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2章 灯市淘金
类别:
年代种田
作者:
字数:1796更新时间:25/07/08 16:38:41
林偌递给江拓那图纸时,他着实吃了一惊,万万没想到这弟媳妇的涉猎范围如此之广。但谁还没点秘密呢?不刨根问底,既是尊重,也是为了自家好。
江拓乐呵呵地挠头:“可不是嘛,我也不知道咱家偌偌还懂这些。张师傅,这小车赶在开冬前能用上就行,现在才中秋,不着急。”
张师傅头也不抬,只顾着研究图纸上的精妙之处,嘴里还念念有词。他朝江拓摆摆手,示意他自便:“知道了,我还要好好琢磨一阵。”
江拓深知张师傅的脾气,也不在意,转身便回了家。
又过了一天,农场里的两只母兔先后诞下十一只小兔子,一只生了五个,另一只生了六个。
林偌特意买了些实木板材和铁丝网,给它们搭建了两间兔舍。两只公兔只能暂时独处,母兔则和小兔们住在一起。
放好新鲜的草料后,林偌便不再管它们,只等着它们快快长大,好做成麻辣兔头、红烧兔肉,兔皮还能制成小手套和小围巾。
林偌那充满期待的眼神,让笼子里的兔子们莫名地感到一阵恶寒,浑身不自在。
离开兔舍后,林偌又兴致勃勃地去照看她的小羊羔——未来的烤全羊。
由于刚生了幼崽,母羊的吃食都是林偌精心搭配,营养丰富,奶水多得小羊都喝不完。每天,林偌都能挤上两小桶羊奶,储存在房舍中。小羊也长得十分壮实,林偌干脆就把产房拆了,让它俩在羊棚里自由自在地撒欢。
另一只母羊也快要生产了,有了之前的经验,林偌这次做了更充分的准备。
农场房舍的整个空间,都被林偌设定了时间静止,让她彻底地转换成了随身仓库,方便至极。
农场里的几棵树也慢慢地开了花,林偌也没仔细看是什么品种,就让它们自由生长,到时候结果了自然就知道了。
不过,现在最让她头疼的就是这掉了一地的花瓣,美是美矣,收拾起来实在麻烦。
农场中的土地,被林偌用来尝试各种种植。这些天,她又开始研究种植百香果,看到前世奶茶店里的各种饮料配方,觉得完全可以搬到这里来用,肯定能让这里的茶水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!
终于,花灯会预热活动的日子到了,沁水湖的布置也在热火朝天地进行着,今晚就是预热灯会的第一个晚上。
林偌和文氏早就收拾妥当,准备去试试今晚的生意。
江拓也跟着两人忙前忙后,一大早就去村长家借了驴车,拉着林偌和文氏,以及各种货物,往沁水湖赶去。
大丫和豆芽,则托付给柱子婶一家照顾。正好柱子婶的小孙子毛豆,和豆芽玩得特别好。
趁着太阳的最后一丝余晖,林偌三人坐着驴车朝沁水湖方向驶去。驴车上堆放的东西倒也不多,林偌准备了五六十个竹筒,一个小炉子外加一张小桌子,她自己还背着一个小竹筐。
文氏也准备了一张小桌子,外加一盏林偌特意买的,古色古香的牛皮灯笼。当然,还有这次的主角——那些做工精巧的小包。
这些小包一个个都精巧绝伦,在灯火的反光下,彩珠光彩夺目,要的就是这种效果。虽然花灯众多,但是自家这些小包的亮点,就在这些彩珠上。没有光源的衬托,怎么能显出它们的与众不同?
驴子哼哧哼哧地走着,慢慢地到了离湖不远的地方。这里的人已经多了起来,靠近湖外围的那条街上,更是人山人海。
因为每年都会举办花灯会,所以州府衙门干脆就在沁水湖的周围,修建了大理石的栏杆。栏杆外围,就形成了一条天然的步行街,赏灯、放灯的人,都会走在这条街上。
江拓把驴车拴好,提着东西就往人群里走。文氏和林偌也紧跟在他的身后,三人要在湖边找一个热闹的地方。
转悠了一圈,他们最终在人们放湖灯的一个点旁边,找到了一个合适的位置,把东西放了下来。这地方的旁边,正好是一家小茶摊,而且看样子,这家茶摊的掌柜是个和善的人。
湖的周围设置了不少放花灯的地点,许多妇人小姐,还有年轻的小情侣,都会选择放花灯祈福。
更有富贵人家,会选择在船上祈福。
所以这几天的沁水湖,总是格外地亮堂。
林偌三人摆好了东西,看到隔壁是一家茶水摊。茶水摊的老板是个三十多岁的圆脸汉子,看到这三人,热情地打着招呼。
“哟,这里可是个热闹地,你们动作快,赶上了。”
林偌笑着应道:“可不是嘛,大哥,咱们是邻居,以后可要多多关照啊。”
“好说好说,咱们卖的东西不一样,关照是肯定的。你们先收拾着,等会儿我给你们送点茶来。”那人说完,便转身进去忙活了。
现在天刚刚黑下来,步行街上的人流比刚才少了一些,估计是住得近的人都回家吃饭去了,等到再晚一些,肯定会热闹非凡。
江拓掏出在家烙的饼子,和一小罐八宝粥,放在搬来的小桌子上,文氏还没来得及摆摊,便先在她那张桌子上将就着吃了起来。
林偌也不忘拿出两个粽子,剥开后撒上白糖,放在一起吃得津津有味。
“好香啊。”一个声音从三人的背后传来。回头看去,是刚才茶摊的掌柜,他端来了三碗茶水。
江拓和林偌赶忙起身,林偌顺手将还端在手上的粽子递了过去。
“大哥,这竹筒粽子你尝尝,咱们是邻居,谢谢你的茶水。”
茶摊老板接过粽子,左右瞧了瞧,平时看到的粽子都是三角的,这粽子怎么是长条形的?而且刚才瞧着,还是从竹筒里拿出来的,真是新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