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15章 藤甲诱
类别:
年代种田
作者:
字数:2258更新时间:25/07/08 16:38:41
倘若真能复刻出诸葛武侯的藤甲,那意义将远超想象。它不仅能大幅减少队伍伤亡,更能使整体战力跃升至新的高度。
“汉生!你若能将此物琢磨透彻,一件藤甲,我便拿一袋粮食来换!”村长语气坚定,当即立断地说道。
刘汉生闻言,心头涌起一阵难以抑制的激动,他急切地确认道:“此话当真?”
“老夫金口玉言,岂会有假?”村长肯定地回答。
得到村长的保证,刘汉生的干劲如烈火般熊熊燃烧起来。
队伍蜿蜒前行在崎岖的小路上,小心翼翼地绕过一座又一座城池。每当张老头带着人从官道侦查归来时,总是眉头紧锁,神色凝重。他们不仅目睹了沿途大量流离失所的百姓和无人收敛的尸体,还看到了城池管理的混乱不堪,坐地起价、买卖人口的丑恶现象更是屡见不鲜。
同州与汶国之间的战火已经全面点燃。尽管汶国倾尽全国之力,集结了十万大军,企图长驱直入天徵,但其实力与底蕴深厚的同州相比,终究还是相形见绌。
为了避免战线拉得过长,导致后方粮草供应不足,同州当机立断,快马加鞭,连夜向承脂送去了一封紧急信函。仅仅第二天,承脂便迅速调遣出一支精锐部队,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占了汶国的边境要塞。
身在汶国皇宫,主持大局的皇帝顿时慌了手脚。他立即疾笔书信一封,命前线领兵的将军和太子迅速撤兵回防。
原本一路势如破竹的汶国太子,在收到来自老皇帝的诏令后,怒不可遏,竟将所有被俘的同州将士残忍杀害。这一暴行,无疑彻底激怒了同州上下将士。
贺兰岩得知承脂已经出兵的消息后,更是死死地缠住汶国太子的大军,使其无法抽身回国救援。在这场战线被无限拉长的两国对峙中,同州更是抱定了破釜沉舟的决心,誓要一战定乾坤!
夜幕低垂,浓稠的黑暗如同泼墨般倾泻而下。天空中仅剩一轮孤寂的明月,洒下清冷的光辉。
顾云怀率领着他麾下精锐的顾家军,已经在此地秘密埋伏了整整三天。在酷热难耐的环境中,每个士兵都全身包裹得严严实实,只露出一双眼睛,眼中闪烁着如同狼一般锐利而警觉的光芒。
借着微弱的月光,可以看到一条蜿蜒曲折的小路,被清冷的光芒照得有些泛白。远处,影影绰绰的人影不时晃动,显示着他们的存在。
为了稳住后方国内日益混乱的局势,汶国太子秘密派遣了一支精锐部队,昼伏夜出,悄悄地赶回国内进行支援。而在两军交战的前线,汶国太子被老谋深算的贺兰岩牢牢牵制,根本无暇顾及汶国国内的安危。
无奈之下,汶国太子只能接连派出数支部队,试图以此来混淆视听,扰乱敌军的判断。而只有一支队伍,才是真正奉命回国增援的精锐部队。顾云怀率领着顾家军,日夜兼程,不顾辛劳,为的就是等待这支至关重要的队伍。
为了避免暴露行踪,这支队伍在黑夜中行军,士兵身上的盔甲外都包裹着暗色的布料。他们甚至没有点燃任何照明的火把,只能听到士兵们沉重而略显杂乱的脚步声。
脚步声越来越近,潜伏在树林边缘的顾云怀及其部下,一动不动地盯着他们逐渐走进自己精心设计的埋伏圈。等到整支队伍完全进入到他们的控制范围后,顾云怀猛然发出一声震耳欲聋的怒吼,埋伏多日的顾家军也紧随其后,发出了惊天动地的喊杀声。
“敌袭!有埋伏!”
这支汶国精锐甚至来不及发出有效的警告,无数带着火苗的利箭便如同骤雨般从四面八方的树林中倾泻而出。箭矢落地后,瞬间引燃了地面上事先泼洒好的大量火油。
“是火油!小心,地上有火油!”
整支汶国队伍顿时陷入一片极度的慌乱之中。然而,不愧是身经百战的精锐部队,短暂的慌乱之后,他们迅速冷静下来,就近寻找掩体,并迅速朝着四周的树林中分散开去。
“要的就是你们进树林!弟兄们,给我杀!”王宏一把扯下叼在嘴里的狗尾巴草,看着四散而逃,钻进树林的汶国士兵,眼中闪烁着嗜血的光芒。
对这些汶国士兵来说,这片茂密的树林是完全陌生的。而顾云怀带来的顾家军,却仿佛是生活在这里的鬼魅一般,来无影去无踪。他们神出鬼没,杀人于无形,一旦得手,便立即远遁,让人无从追击。
汶国士兵被迫在树林中不断后退,顾家军则紧追不舍,毫不留情。不到一个时辰的工夫,这支汶国精锐就被杀得溃不成军,彻底崩溃。他们哭爹喊娘,拼命地想要逃出树林,重新回到小路上。
然而,顾云怀早就预料到他们的举动,率领着顾家军在小路上严阵以待,静静地等待着他们的到来。当双方再次相遇时,可谓是仇人见面,分外眼红。
顾云怀脸上那张银色的面具在月光的照耀下,显得更加夺目而冰冷。他的嘴角微微上扬,泛起一丝令人不寒而栗的冷笑。他那骨节分明的手指轻轻一挥,身后的顾家军便如同下山的猛虎一般,朝着汶国的士兵猛扑过去,展开了一场残酷的厮杀。
不留一人,斩草除根,这是顾家军一贯对敌的铁血宗旨。
当汶国太子收到这封令人绝望的战报时,顾云怀早已率领顾家军抵达前线。不仅如此,他还命人将那支被全歼的部队将领的首级送到了两军阵前,以此来表达他赤裸裸的挑衅。
如此嚣张的举动,彻底激怒了汶国太子,他气得将身边所有能砸的东西都砸了个稀巴烂。而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,也正在慢慢地接近尾声。
这些事情,都发生在三个月之后。
随着时间的流逝,山中的温度也逐渐降低,变得寒冷起来。林偌一行人为了躲避战乱,避开了所有的城池和官道。为了避免与他人发生不必要的冲突,他们再次选择沿着山中的崎岖小路艰难跋涉。
经过长达三四个月的长途跋涉,山路之难行,超乎所有人的想象。许多人不得不放弃了乘坐驴子拉的平板车,改为徒步前行。当真正进入到深山老林时,所有的人家都只能将行李物品尽可能地捆绑在驴子和骡子的身上。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,都必须徒步前行。
为了防止蚊虫叮咬,林偌还特意教大家用布条将衣袖和领口都紧紧地扎起来。她还带着孩子们采摘了大量的艾草和薄荷,跟着刘大夫一起制作了不少驱蚊膏,分发给每一个人使用。
后来,由于人们的脚力实在太慢,林偌便提议利用路途中遇到的一片竹林,请张师傅制作了几个简易的爬犁,这才解决了老人和孩子们的出行问题。至于剩下的东西,只能由身强力壮的男人们用肩膀扛着。
当山中飘落下第一片雪花的时候,林偌他们终于艰难地走到了天徵与安逊的边境。紧接着,山中的气温骤然下降,鹅毛大雪也越下越大,越下越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