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6章 流民涌

类别:年代种田 作者:字数:1938更新时间:25/07/08 16:38:48

望着旭文那张写满愁容的脸,苏莎不忍心再泼冷水,只是轻声安慰道:“还是先去现场看看情况再说吧。”

也不知是不是施粥的消息走漏了风声,一路上,越来越多的流民朝着文县的方向涌来。

更有些胆大之人,直接将苏莎二人的马车团团围住,伸着手,挤着,抢着,想要讨些吃食。

见此情景,两人脸色瞬间阴沉了下来,催促师爷加快赶路的速度。

仅仅是这段赶路的时间里,他们已经看到了不下百人,正朝着文县蜂拥而至。

照这样下去,别说地方够不够用,就连准备好的救济粮,恐怕也支撑不了多久了。

就算想到了安排工作的权宜之计,也得等到这场瘟疫过去之后,才能着手安排。

直到马车抵达施工现场,两人都心照不宣地保持着沉默。

施工现场,一片忙碌后的停滞。

几十个汉子都停下了手中的活计,面面相觑,不知如何是好地望着那几根原本要用来支撑房子的柱子。

苏莎绕着工地仔细地转了一圈,这片建筑是用泥土混合着草浆糊制成的,占地面积颇大,还隔出了好几间屋子,甚至连做饭的地方都显得格外宽敞。其他部分都已经完成得差不多了,眼下,就卡在了这几根柱子上。

看到县令大人带着一个女子走了过来,工人们纷纷投来好奇的目光。

“刘夫人,你看看这里,可有什么好的想法?”旭文紧随其后,轻声问道。

工人们更好奇了,原来这位女子,是大人特意请来出主意的。

有的汉子则露出了不屑的神情,一个女人,懂什么盖房子?他们盖了这么多年的房子,都没能想出什么好办法,这女人看起来弱不禁风的,能有什么高见?

苏莎摇了摇头,眼神黯淡了下来。后世的房子,都是用砖瓦建造的,承重结构也都是钢筋混凝土,这种土胚房,她连见都没见过,实在不知道该如何下手。

旭文先是愣了一下,随即又不在意地说道:“是我太着急了,考虑不周。不知道也没关系,不必放在心上,这么多人都没办法,你又不是做这个的,自然不知道。”

一旁的汉子们露出了“果然如此”的表情,觉得无趣,便各自散开了。

“不过……可以让我去见见那位工匠吗?”苏莎轻声问道。

旭文没有拒绝,这不过是顺路的事情。

于是,两人再次坐上马车,朝着城内驶去。

临近城门口时,黑压压的一群流民聚集在一起,有些是刚到的,错过了施粥的时间,你一言我一语,乱哄哄的。

马车被迫停了下来,旭文率先下车,试图疏散人群。苏莎则好奇地掀起车窗的帘子,向外看了一眼。

她震惊地发现,流民的数量竟然比前几天多了一倍不止。

她惊得说不出话来,感受到一道道目光朝着她投来,苏莎连忙放下了帘子。

旭文让官兵镇压了几个带头的流民后,场面总算暂时控制了下来,人群也慢慢疏散开来,马车这才吱吱呀呀地驶入了城门。

离城门不远处,刘家几口人孤零零地围坐在一起。因为之前几次闹事,刘家人已经被知情的流民孤立了起来,新来的流民也大多都是结伴而来,没有人特意去和他们结交,所以他们周围显得格外冷清。

刘冬山疑惑地说道:“我刚才好像看到二嫂了。”

刘王氏立刻从地上爬了起来,四处张望,“在哪儿呢?在哪儿呢!”

“刚才过去的那个马车上。”刘冬山指着远去的马车说道。

刘春山叼着一根稻草,懒洋洋地躺在地上,说道:“你看错了吧,她怎么可能坐得上马车,你也不想想,她是什么身份。”

“也是。”刘冬山听罢,又重新躺了下去。

“哼!别让我再见到那个贱货!”刘王氏骂骂咧咧地,又一屁股坐回了地上。

……

工匠的家离城门不远,在一个僻静的小巷子里。他们到达的时候,工匠刚从医馆回来,胳膊上打着夹板,正费力地用剩下的一只胳膊提着一桶水,艰难地向厨房走去。

旭文见状,连忙上前,从他手中接过了水桶。

工匠吓了一跳,显得有些受宠若惊,“大人,这使不得,使不得,怎么能让您提水呢!”

“不妨事,这桶水也没多重。”旭文笑着说道。

苏莎也趁机打量了一下这个小院子。

院子不大,和普通的院子一样,三间正房,一间偏房改造成了厨房,收拾得井井有条,只是眼下只看到了工匠一人,并没有看到他的家人。

不过,苏莎也不是喜欢打听别人私事的人,她来这里的目的,只是为了解决柱子的事情。

等旭文和工匠从厨房出来后,三人一同走进了屋里。

“大人,真是抱歉,我不小心伤了胳膊,耽误了工期,不过您放心,我明天就能去,这只胳膊没什么大碍!”工匠有些愧疚地说道。

“不着急!我今天来,就是为了这件事。”旭文摆了摆手,示意他不必着急。

“这位是刘夫人,她有些问题想问你。”旭文转头对工匠介绍道。

工匠有些疑惑地看向苏莎,既然大人说是为了柱子的事情来的,怎么……还带着一位夫人?

苏莎没有再耽搁时间,现在不是闲聊的时候,她直接问道:“这位大哥,您能否和我讲讲,那柱子究竟是如何搭建的?”

“这个呀,其实搭柱子这事,说简单也简单,也不是什么机密。至于其他人做不了的原因嘛,是因为他们对柱子要多粗多高,心里没数,掌握不好尺寸。而且这活计不怎么赚钱,所以学的人就少了。”工匠如实说道。

苏莎配合地点了点头。

工匠又接着说道:“这活儿是个细心活,别人教只能教个大概,还是得自己慢慢多干,自然就熟能生巧,下手也准了。你瞧,我这屋顶就是我自己搭的。”

苏莎顺着他手指的方向,抬头望去,瞬间明白了其中的奥妙,这工匠是利用了三角形最稳固的原理。

一道粗壮的房梁横跨整个屋子,再用两根稍细一些的柱子,竖直地与房梁交叉,形成一个十字结构,上面再斜着摆放两排木头,正好形成一个巨大的三角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