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2章 猪队友
类别:
年代种田
作者:
字数:2065更新时间:25/07/08 16:38:52
该不会是压根不想和陆晏偌凑合过日子,故意找个借口开溜了吧?
这种事儿,他们槐树村倒是还没发生过,可其他村子,早就有知青这么干了。
听说去年,有个嫁给泥腿子的女知青,跟男人实在过不下去,直接撂挑子跑回城里了。公社那帮人,急得火烧眉毛,到处找人,结果连个鬼影子都没瞅见。
眼瞅着一年都快过去了,愣是没回来,也不知道猫到哪个旮旯里去了。
哎,这陆晏偌,还是太嫩了,心也太大。怎么着也得把冯知青盯紧点儿,等她心思彻底定了,最好是肚子里揣了娃,再放她自己出去溜达。
不成,回头得敲打敲打他,万一冯知青真的一声不吭地跑了,陆晏偌还傻了吧唧地不知道,也好帮着赶紧追回来。
冯念念可不知道,自己已经被村民们贴上了“要跑路”的标签。她现在心情那叫一个雀跃,迈着轻快的步伐,直奔村口。
远远地,她就看见了土坡上的知青点,心里痒痒的,特别想去找罗爱国,借他的二八大杠自行车用用。这样一来,肯定能省不少力气。
可惜,原主那娇滴滴的小身板,压根就不会骑自行车。再说,罗爱国那车是二八大杠,车身又高又大,这路又是上坡又是下坎的,冯念念实在没把握能持有住。
那自行车,可是罗爱国家里费了九牛二虎之力,又是找工业券,又是托关系弄自行车票,他自己还专门跑了一趟省城,才买回来的。平时宝贝得跟什么似的,擦得那叫一个锃光瓦亮。
万一自己一个不小心,摔个狗啃泥,把他的宝贝疙瘩给磕了碰了,他不得心疼死?
冯念念望着知青点,遗憾地叹了口气。算了,还是老老实实靠着这双腿,走到镇上吧。
今天老天爷还算给面子,太阳暖洋洋地挂在天上,温柔的光芒给西边连绵起伏的山峦镶上了一层金边。灰蓝色的天空中,飘着几绺薄纱般的云彩,悠闲自在地飘来荡去。
时不时传来几声清脆的鸟鸣,更衬得这山区的清晨,格外宁静。
冯念念深吸一口气,抬起头,望向前方蜿蜒曲折的小路。
她要去的是离槐树村最近的磨盘镇,一来一回,估计得三个小时左右。原主那个娇气包,从小到大,就没怎么走过路,更别说走这么远的山路了。冯念念这次,可要挑战一下不可能。
现在刚好七点,如果一切顺利,按正常速度,到镇上就是八点多,正是黑市交易最热闹的时候。
可一旦过了九点,黑市基本上就散场了,所以她得抓紧时间,一路上可不能磨蹭。
等她在黑市把该办的事情办完,再给家里人寄点钱过去,再往回赶,中午之前,应该能回到村里。
她现在身上揣着八两粮票,足够去国营饭店买几个热腾腾的大肉包子了。中午再随便烧个菜汤,那就是相当丰盛的一顿了。
想到那皮薄馅大、葱香扑鼻的大肉包子,冯念念忍不住咽了咽口水。
国营饭店的肉包子,那可是一绝。以前她和宋小旭来镇上,每次都要买。手头宽裕的时候,就一人一个;要是钱粮紧张,就买一个,两个人分着吃。
当然,吃的都是原主的钱粮,宋小旭那个铁公鸡,可是一毛不拔的。
说起来,她们已经好久没来镇上,没吃到那油滋滋的肉包子了。冯念念一想起来,就浑身充满了干劲。
她低头看了看自己修长的双腿,在心里默默给自己打气:加油!今天就靠你们了!
刚开始的一段路,她感觉还不错,甚至还有心思欣赏周围的风景。
可是渐渐地,她就开始满头大汗,口干舌燥,脚步也越来越沉重,感觉脚底板都快要烧起来了。
就在她觉得自己快要坚持不住,打算停下来歇口气的时候,突然听到身后传来了一阵车轮碾压地面的声音,以及清脆的蹄子哒哒声。
冯念念惊喜地回过头,太好了!有车了!
就在冯念念快要撑不住,准备在路边随便找块石头坐下,喘口气再走的时候,她听见身后传来一阵车轮滚动的声音。
冯念念赶紧回头张望,只见一辆老牛车慢悠悠地驶来,赶车的是个皮肤黝黑的中年汉子,他稳稳地坐在车辕上,手里拽着牛缰绳,悠哉悠哉地往前赶着。
冯念念顿时喜出望外,她冲着牛车拼命挥手,大声喊道:“老乡!行行好,捎我一程呗!”
那中年汉子见路边站着个年轻姑娘,脸蛋红扑扑的,一边说话还一边用毛巾擦汗,显然是走了不少山路,累得够呛。
这女知青,看着娇娇弱弱的,一阵风都能吹倒,没想到还挺能吃苦的!
他立刻热情地回应道:“行啊!不嫌弃就上来吧!”
“不嫌弃!一点都不嫌弃!”冯念念连忙表态。
现在这情况,她哪有资格挑三拣四啊?能搭上车就谢天谢地了!
等到牛车靠近,一股浓烈的牲畜粪便味儿扑面而来,熏得冯念念忍不住打了个哆嗦。
她定睛一看,车上竟然放着两个脏兮兮的猪笼,里面装着两头黑毛大肥猪,正哼哼唧唧地叫个不停。
怪不得这位大叔要问她嫌不嫌弃呢!
说实话,冯念念心里确实有点膈应!
“咋样?上不上来?”那位大叔饶有兴致地看着她,脸上带着一丝揶揄的笑意。
冯念念使劲儿抖了抖打颤的双腿,一咬牙,说道:“上!”说完,她就小心翼翼地爬上了牛车,尽量往远离那两头猪的方向挪动。
虽然她平时最喜欢吃猪肉了,可这活生生、臭烘烘的肥猪,实在是让人有点受不了。
这位大叔倒是挺健谈,一路上跟她拉起了家常。他告诉冯念念,这两头猪是队里养的,准备拉到镇上去卖掉,卖来的钱要用来买回销粮。
冯念念知道,在七十年代,农民除了要向国家交公粮之外,还要留出种子和少量的储备粮,所以真正能分到手的口粮非常有限。
如果分的粮食不够吃,就得靠国家每天定量供应的八两回销粮来维持生活。
而回销粮大多是玉米,价格比较便宜,买回家后磨成玉米面,勉强能撑到秋收。
所以,家家户户的主食基本上都是玉米面,像小麦、糙米之类的精细粮食,那可是稀罕物。
“这位女同志,你上镇里做啥去啊?真不简单,竟然自己走着去!”大叔说完自己的事,又好奇地问起了冯念念。
“我去镇上买点东西。”冯念念含糊其辞地回答道。
“你要是等两天赶集的时候再去,肯定更热闹,东西也多。”大叔好心地提醒道,转念一想,又像是明白了什么,笑着说,“也是,你们这些知青有钱有票,不用像我们一样,等着赶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