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9章 瘟疫?

类别:年代种田 作者:字数:1867更新时间:25/07/08 16:38:48

夜色渐深,苏莎一行三人步入府衙正厅。

他们举止得体,微微低头,目光沉稳,并不左顾右盼。虽身形略微弯曲,但腰背挺直,这番气度,让负责接待的师爷顿生好感。要知道,寻常百姓骤然来到这威严肃穆的府衙,往往会吓得畏首畏尾,手足无措。

“三位请先入座,大人稍后便到。”师爷客气地说道。

并非县令有意怠慢,实乃公务缠身,分身乏术。自荣城事发后,周边各县涌入了数倍于往常的流民,而今日叶青所提及的瘟疫之事,更是让他感到如芒在背,寝食难安。

苏莎三人端起茶杯,轻啜一口,静静等候。不多时,从正厅的屏风后走出一位中年男子。

那人约莫三十多岁,身着一袭青色官服,身形清瘦,与苏莎印象中那些脑满肠肥的官员形象大相径庭。想必是连日操劳,未曾好好休息,眼底布满了淡淡的青黑色,下巴也冒出了些许胡茬,满脸倦容。

从他现身的那一刻起,眉头就紧锁着,没有片刻舒展。

苏莎虽不擅长识人断事,但眼前的王大人,在她看来,应该是一位心系百姓的好官。

这不仅仅是表面上的印象,更因为一路走来,她并未见到府衙中有任何丫鬟侍奉,就连端给他们茶水,也是师爷亲自为之。由此可见,这位王大人应该是一位两袖清风的清廉之士。

旭文没有寒暄客套,直接开门见山地问道:“听闻你认为可能会发生瘟疫,不知你是否发现了什么端倪?”

苏莎也收敛了心神,神情严肃地回应道:“不敢欺瞒王大人,目前来看,一切尚算安然无恙。可大人您也清楚,如今流民四处逃窜,饥不择食,荣城那边的尸体引来了大量老鼠,更有不少流民冒险捕食。若真爆发瘟疫,其传播速度定会迅猛无比。”

“你言之有理。我曾向大夫请教,并查阅了以往瘟疫爆发的案例,虽每次的症状不尽相同,但都有一个共同之处:人口的流动迁徙。”旭文语气沉重地说道。

正因如此,他对叶青所说的这件事格外重视,只是目前尚未找到妥善的解决之法。

苏莎微微颔首,看来这位王大人确实用心研究了一番。

“直说吧,你既然肯主动前来提醒,想必已经有了应对之策。若你的方法能够奏效,那便是功德无量!”旭文目光灼灼地盯着苏莎。

苏莎心中暗道,等的就是你这句话。

常言道,锦上添花易,雪中送炭难。只有让这位县令大人意识到危难迫在眉睫,他才会愿意尝试自己提出的方法。

据她所知,历史上并没有什么特别有效的应对瘟疫的办法。

于是她定了定神,缓缓说道:“既然瘟疫肆虐的根源在于人口流动,那么,我们可以设法控制住这种流动,将那些可能携带病菌的人暂时隔离起来。”

“你所说的这种方法,以前也有人尝试过,但效果并不理想,而且极易引起那些被困百姓的骚乱。”旭文眉头微皱,心中有些烦闷。如果此人只是提出一些老生常谈的办法,那自己也没必要浪费时间了。

苏莎微微一笑,“之所以没有效果,是因为即便采取了隔离措施,但对于这些携带病菌的人,并没有进行妥善的处理。引发骚乱,也是因为他们看不到任何希望。”

旭文闻言,神情一滞,微微点头,示意她继续说下去。

“以往对于携带瘟疫病毒的人,没有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,尸体也只是随意掩埋。时间一长,天气转暖,病菌便会死灰复燃。还有就是,对于医治这些患病之人,与其接触的人也没有进行妥善的隔离。他们回到家中后,又会与家人接触,自然无法控制疫情蔓延。”

“你是说……将那些大夫也隔离起来?”旭文问道。

“正是如此!不止是大夫,所有参与救助的人,都必须暂时隔离。包括隔离地点的选择,也必须慎重考虑,要远离百姓和水源,派遣固定的人员负责熬药、做饭,在此期间,所有人不得擅自外出!”苏莎语气坚定地说道。

“这……”旭文眉头皱得更紧了。

“你这方法听起来似乎不错,但实施起来难度极大。且不说临时搭建场所困难重重,现在流民尚未发病,就这样将他们强行关押起来,势必会引发骚乱。还有你说的那个……消毒,那又是什么?”旭文抛出了心中的疑问。

苏莎深知,要在一时半刻之间解释清楚,恐怕有些困难。不过她也并不着急,耐心地解释了“消毒”的含义和作用。

解释完毕,她又说道:“大人可否借用一下纸笔?”

旭文自然不会拒绝,挥了挥手,师爷立刻取来了笔墨纸砚。

由于原身并不识字,苏莎也不会书写这个时代的文字,只能口述,让师爷代笔。

“麻黄四两,去皮尖的杏仁五十个、甘草二两、石膏半斤……”

“宣肺止咳,清热止喘……”

苏莎将药方、注意事项、功效等,都说得清清楚楚。这也得益于末世断电断网的那段时间,她不停地阅读书籍,而这个药方,也是从一本古医书上看到的。

而且前世,某次爆发全民性瘟疫时,就是使用的这个方法,所以她并不担心没有效果。

当然,她也清楚,旭文不会轻易相信自己。

果然,旭文接过药方,仔细地看了看,然后侧身在师爷的耳边低语了几句,师爷便拿着药方匆匆退了下去。

“聊了这么久,看得出这位夫人见识不凡,敢问令尊是何人?”旭文放下药方,抬眼看向苏莎。

苏莎端起茶杯,抿了一口,答道:“我只是个普通的农妇,旁边这位是刘氏族长,大人随他们称呼我为刘苏氏即可。”

“哦?观夫人言谈举止,还以为是哪家大户人家的千金,看来是我眼拙了!”旭文随口与她攀谈着。

苏莎也不着急,缓缓地喝着茶。傍晚的余晖透过窗棂洒了进来,正好给苏莎的身影镀上了一层柔和的光晕,平添了一抹淡雅恬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