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8章 腊肠飘香

类别:年代种田 作者:字数:2091更新时间:25/07/08 16:38:41

李文文嘎嘣一声,啃完了手里的梨子,还不忘朝江德道了声谢,那声音洪亮,转头就对着关赳嚷嚷开了:“关赳,这都快到晌午了,你答应我的那顿饭,还记得不?走,赶紧走!”

关赳笑着点了点头,扭头热情地邀请江德:“走呗,今天中午咱们三个就去外面搓一顿。我最近发现一家小馆子,他们家的鸡柳做得特别地道,要不咱们去尝尝鲜?”

江德心中微微一动,这鸡柳莫非是林偌的手艺?没想到这小小的吃食,连县学里的学子都喜欢。他脸上带着笑意,点头应允:“好啊,今天我请客。”

“好好好!那关赳还欠我一顿!” 李文文乐得直拍手,胖乎乎的脸上,眼睛都笑成了一条细缝。

“你这家伙,就属你吃得最多,心眼也最多!”关赳不禁笑骂道。

三人说说笑笑,便一同向县学外走去。

59发军饷

三人说说笑笑,很快就到了那家小饭馆。店老板是个热情人,老远就笑容满面地迎了上来。

关赳和李文文异口同声地要点鸡柳,又点了两样价钱实惠的小菜。江德看在眼里,心中感动,他能感受到这两人是真心实意地想照顾他。

“几位客官,今天咱们店里新到了一道菜,要不要尝尝鲜?”掌柜的笑眯眯地向他们推荐。

“哦?新菜?那倒是可以试试。老板,是什么好吃的?” 李文文的好奇心瞬间就被勾了起来。

掌柜的也不卖关子,直接报出了菜名,却让众人神情一震。

“九转千回!” 掌柜的昂首挺胸,语气中带着几分自豪。这个菜名,也成功勾起了关赳的兴趣,他迫不及待地催促道:“赶紧的,先给我们上一盘尝尝!”

掌柜的这才笑着点头,吩咐小二去准备。等到菜端上来的时候,江德的神情变得有些古怪,心中也明白了几分:看来,林偌确实在和这家店的老板做生意。

端上来的,正是林偌前些日子送给老板的腊肠。经过大厨的精心烹制,腊肠油光锃亮,香气扑鼻。轻轻切下一小块尝尝,那味道简直让人欲罢不能!

于是大厨也用了心思,将腊肠切成了极薄的片,一片片整齐地码放在盘子里,摆成了一个旋转的造型,中间还用萝卜精心雕刻了一朵小花,煞是好看。

腊肠的片数并不多,数了数也就二十多片,但是那浓郁的香气,却止不住地向四周飘散。

经过其他客人的桌边时,正在吃饭的人们都忍不住伸长了脖子,深深地嗅着空气中的香味。

“老张!你可不够意思啊,今儿个上了新菜也不跟我们说一声!” 一旁正在喝酒的几个老顾客,笑着指责张掌柜不够厚道。

张掌柜苦笑着摆了摆手:“哎呦,几位老哥哥,这不是才刚弄好嘛!各位的那盘正在后厨切着片儿呢,马上就给你们端上来!”

说着,便催促着小二先给那一桌上菜。

这腊肠的香味,瞬间飘满了整个饭馆,更是让李文文他们这一桌,吃得连连叫好。

“真好吃!这到底是用什么做的?竟然能这么好吃!薄如蝉翼,嚼劲十足,简直绝了!”

李文文长得这么胖,也是有原因的。他在吃上面,向来不会委屈自己。面对这盘美味的香肠,更是毫不客气,筷子几乎没有停下来过。

江德也只是象征性地夹了一片,便不再动筷。关赳和李文文只当他是有些拘谨,完全没有想到,是因为江德在家早就吃过不少,对外面的这些东西,自然也就没那么稀奇了。

更何况,他的布包里,还偷偷地藏了四五根香肠呢。

“这是用猪肉调味后,将猪小肠洗净填装的。然后挂起来,风干十几天就可以吃了。” 等菜都上齐了,江德才慢条斯理地吃了起来。

对面的两人听了,更是惊奇不已:“江兄竟然连这美食的做法都知道!真是厉害!”

三人欢欢喜喜地吃完了饭,江德付了饭钱,就早早地回书院整理东西去了。

下午时分,康宁村也迎来了一件大喜事:朝廷拨下来的军饷,终于送到了!

这个消息,是柱子急匆匆地跑来告诉江拓的。

江拓正准备出门,把驴车还给村长,结果刚走到门口,就迎面碰上了气喘吁吁的柱子:“大哥,二伯的军饷发下来了!”

江拓听了,心里一阵激动。倒不是说这军饷有多丰厚,而是因为,每次发军饷的时候,都能收到父亲从军中寄来的信。

“在哪儿呢?” 江拓急切地问道。

“在牛大爷的车上呢,现在应该已经拉到村里的扬场子了!”柱子也顾不上喘气,连忙说道。

江拓二话不说,便和柱子一起,朝着扬场子的方向跑去。

扬场子,是村里最大的一块空地。每年秋收时节,村民们都会把收割上来的粮食运到这里,摊开晾晒,用木锨和簸箕将麦秸秆和麦粒分离。等到麦子晒干后,就可以收起来了。

那时候,也是扬场子最热闹的时候。孩子们在草垛子里钻来钻去,玩得不亦乐乎;大人们则拿着农具,一边干活,一边唠家常,说说笑笑,好不热闹。

农闲时节,扬场子也是村里人商议大事的地方。

今天,是牛大爷赶着自家的牛车,从县城外的军司,把康宁村军户的军饷拉了回来。牛大爷的大儿子,当年接替他从了军。所以,每年这个时候,他都会主动去军司帮忙拉军饷,也能顺便打听一下儿子的消息。

当然,最重要的是,他能拿到一份阵亡将士的名单。

对于军户人家来说,这一天既是好事,也是坏事。康宁村一共有十几户军户,他们早就聚集在扬场子上,等着牛大爷和村长发话。

江拓和柱子赶到扬场子的时候,正好看见牛大爷把军饷的登记文书交给了村长。村长眉头紧锁,小心翼翼地展开纸张,仔细地看了起来。

站在地下的村民,更是大气都不敢出一声,生怕突然听到村长念出自家人的名字。

看了许久,村长才长长地叹了一口气,说道:“好哇,咱们村今年都还在!”

这话一出,人群瞬间沸腾了起来。一些年纪大的老人,更是双手合十,念叨着老天保佑;一些年轻的媳妇,则偷偷地转过身,用手抹了抹眼角。

江拓的心中,也长长地舒了一口气:爹还在军中,一切安好。

接下来,村长就开始念名字,发放今年的军饷。村民们排着队,安静地接过军饷,还有从前方捎回来的书信和物件。有的士兵,还在信里捎带了几句问候的话语,更是让收到信的家人们感动不已,连声感谢。

轮到江拓的时候,村长这才将江二郎的军饷递给他。大大小小的,一共五个袋子,还有五两碎银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