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47章 扎心窝

类别:年代种田 作者:字数:1712更新时间:25/07/08 16:38:59

他迟迟不敢向满卿求证,是害怕听到自己不过是个无足轻重的答案。万一他在母亲心里,当真轻如鸿毛,才会被轻易舍弃呢?“舍弃”二字,于他而言,太过沉重,他本能地抗拒着。

但今日,天时地利人和,他觉得自己不该再逃避。

“这个国家,真就那么值得你留恋?它究竟有什么吸引你的?破败与陈腐,难道不是它的底色吗?”

字里行间,他对中国始终缺乏认同感,满卿听了,心中不免涌起一丝失望。

“如果你不肯为了小夏留下,恐怕你们这段感情,也就到此为止了。”

麦凯威有些烦躁地摇了摇头:“先不说我和她的事,我只是想知道,你留在中国的原因。至少,给我一个留下来的理由,让我能够认同它。”

满卿深深地看了儿子一眼,明白这恐怕是他一直以来的心结。

终究是要面对的,这一次,她也愿意敞开心扉。

“我喜欢这个国家,也喜欢这个国家的文化。更喜欢看着和我一样肤色的人,经由我的帮助,慢慢走向辉煌。这于我而言,是一件作品,也是我唯一想要无私奉献的对象。这样,你能理解了吗?”

麦凯威反驳道:“可我是英国人,我有我自己国家的文化,那里也有和我一样肤色的人。它已经足够辉煌,能够供养我一生,我也愿意用自身反哺于它。而你呢?你仅仅是因为喜欢这个国家,喜欢和你一样的部分,所以才倾尽所有去帮助它。可是,它并未养育你,真正养育你的,是另一片土地。”

“中国有句老话,生恩不及养恩大。为什么你如此不同?你父亲很爱你,我……我就算了,我从小也没怎么见过你。他的爱,难道还留不住你吗?外祖父他们也在国外,他们难道也留不住你吗?”

“你的价值观,有失偏颇,我无法苟同。”

满卿淡然道:“其实,根本也不需要你们认同。我说出我的理由,是因为这个理由在我心中至关重要,所以我才会去执行。既然这个理由无法说服你们,那就无法说服吧。”

人种肤色文明,哪里是什么廉价的爱情可以取代的。

麦凯威不懂她,是因为他是英国人。

而他的父母,早就被同化成了外国人,已经将“根”的部分刨除。所以,也不能将他们当成真正的中国人看待。

根的地方,是生恩;向外发展的枝叶,是养恩。她倒是觉得,真正供养她、赋予她内核的,是根,是中国。

所以冥冥之中,她会在某一天,毅然踏上这片土地。

而麦凯威不认同她的价值观,其实是看不上她的价值观。因此,他没有将中国放在眼里,于是更固执地想要她给出一个能令他满意的答案。

“你要是实在不理解,那就算了吧。个人选择,尊重祝福就行。不尊重不祝福,也无所谓。”

麦凯威凝视着满卿,缓缓低下头,柔软的头发垂落下来。

他依旧无法理解,但是,看她如此坚定的态度,麦凯威明白,他的母亲确实是一个目标明确的人。因为心中有目标,所以才会将“外物”看得那么轻。

这个外物,指的是包袱。而她的包袱,是他的父亲,还有他,以及外祖父一家。

她可以为了心中的目标,随意地丢弃这些包袱。

真是个狠心又绝情的女人,他不得不承认。

“我……可真讨厌你。”他喃喃道。

这是二十多年来,他第一次如此直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。

不再凭借幼稚的肢体语言去排斥满卿,而是直接告诉这个人,她有多么的令人讨厌。

满卿微微一怔,重新闭上眼睛:“我知道了。”

一时间,母子二人陷入了沉默。

阳台之上,清风徐徐,但盛夏已至,清晨的阳光由舒适渐渐变得炎热,吹来的风,都带着一丝燥意,拂过每个人的心间。

在沉默的时间里,两人脑海中都浮现出这些日子相处的画面。本以为已经破冰,可现在看来,不过是镜花水月。今天之后,只怕破镜难圆。

良久,闭着眼睛的满卿轻声问道:“你还在吗?”

“在吧……”

“我从小到大,都没有为你做过什么。你的三观、教养,都不是由我教导。我也没有什么资格去教导你。”

“但在小夏这件事上,作为母亲,我不得不给你一个忠告:如果你想和小夏长相厮守,留下,是你最好的选择。”

“她这个孩子,主意很正,有目标,也有野心……”说实在,和她年轻时有些相似。

麦凯威烦躁不已,忍不住打断她的话:“她很喜欢我!”

满卿反问道:“所以呢?”

“她愿意接受我,就代表了有十分的喜欢……”

满卿再次打断他:“你不会以为,她会因此为你妥协吧?”

“我……”麦凯威有些恼羞成怒,“我没有这么说。我只是想说,我们一定不会成为你和父亲那样。”

满卿忍不住讥诮道:“以爱为名,将人困住,是最下等的手段。”

她实在不想在麦凯威面前评价前夫那恶心的行为,只是多年以后,又回想起来,总有一股想打人的气愤。

麦凯威辩解道:“我才不会那样。我可以时常飞回中国找她,她也可以飞到英国找我,我们不会放弃彼此!”

满卿轻笑两声:“你现在是现实问题无法解决,直接就开始幻想了是吧?”

“做什么白日梦呢?你要完成你的学业,她要搞她的事业,哪有可能飞来飞去。”

麦凯威要被这个不会说话、直白到令人愤怒的母亲气坏了:“你可真讨厌。”

他几乎是咬牙切齿地说出这句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