来的优越条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