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29章 雪满山
类别:
年代种田
作者:
字数:1653更新时间:25/07/08 16:38:41
林偌细致地讲解着粉笔的制作工艺,这无意之举,竟为后世的学堂带来了变革。
学堂内,稚嫩的孩童们人手一根小木棍,在面前盛着细沙的小盘上认真地描摹着。这些沙子,是特意从水潭中淘洗出来的,对于初学的孩子们来说,已是足够使用。
而对于那些已有基础的孩子,林偌则大手一挥,仿佛变戏法般地从“家中”的柜子里取出了笔墨纸砚。这些珍贵的文房四宝,让孩子们欣喜若狂。
村长执意要将这份功劳归于林偌。虽说之前的事情大家心照不宣,但在这般困窘的环境下,林偌竟能拿出如此多的文房四宝,并慷慨地分给村里的孩子们,着实令人敬佩。村民们对她的感激之情,也愈发深厚。
学堂的一切都安排妥当后,三日后的清晨,少年们完成了早练,用过早饭,便规规矩矩地来到了小课堂。江兴祥与林承玉都穿上了家中最好的衣裳,站在课堂前方,显得格外精神。
这三天,两人也未曾闲着,与林偌深入探讨着授课内容。启蒙班的孩子们还好说,除了林偌新增的《弟子规》外,《三字经》与《千字文》对他们来说早已烂熟于心。真正让他们感到头疼的是那些有基础的孩子们。各家所读的书籍各不相同,学问深浅不一,这让江兴祥与林承玉一时摸不着头脑。
“先进行一次摸底考试吧,他们现在的水平都在你们之下。可以出一张卷子,让他们作答,这样就能对每个人的基础有个大致的了解。”林偌适时提出了入学考试的建议。一场考试,便能摸清所有孩子的底细。
至于课程设置,林偌则拿出了江德留下的书籍作为参考,供两人借鉴。江德可是考上了秀才,其学问与藏书,都是两人梦寐以求的。只是,当江兴祥看到江德的书籍时,脸上闪过一抹不易察觉的愤恨。
见到江德的手稿以及书上的批注,林承玉如获至宝,小心翼翼地捧在手中,如饥似渴地阅读着。
林偌在一旁笑着说道:“这是给你们教学用的,我又不会拿走。”
两人各自挑选了一本适合自己的书籍,便开始商议起出考卷的事宜。
第一天授课时,担任小班先生的林承玉带领孩子们朗读《千字文》。而担任大班先生的江兴祥,则昂首挺胸,接受着学生们的鞠躬行礼,然后目不斜视地走到讲台前。
第一堂课,便是考试。
这让疯玩了一个多月的孩子们瞬间耷拉下了脸,一个个苦不堪言。江兴祥严肃的表情,更是让所有人噤若寒蝉,只能乖乖地开始答题。
由于是学堂开课的第一天,许多村民都前来围观。其中,也包括汪家的女儿汪杏儿。她眼神中带着怯意与爱慕,默默地注视着正在监考的江兴祥,越发觉得他的身影挺拔俊朗。
王氏则站在人群中,享受着众人的追捧。就连汪员外的妾室柳氏,也难得露出了笑容,因为她的儿子汪远,也在江兴祥的班上。
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,让村长心花怒放,脸上乐开了花。“这都是咱们村的希望啊!要是能走出这大山,这些孩子都能考上童生了!”
若是这些孩子们都能考取功名,那全村人都要跪下来感谢他了。
时光荏苒,转眼间已是十二月。数九寒天,大山仿佛进入了冰封地带,寒风刺骨,令人瑟瑟发抖。
也就在十二月,山寨周围的防御工事彻底竣工。全部由坚固的石头堆砌而成,周围还布设了陷阱,确保山寨三面固若金汤。巡逻队即使在严寒的冬日,也未曾松懈,反而比以往更加频繁地巡逻。
为了让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们有轮换休息的时间,家家户户的父亲辈都站了出来,承担起四五班的巡逻任务。
山匪们除了留下了大量的粮食外,还在溶洞中发现了许多生活物资,如大量的桐油、布匹等等。凡是能够储存的东西,都被堆积在里面,保障着整个山寨的运转。
由于山中湿度大,温度低,大量的炭火堆放在厨房外的柴房中。虽然炭火充足,但村长为了让大家伙儿能够温暖地度过整个冬天,特意规定每人每天领取定额的炭火,以保证细水长流,能够坚持到来年三月。
村民们也将一路上狩猎到的动物毛皮都拿了出来,加上分发下来的布料,倒也没有人挨冻。
期间,林偌还跟着众人去山中捡拾干柴。农场中的野雁和野鸭,一路走一路下蛋,给进山的人们带来了意外的惊喜。
然而,到了十二月下旬,鹅毛般的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。除了早上雷打不动的早练与读书外,所有人都待在屋中,围着火炉取暖。厨房里还熬制了大量的姜汤,给站岗的人送去。
大雪连续下了七天,整个大山都被笼罩在一片银装素裹之中。寨子仿佛被厚厚的积雪掩埋了一般。
待到天晴后,第一件事便是扫雪。家家户户齐上阵,就连刚学会走路的小娃娃,也要拿着扫帚象征性地扫两下。
今日厨房里做的是猪肉炖粉条。这猪肉还是李阳带着人深入山中,费了好大力气才猎到的。今日,桂花婶做主,让大家伙儿吃个热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