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04章 娇娇逆袭
类别:
年代种田
作者:
字数:2333更新时间:25/07/08 16:38:52
骄阳似火,炙烤着大地。孙队长和陆晏偌风尘仆仆地回到槐树村,顾不上擦拭额头的汗珠,便马不停蹄地安排村里的壮劳力上山砍竹子、运竹子。
一时间,翠绿的竹林里响起了震耳欲聋的砍伐声,村民们抡起膀子,干得热火朝天。他们将一棵棵砍下来的竹子拖到清澈的清溪河边,由经验丰富、曾经搞过木材水运的村民负责水路运输。河面上,竹筏首尾相接,浩浩荡荡地向下游驶去,构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,清溪河两岸都洋溢着喜悦的气氛。
“这运出去的可都是白花花的银子啊!”村民们眉开眼笑,干劲十足。谁能想到,这漫山遍野的竹子,竟然也能变成脱贫致富的金钥匙呢?
首批竹子顺利运抵跃进大队后,孙队长顾不上休息,又紧急召集村民们召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群众大会,向大伙儿宣布修建水电站的宏伟蓝图。
夜幕降临,繁星点点。吃过晚饭后,那面饱经风霜的大锣再次被敲响,沉闷而悠长的声音回荡在村庄上空,提醒着村民们前往老槐树下集合开会。
冯念念和陆晏偌一人拿着一根小板凳,慢悠悠地来到老槐树下。远远地,他们就看到会议现场早已布置妥当,村民们也基本到齐,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,热烈地讨论着卖竹子的事情,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憧憬和希望。
陆晏偌刚一落座,就被建国等几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热情地拉到了他们的队伍里,顿时,欢声笑语便此起彼伏,热闹非凡。
几个热情的婶子看到冯念念的身影,立刻伸出热情的双手,争先恐后地招呼她:“念念,快来坐我这儿!”
冯念念看着眼前几只热情挥舞的右手,心里犯起了嘀咕,一时间竟不知道该如何选择。
于婶子生怕她被别人抢走似的,索性起身,一把抓住冯念念的手,硬是将她拉到自己的位置上:“我可是第一个看到你的,当然要坐我这儿啦!”
孙秀娟也笑靥如花地冲她招手:“念念姐,快来我这儿!”
冯念念无奈,只好冲着其他几位婶子露出一个略带歉意的笑容,乖巧地坐在了于婶子身边。
“我听老孙说了,这次竹子卖的钱,足够我们修建一座水电站了,这样一来,明年我们就能用上电啦!”于婶子满脸激动,声音都有些颤抖。
“念念姐,你真是太聪明了,竟然能想出这么好的主意。”孙秀娟满眼钦佩地看着她,仿佛在看一位盖世英雄。
听了太多赞扬的话,冯念念已经逐渐淡定下来,她谦虚地笑着说:“我就是因为啥都不懂,才敢胡思乱想,没想到还真让我蒙对了一回。”
“你可别谦虚了,我们咋就一回都没蒙对过呢?”徐嫂子连忙反驳道,语气中带着一丝羡慕和敬佩。
她认养了两只小猪,现在小猪的饭量还不大,两个孩子每天兴致勃勃地去打猪草,根本不用担心饲料问题。眼看着小猪一天天长大,她仿佛已经看到了年底变成大肥猪,换成一沓沓钞票的美好景象,心里别提有多美了。因此,她对给村里拉来腌肉订单的冯念念,更是充满了感激之情。
冯念念正准备说些什么,就看到坐在办公桌后的孙队长站起身,拿起桌上的茶缸,用力地敲了敲桌面,示意大家安静下来。随后,他又冲着几个拿着旱烟杆,吞云吐雾,头上烟雾缭绕的老头喊道:“都把烟熄了,这么多人坐在这儿呢,你们真当这是在熏腊肉啊?”紧接着,他又转过头,对着正在嬉笑打闹的小伙子和姑娘们吼道:“都不要说话了,有啥话等开完会,你们在这儿说到天亮都没人管。”
在孙队长的威严之下,会场终于安静了下来。孙队长清了清嗓子,郑重地宣布了这次卖竹子是为了修建水电站的重大消息,并绘声绘色地讲述了通上电之后,将会给村民们的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和数不胜数的好处,最后,他征求大家的意见。
“会计已经仔细核算过了,这次卖竹子的钱,完全足够我们修建一座小型的水力发电站。公社和队上的意思是,这笔钱就不分了,全部用来修建水电站。现在,我们听听大家伙儿的想法。”
村民们听了孙队长的话,都感到无比震惊。他们万万没想到,孙队长、冯知青和陆晏偌竟然如此大胆,敢想敢干,要自己修建水电站,而且公社还大力支持,看来这事儿是真的能成!
大家都去过龙翔镇,亲眼见识过电带来的便利,对于龙翔镇附近那些能拉上电的生产队,更是羡慕不已。现在,自己的生产队也将要用上电了,村民们都兴奋地欢呼雀跃起来,纷纷举手表示赞同。
最终,全村大会一致通过了修建水电站的决议。孙队长还满怀信心地许下诺言,只要挣到钱,就会把村外的道路也修好。
“我们村里的好东西多得很,如果因为路不好,不能卖出去,全都烂在村子里,那实在是太可惜了。所以,下一步,我们就得修路,而且还要靠我们自己来修,资金我们自己筹措,劳力我们队上出,不等不靠,自力更生,一定要摘掉我们村贫穷落后的帽子,绝对不能输给跃进生产队。”
孙队长慷慨激昂的话语,极大地调动了村民们的积极性,大家都纷纷表示愿意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。
就这样,修建水电站的事情,就这么定了下来。
会议结束后,徐紫兰和几个知青走到冯念念面前,由衷地冲她竖起了大拇指:“念念,你真是太了不起了,你和陆晏偌现在可是我们槐树村的大英雄啊!”
于婶子笑眯眯地接过话茬:“可不是嘛,自从这小两口结了婚,我们村里的运道就越来越好,看来你们就是我们村的福星啊!”
旁边的村民也深表赞同:“还得是人家冯知青脑瓜子好使,我们在这里生活了这么多年,都没有想到的事情,你竟然一个城里来的娃娃能想到,真是太厉害了。”
徐紫兰诚恳地说道:“念念,我们以前只知道埋头做好自己的事情,以后要向你学习,把集体装在心中,多为集体做贡献,只有生产队这个大家富裕了,我们知青这个小家才能跟着有好日子过。”
“没错,徐知青觉悟就是高,有文化,一下就把话说透了。”
村民们都热情地鼓起掌来,老槐树下的气氛空前热烈。
第二天,田书记亲自带着县里的技术人员来到槐树村,对水电站的选址进行实地勘探。在技术人员驻村的这段时间里,孙队长安排陆晏偌和建国协助他们的工作。
陆晏偌对这项工作充满了热情,每天都带上纸笔和冯念念那只功率强大的手电筒,陪着技术人员在清溪河沿岸跑上跑下,仔细地寻找修建水电站的最佳地点。
冯念念叮嘱他,一定要把整个过程都详细地记录下来,等水电站建成通电后,写一篇报道,投到报社,肯定会非常有意义。
陆晏偌欣然答应,没有丝毫推辞。他现在每周都会坚持写一篇作文,写作水平进步很大,完全没有问题。
现在,整个槐树村都忙碌了起来,一部分人忙着养猪,一部分人忙着砍竹子、运竹子,还有一部分人则跟着陆晏偌他们到处跑,凑热闹。
孙队长觉得这部分人实在太闲了,得给他们也安排点活计才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