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9章 五十两

类别:年代种田 作者:字数:1743更新时间:25/07/08 16:38:48

“要不,咱们再看看别家?”叶青试探着问。

“叶公子,我可把丑话说在前头,剩下的那些,可没这家好。”老陈语气勉强,显然兴致不高。

尽管如此,他还是带着几人前往下一处院落。

只是这一路上,他都沉默不语,全然没了先前的热情和殷勤。

“到了。”老陈的语气显得有些敷衍。

这处院子距离之前的并不远,仅仅隔了一条街,位于一条僻静的小胡同里。与之前的喧嚣相比,这里显得格外安静。从外面看,这院子还算整洁,起码比之前那家清静多了。

“我说,你确定这地方能住得下这么多人?地方可不大啊!”老陈带着一丝不甘心问道。

苏莎再次仔细地打量了一番,这处院落比起之前的,确实显得普通了许多。

虽然少了一个院子,但屋子倒也不少,同样分为前后两部分,是普通人家的格局。

“这院子,租金多少?”苏莎问道。

老陈瞥了她一眼,似乎不明白为何总是她在发问。不过,要是能把这院子租出去,他也能从中抽成十几两银子呢。想到这,老陈连忙说道:“这家便宜些,二百两。”

二百两!还是太贵了,她的赏金才一百两。

总不能把所有钱都用来租院子吧?还得买被褥、衣裳,还有入住后各种零零碎碎的生活用品呢!

苏莎摇了摇头。

见状,叶青问道:“还有更便宜的吗?”

老陈的脸色瞬间拉了下来,没好气地问道:“这么大的院子才二百两,你们还嫌贵?那你们想出多少?”

“五十两!”苏莎语出惊人。

“什么!五十两就想租院子?想什么美事呢!故意耍我玩儿是吧!”老陈顿时提高了嗓门,怒斥道。

“就五十两,你要是有这样的院子就介绍,没有就不用多说了。”苏莎的语气同样坚定,寸步不让。

老陈重重地喘了几口气,他算是看明白了,什么有钱人家的公子,不过是装腔作势罢了。如果他没猜错,真正想租院子的人是这位妇人,而那位叶公子,估计是她从哪儿找来撑场面的!

想到这里,老陈觉得自己白白浪费了时间,也懒得再跟他们纠缠,摆摆手说道:“没有没有,五十两?你租个码头的茅房还差不多!”

说完,他便不再理会他们,径自走了。

叶青有些不好意思,说道:“苏婶子,要不您还是去叶府住吧。这些牙行的人都是些势利眼,我看您今天恐怕是找不到合适的了。”

苏莎朝街边走去,脚步忽然一顿,意味深长地说道:“我看未必。”

叶青顺着她的目光望去,只见她正看着一家新开张的店铺。

店铺门口还挂着喜庆的红绸,伙计正站在路边热情地招揽生意。

这家店铺的匾额上,赫然写着四个大字:安家牙行。

“这儿有家新开的牙行,咱们去看看,说不定能找到合适的。”苏莎提议道。

几人走了过去,那伙计立刻小跑着迎了上来,“几位客官,是想租赁、买卖房屋,还是想买丫鬟小厮?”

“想租个院子。”苏莎直接表明来意。

那伙计脸上没有丝毫的诧异和鄙夷,客客气气地将几人请了进去,还细心地为两个孩子准备了小饼干,为苏莎和叶青各自奉上一杯热茶。

“不知夫人想找什么样的院子?”伙计问道。

伙计的称呼让苏莎对这家牙行的印象好了不少。

仅仅通过短暂的接触,这伙计就能分辨出谁才是真正的主顾,看来确实机灵。

“我手头银子不多,大概五十两左右,小一点没关系,但要安静。”苏莎坦诚地说明了自己的要求。伙计听后,并没有露出任何异样的表情,而是认真地翻阅着手中的册子,仔细对照着苏莎的要求寻找着。

“还真有一家,挺符合您的要求。房东要价七十两,我们这边需要收取五两的中介费,总共七十五两。您看看这个价格是否可以接受,如果可以,我就带您去看看。”

七十五两,苏莎在心里默默盘算了一下,这个价格还算合理,可以接受。

“那就带我们去看看吧。”苏莎点头道。

“好嘞,几位请随我来。”

伙计领着几人转身出门,没走多远,就来到了与之前那家院子仅隔两条胡同的地方。

这条小胡同里总共住了四户人家,此时可能都出门了,整条胡同显得格外安静。

还没进门,光是看着院墙,苏莎心中便对这处院子产生了好感。

院子门口种着一排翠竹,自古以来,文人墨客最爱竹菊,就冲着这排竹子,苏莎都想直接租下来了。

进入院子后,苏莎的好感更甚。

这院子虽然不是青砖大瓦房,但也修缮得整整齐齐。

一进门,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右侧厨房的墙壁,看得出,房东是个雅致之人,还在墙上描绘了竹子的图案。

紧接着是左侧,左侧是一片空地,如同农户人家一般,通常用来养猪养鸡。

但这里的房东却用竹子将这片空地隔开了一小块区域,旁边还摆放着一张圆石桌和四个石凳。

伙计解释说,这里是房东用来种植花草的。

果然风雅。

正房是三间屋子的格局,屋子的面积不小,即使改成五间,空间也足够。不过,这位房东似乎并不需要那么多的房间,所以只做了三间。

厨房和正房的夹角处,隔出一个小小的储藏室。

这处院子不仅苏莎看得满意,两个孩子也连连点头,表示喜欢。

“这院子不错,小哥,我就租这儿了。”苏莎当即拍板决定。

“好嘞,我带您回店里交钱签契约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