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84章 杏林初现
类别:
年代种田
作者:
字数:1796更新时间:25/07/08 16:38:48
夕阳西下,倦鸟归林,山间的风也带着一丝凉意。苏莎轻拍着身上沾染的泥土,将装满草药的竹筐拎起,准备下山。
“唉,今日时辰不早了,只能先采这些,剩下的,改日再来吧。”她心中暗忖。
就在她抬脚欲行之际,脑海中突然响起一个冰冷的机械声音:
“垂盆草:味甘、苦,性凉,归肝、胆、小肠经,清热解毒,烫伤者外敷可得缓解,脾胃虚弱者慎用。单用鲜草半斤,用冷开水洗净,捣烂绞汁内服,可解蛇毒。”
这突如其来的声音,如同平地惊雷,吓得苏莎一个趔趄,险些将手中的竹筐打翻在地。“谁?是谁在说话?”她惊慌地四下张望,却空无一人。
片刻之后,那机械的声音再次响起,这一次,不仅重复了垂盆草的药性,还详细描述了它的外形特征。
有了第一次的经验,苏莎这次倒没那么慌乱了。她定了定神,确定这并非幻听,而是真真切切地存在于她的脑海之中。
“这声音为何会无缘无故地告诉我关于垂盆草的信息?莫非是在提醒我什么?”苏莎心中疑惑。
她微微闭上双眼,只见眼前白光一闪,一个熟悉的空间再次浮现。一本古朴的书籍悬浮在空中,书页上赫然显示着关于垂盆草的详细介绍。
“看来上次的事情并非南柯一梦!”苏莎心中一动。
为了验证真伪,她狠狠地掐了一下自己的脸颊,疼痛感清晰地传来。她连忙四处寻找,只见在自己左侧,果然生长着一片茂盛的垂盆草。
“方才只顾着赶路,竟然没有注意到。”苏莎恍然大悟。
如此看来,自己这个神秘空间,似乎真的具备了提醒功能。
苏莎思绪飞转,隐约间似乎抓到了一些线索。“上次出现这种情况,是在我送刘云峰入学之时,而今日,则与我救了那个人有关。”
她大胆地猜测,自己的空间会随着自己救人或助人而逐渐升级。“不过,之前我也曾帮助过他人,却并未出现任何变化,难道说,必须是用医术救人,才能触发空间的升级?”
苏莎决定多做尝试,以验证自己的猜想。如果果真如此,她便要尽自己所能,救助更多的人。
她从空间中取出一把小铲子,小心翼翼地将垂盆草连根挖起,移栽到空间之中。“既然空间特意提醒,想必这垂盆草定有其用处,先收着再说,反正空间足够大。”
带着满满的收获,苏莎心情愉悦地走下了山。
在村口,她看到了正在牛车旁等候的张楠和孩子。张楠见到她,神情似乎有些不自然,连忙将脸转到一边。
苏莎满脑子都是空间的变化,并未注意到张楠的异样。她没有察觉到,张楠手中紧紧攥着什么东西,脸色也有些微微泛红。
牛车缓缓启动,刘清雨清脆的声音打破了沉默。
“楠姨!你手里拿的是什么呀?”
“没,没什么!”张楠的语气有些结巴,连忙将手中的东西塞进了怀里。
苏莎听到了她们的对话,但由于正在赶车,便没有回头细问。
回到家中,张楠甚至顾不上抱起丫丫,便匆匆跑进了屋里。
苏莎看着她慌张的背影,眯起了眼睛。她拉过刘清雨,在她耳边轻声问道:“你们今天去哪儿了?”
刘清雨歪着脑袋,认真地回忆着。“没去哪儿呀,就是我和丫丫在建房子的地方玩,楠姨也在。后来,有个人把她叫到了一边,不知道说了些什么,回来的时候,她就有些奇怪了。”
苏莎追问道:“什么人?”
“我见过他,但是不知道叫什么名字,就是上次来咱们家吃饭的那个!”
刘达!苏莎立刻反应过来。
看来,刘达将自己上次无意间说的话,放在心上了。
苏莎笑着拉着两个孩子走进了屋里。
她将两个孩子支开,随后压低声音,在张楠耳边问道:“今天见到刘达了?”
张楠的身形僵了一下,语气有些不确定地说道:“是,是啊,怎么了?”
“怎么了?你说怎么了?”苏莎挑了挑眉,语气中带着一丝揶揄。
“我去,我去做饭了!”张楠说着就要往外走,苏莎眼疾手快,一把拉住了她的胳膊。
“你是怎么想的?我是认真的!”
既然两人对彼此都有意思,那么就该认真考虑下一步的事情了。
张楠见她神色认真,只能轻声说道:“我还能怎么想?”
她一个和离过的女人,还带着一个女儿,刘达的心意她不是不知道,可她现在这种情况……
苏莎见她眼神黯淡下来,走到她面前,双手扶着她的肩膀,让她与自己对视。
苏莎语气坚定地说道:“你很好,你勤俭持家,贤惠善良,还有一门赚钱的手艺。依我看,是刘达配不上你。”
她说的是真心话,即便张楠带着一个女儿又如何?她依然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人。
张楠的鼻尖有些泛酸,有些不自然地将头扭到一边。“那,那你觉得呢?”
苏莎明白她是不好意思开口,于是大手一挥,说道:“只要你不反对,这件事就包在我身上!”
她算是看明白了,如果自己不在后面推他们一把,恐怕这辈子都很难看到他们走到一起。
“你无需回答,要是觉得刘达这个人还行,能处得来,只需要点点头就行!”
张楠羞涩地点了点头,虽然动作很小,但还是被苏莎捕捉到了。
成了!苏莎恨不得拍手叫好。
时光荏苒,转眼已是三月初。
这段时间,苏莎忙得不可开交。上午在城里忙活卤肉生意,下午便赶往大山村,盯着新房的建造进度。
大山村的汉子们都是实在人,在族长的带领下,谁也不会偷懒耍滑。再加上苏莎给出的工钱也十分优厚,因此,不到半个月的时间,新房便已经建得差不多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