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87章 将军归
类别:
年代种田
作者:
字数:2484更新时间:25/07/08 16:38:48
“刘达哥,虽说咱俩是同村的,可要论亲近,我这心里头,还是跟莲姐更贴近些。她是我的娘家人,往后,可得好好待她,祝你们小两口,日子过得顺心顺意,甜甜蜜蜜。”
面对这番叮嘱,刘达也诚恳地回应道:“您放心,我一定会的。”
说罢,刘达便牵起张楠的手,在众人的簇拥下,缓缓离去,村民们也都兴高采烈地跟在后面,热闹非凡。
趁着这个空档,苏莎也向族长提起了她之前试验的法子。
眼下,虽然错过了最佳的播种时节,但苏莎已与族长商议妥当,待到今年第二茬播种时,先在一亩地上进行试验。若真如她所说,便推广开来,让大家伙儿都照此办理。
正说着,苏莎忽见一位村民,领着旭文身边的师爷,神色匆匆地赶来。
师爷面带焦色,苏莎心中疑惑,莫非是出了什么事端?
便听师爷急切地说道:“刘夫人,大人请您速速回府,说是……好像有您夫君的消息了!”
“什么?!”
此话一出,犹如平地惊雷,震得在场众人皆是惊愕地站起身来。
刘青山失踪已久,苏莎心中早已不抱希望。不只是她,恐怕连在场的族长,也是这般想法。
如今乍然听闻他的消息,这年过半百的老人,竟激动得老泪纵横。
他颤巍巍地走上前,身形都有些不稳,急切地追问道:“当真?他在哪儿?可还好?这些年都去了何处?”
一连串的问题,问得师爷有些应接不暇。
还是苏莎稳住了阵脚,说道:“如今也只是说‘有可能’,具体情况,师爷也不甚清楚。这样吧,我先随师爷回城,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。”
苏莎这番话,如同当头一盆冷水,浇灭了众人心中燃起的希望之火。
是啊……
只是“有可能”而已。
万一不是呢?岂不是又要空欢喜一场?
如此说来,还是苏莎先去探明情况,更为稳妥。
然而,族长却坚决不同意,他斩钉截铁地说道:“一定是他!你们都在家等着,我跟青山家的人一同去!”
无奈之下,苏莎也只好带着他一同前往。
抵达府衙,旭文早已在门口等候。
见到苏莎,他连忙解释道:“有一支军队,正巧路过文县,说是刚从南边平定蛮夷归来,准备进京述职。我这边的人打听到,那为首的将军,老家便是清水县的。说是早些年,因为一些变故,走投无路才去当了兵。等到衣锦还乡,想要寻找家人时,才知道清水县发生了那样的变故。这些年,他一直在打探家人的下落,却始终杳无音讯,而且年纪也与你说的相仿,我想着,或许……或许就是你的夫君。”
“将军?!”族长和苏莎异口同声地惊呼出声。
旭文点了点头,他虽对苏莎心生爱慕,但更希望她能获得幸福。得知这个消息后,他便马不停蹄地让师爷去请苏莎前来。
而且,若她夫君真的是位将军,那苏莎往后便不必再如此辛苦地操持生计,刘云峰日后考取功名,也会更加容易。
当然,若是她的夫君,不愿再承认苏莎,他旭文也定会挺身而出,护她周全。
于是,一行人便匆匆登上府衙的马车,朝着城外驻扎的军营疾驰而去。
军营大帐内。
刘青山正与手下的副将商议军务,便听到门口的士兵前来禀报,说是他的家人找来了,还有他的妻子。
刘青山一愣,他的妻子?
她居然还能找到这里来?
随即,眉头便紧蹙起来。倒不是他对苏莎有什么偏见,实在是他们成婚这一年来,苏莎所作所为,实在有些过分。
不过,既然人已经来了,总不好避而不见。再者,他也想问问,她是如何找到他的。
于是,刘青山挥了挥手,示意士兵将人带进来。
起初,刘青山还满不在乎,依旧背对着门口,埋头研究着公务。
直到身后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,刘青山才猛然激动地转过身来。
“族长叔!”刘青山大步流星地走上前去。
“哎呀,青山啊,真的是你!”族长也激动万分,老泪纵横,紧紧握着刘青山的手,连声高呼。
两人激动得几乎要抱头痛哭。
苏莎则在一旁安静地等待着,待到两人情绪稍稍平复,族长才猛然醒悟。
他拉起刘青山,将苏莎推到他的面前。“瞧我这老骨头,激动得都忘了你们还没说话呢!青山啊,愣着干啥,这是你媳妇啊!”
