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01章 妒火中烧

类别:年代种田 作者:字数:2356更新时间:25/07/08 16:38:52

宋小旭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,带着几分尖锐的嗓音脱口而出:“你说什么?冯念念能回城了?”

“那是自然,中秋那会儿我就想让她留在城里,托关系在厂里安排个活儿,是她自己眼皮子浅,非要回来。” 宋颖念满脸不耐,语气中带着毫不掩饰的优越感,“好了,看见你就心烦,赶紧走吧!” 说着,便毫不客气地将宋小旭往屋外推。

宋小旭脚步虚浮地退出了房间,心中五味杂陈,像打翻了的调味盒,酸涩、嫉妒、不甘,各种情绪交织在一起。自己费尽心机,甚至不惜赌上一切想要得到的东西,冯念念却轻而易举地就能得到,甚至还毫不在乎地拒绝了。这种落差,让她觉得自己像个小丑,被命运狠狠地扇了一巴掌。

她越想越觉得讽刺,自己竟然还厚着脸皮去找她,希望她能拿出钱来帮自己打点回城的事宜。难怪当时冯念念推三阻四,说什么手头拮据,恐怕那时候她心里正得意地看着自己像个傻子一样表演,暗地里嘲笑自己的痴心妄想吧?

胸腔里像是燃烧着一团无名火,灼烧着她的理智,她越发痛恨冯念念。凭什么?她凭什么可以这样戏耍自己,羞辱自己?甚至在自己临走前,还惺惺作态地装出一副为自己着想的模样,提醒自己回城的路不好走。她是早就预料到自己会落到这步田地,现在肯定躲在乡下,偷偷地嘲笑自己吧?

宋小旭不得不承认,回城后的日子,远比她想象的要艰难得多。

当初她信誓旦旦地对冯念念说,县里会出面和厂里协调,给她安排好工作岗位,给她分配住房,现在想来,全是她为了在冯念念面前炫耀而编造的谎言,根本就没有这回事。

回到县城后,厂里倒是给她安排了工作,却是炼钢车间的天车工。不仅工作环境恶劣,每天都得和漫天飞舞的灰尘打交道,忍受着炼钢炉散发出的高温,还得在高空作业,危险系数极高。她一站上天车,双腿就忍不住地颤抖。一天下来,浑身上下没有一处干净的地方,就连鼻孔和耳朵里都塞满了灰尘。更让她难以忍受的是,车间里的那些男工,没少用污言秽语调笑她。

这还不算完,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,却发现自己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。家里的亲戚们都对她冷眼相待,明里暗里地催促她赶紧想办法搬走,仿佛她是个不受欢迎的瘟神。

最让她感到绝望的是,她在县城里做的那些事,不知道被谁添油加醋地传到了厂里。大家并不了解她“光荣事迹”背后的真相,只知道她为了回城,不惜出卖自己的身体,换取机会。于是,她在厂里彻底“出名”了,成了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,所有人都在背后对她指指点点,说她是个厉害人物,是个不能招惹的狠角色。

现在,就连小姑这根唯一的救命稻草也抓不住了,她在县城的处境,甚至比在乡下还要糟糕。

宋小旭用手背狠狠地抹了一把眼泪,强迫自己抬起头,挺直腰杆。她告诉自己,不能被打倒,她不后悔自己做出的选择。她坚信,只要敢豁出去,就一定能在这座城市里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。

她暗自给自己打气,一个县城都能被她搅得天翻地覆,她还怕什么呢?

她的大脑飞速运转,疯狂地盘算着,下一步该抓住谁,才能摆脱眼前的困境。

无论如何,她都要比冯念念强!她已经下定了决心,要给冯念念写一封信,好好地炫耀自己在城里的生活,就算她主动放弃了又怎么样,现在站在城里的人,是她宋小旭!

远在乡下的冯念念,并不知道宋小旭的这些想法,即使知道了,她也不会放在心上。她现在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。

新来的县委丁书记,果然如传闻中一样,是一位雷厉风行的实干家。

他走马上任后,立刻带领一批干部,深入到各个生产队进行调查研究,想要找到切实可行的办法,帮助老百姓脱贫致富。

通过调研,丁书记发现,各个生产队近几年的经济情况,普遍出现了下滑,这让他感到十分痛心。

其中,最引人注目的是靠近龙翔镇的跃进生产队。

跃进生产队的耕地面积不大,也没有什么山林资源。但是,生产队里曾经办过一家造纸厂,生产的纸张不仅产量可观,质量也很不错,整个县里使用的纸张,基本上都是由这家造纸厂提供的。

凭借着这家造纸厂,跃进生产队曾经是县里最富裕的生产队。可是,后来原公社书记上任后,大搞“以粮为纲”,把造纸厂当成了“资本主义尾巴”给砍掉了。

短短几年时间,跃进生产队的集体财产损失高达数十万元,还欠下了不少外债,由原本的富裕生产队,变成了贫困生产队。

而县里的纸张,只能从外县购买,导致县里纸张紧缺,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。

在最艰难的时候,跃进生产队曾经想过把造纸厂的设备卖掉,但是他们实在舍不得,还是咬紧牙关坚持了下来,希望有一天能够重新派上用场。

现在,丁书记一来,发现了造纸厂的作用,经过开会研究,决定重新恢复造纸厂的生产。

这个消息一传开,县里的多家单位都纷纷找上门来,争着抢着要下订单,甚至还有单位直接付了定金,希望能优先供货。

造纸厂还没正式开工,就已经接到了大量的订单,呈现出供不应求的局面。

冯念念也听说了这个消息,她心里一动,一个大胆的想法浮现在脑海里,槐树村的机会,来了。

冯念念听到跃进大队的队办造纸厂即将恢复生产的消息,立刻意识到,这对于槐树村来说,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。

现在县里的纸张供应紧张,造纸厂一旦开工,肯定会加大生产力度,而原材料的供应,就会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。

竹子是制造纸张的绝佳原料之一。槐树村漫山遍野,房前屋后,到处都生长着茂盛的竹林。这些翠竹,完全可以卖给造纸厂,换取资金。

有了这笔资金,修建小水电站的经费,不就有着落了吗?

她立刻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陆晏偌。听了冯念念的想法,陆晏偌的眼睛顿时亮了起来,仿佛一道闪电划破了夜空。

是啊,槐树村的竹子资源丰富,简直可以说是取之不尽,用之不竭。除了山脚下,山上也到处都是竹林。如果真的能够把这些竹子卖出去,那可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啊。

他面带微笑,眼神里充满了惊喜,语气中带着几分赞赏:“念念,你是怎么想到这个主意的?我天天看着这些竹子,竟然一点都没有想到。”

冯念念有些不好意思地摸了摸头发,声音里带着一丝心虚:“我……我看书上说,竹子是造纸的主要原料。我不是一直都想着要修建小水电站,让我们村里也能用上电吗?所以,我看见什么东西,都在想着能不能换成钱。这次也是这样,不过,好像真的能行。”

其实,她哪里懂得这些?这一切,都源于她在后世看过的一本小说。小说里的村子,就是靠着卖竹子获得了第一桶金,然后发展其他产业,最终脱贫致富,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。

当然,这个真实的理由,她是不可能告诉陆晏偌的。

“看来,还是要多读书啊。”陆晏偌完全相信了冯念念的解释,发自肺腑地感慨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