刘青山神情瞬间冷静下来,看向苏莎的眼神不冷不热,只是简单地打了声招呼,便继续与族长叙旧。
苏莎倒也不以为意,毕竟她与刘青山之间,确实没什么感情,完全可以说是陌生人。
不过,她在这里多少有些尴尬,于是主动说道:“既然已经确认了,我这就回去将两个孩子接过来,他们也在家中等着呢。”
族长看了看两人,也觉得有些无奈,罢了,只能慢慢来,急不得。
而旭文作为文县县令,理应前来拜会将军。
两人便就公务事宜,简单地进行了一番探讨。
实际上,旭文也在暗中试探刘青山,倘若他并非良人,他定会不顾一切地将苏莎抢过来。
可交谈到最后,旭文竟被刘青山的人格魅力所折服,他是个正直、有担当的人。
苏莎将两个孩子接了过来,刘云峰还记得临走前发生的事情,只是他性格内敛,做不出扑到父亲怀里哭泣的举动。
刘清雨年纪尚幼,对刘青山印象模糊,只知有父名讳。初见刘青山欲抱,便怯生生躲于苏莎身后。
苏莎归来后,族长已将刘青山失踪后种种,巨细无遗地告知。尤述苏莎只身,含辛茹苦拉扯二子之不易,以及刘青山爹娘所为,皆坦诚相告。
刘青山闻之,方知错怪苏莎。见儿女与苏莎亲近,心中愧疚更甚。他上前,轻柔地揽住苏莎,连同刘云峰和刘清雨,一同拥入怀中,温声道:“我回来了,往后余生,定当竭力弥补,绝不让你们再受半点委屈。”
刘云峰与刘清雨互交换一眼,心道这父亲看来尚可,暂且接受,日后观其行。二人眉目间,已然盘算好刘青山未来“好日子”该如何度过。
然刘青山此番需即刻启程赴京,只得暂将妻儿留于此处。苏莎对此倒也无谓,如今生活安稳,并无进京之念。
事态紧急,刘青山仅留些许银两,便匆匆领兵入京。苏莎亦重归往日平静。
半年光阴,转瞬即逝。
修远堂中,刘云峰已连续半年蝉联魁首。刘修远见其聪颖好学,遂举荐其参加此次县试,不必求中,只为增长见识。刘云峰亦发奋苦读,已两月未曾归家,休沐之日,亦留于学堂,由刘修远亲自辅导。
苏莎先前所言,可使粮食增产之法,亦已用于田间。
其卤肉生意愈发红火,渐有供不应求之势,仅凭苏莎一人,实难应付。遂于大山村建一工坊,将卤肉制作拆分为数道工序,由专人负责。进出货物,亦有专人看守。
在苏莎带领下,大山村日渐繁荣,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之景象。
这一日,乃县试放榜之日。苏莎早早放下手中事务,入城。
但见榜单张贴之处,已是人头攒动。
她紧握刘云峰之手,神情激动。苏莎心中笃定刘云峰定能高中,然当亲眼目睹刘云峰之名,赫然位列榜首之时,仍难掩心中激动,险些喜极而泣。
与此同时,远在京城的刘青山,亦传来书信。
因其领兵有功,圣上特赐京城宅院一座,良田百亩,并允其携家眷入京。苏莎思忖,若能于京城求学,对刘云峰日后定大有裨益。
至于生计,其卤肉生意早已赚得千两白银,虽不足以支撑于京城挥霍,但苏莎坚信,凭其手艺,在京城谋生亦非难事。
然卤肉生意,仍需继续。幸有张楠在旁协助,已可独当一面。
于是,苏莎与大山村众人告别后,携二子踏上入京之路。
他们,又将于京城,遭遇何等奇遇?
山高路远,后会有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