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5章 筑墙记

类别:年代种田 作者:字数:1971更新时间:25/07/08 16:38:41

太阳还未完全升起,康宁村便已苏醒。林偌望着堆放在屋边的竹根,心中盘算着,待得闲暇,定要将它们处理妥当,再拿到县城药铺问问价钱,多少也能补贴家用。

晌午时分,四人齐心协力,砌墙的进度颇为可观,主屋的那面墙已然垒起过半。

李阳抹了把额头的汗珠,憨厚地笑道:“依我看,明日便能将这墙砌好。大哥,你家屋顶的茅草也该换换了。山脚下有不少上好的茅草,不如让大嫂和怀小子媳妇儿去割些回来,明儿个我也叫上我家婆娘,一同来帮衬。”

柱子也连连点头,表示赞同,承诺明日也让自家媳妇来搭把手。

江拓脸上漾起感激的笑容,谢过二人,便放下手中的活计,去寻那手艺精湛的张木匠。

张木匠是江拓与李阳一同去请来的,在村里可是出了名的好手艺。那些砍伐下来的竹子,除了用于墙上的竹片,其余的都堆在一旁,着实有些可惜,便请张木匠来看看是否还有其他用处。

张木匠果然名不虚传,带着小徒弟忙活了一个下午,竟也做出了几把竹椅、两张竹桌,还有一些零散的零件堆在一旁,让人好奇明日他又将捣鼓出什么新奇玩意儿。

见江拓走来,正抽着旱烟的张木匠乐呵呵地说道:“田小子,你家的竹子可是真好,做出来的东西成色也相当不错。我给你家做了几样家具,明日再做两个衣柜,剩下的竹子我就搬走了。”

他也不愿白拿,做些顺手的小玩意儿送给江拓家,也算是抵了这竹子的费用。

在淳朴的农村人之间,很少用金钱来衡量价值,更多的是以物易物,互通有无。

江拓连忙摆手说道:“张叔,您这说的哪里话?反正我家也是要把这些竹子都砍了的,还要砍上半里地的竹林呢!只是让您费力把这些东西给抬回去。”

张木匠心知江拓是个实诚厚道的小伙子,这么多年来为人处世,从未听过有人说他不好,这都是江二郎教导有方,真是个好孩子。

他爽朗地大笑一声,道:“哈哈,现在县城里很多富户都喜欢用竹子做的玩意儿,图个新鲜好看罢了!正好前些日子我和小四儿还愁着去哪里砍这些竹子呢,你们就来找我了,真是瞌睡了送枕头!”

两人闲聊了一会儿,江拓便热情邀请张木匠师徒留下,今晚就在家中用饭。

张木匠也是个爽快人,欣然应允。

回到院中,一股诱人的香气扑鼻而来。张木匠早就听闻二房江德的媳妇儿是个做饭的好手,江德娘下葬时,便是这新媳妇儿做的一顿饭,只吃得村里人在茶余饭后都念念不忘。

林偌晚上也没再准备什么山珍海味,只是趁着他们干活的空档,与文氏将肥瘦相间的肉卤了一个时辰,然后全部剁碎,与玉米面和杂面混合,擀成大饼,将肉末与韭菜末铺在上面,做成了喷香四溢的馅饼。

随后,又煮了一锅稠稠的玉米面糊糊,便招呼众人开饭了。

几个汉子下午干了不少力气活,正愁着肚子空空,中午那顿美味的饭菜还未完全消化,便又被这汁水浓香的大饼给彻底征服了。

咬一口饼,再喝一口香甜的玉米糊糊,张木匠心中也暗暗佩服这做饭人的精湛手艺。

他的徒弟小四儿,更是被这香味给馋哭了!

大丫和豆芽因为这些日子吃得好了些,脸上和身上都长了些肉,小脸蛋也变得红润了起来。

众人也顾不上客套,抓起切好的大饼,就着稀饭狼吞虎咽起来。

直到每个人都吃得肚皮滚圆,才满足地长舒了一口气。

酒足饭饱之后,几人又围坐在一起,商量起明日的工作。林偌在一旁提议道:“既然村长爷爷已经把咱们的房契放下来了,咱们也趁早把围墙给垒上,这样看起来也更像个家了。”

“嗯,偌偌说得对,那就要多麻烦你们两日了。”江拓看着对面的几人,感激地说道。

张木匠摆摆手,豪爽地说道:“咱们都是一个村子的,互相帮衬是应该的,算不上什么麻烦。只要多给我这老人家做两顿好吃的就行了!”

其余的人也连忙点头附和,吃了江拓家两顿饭,就觉得自己婆娘做的饭简直就是猪食一般,难以下咽。

听得林偌捂着嘴,咯咯地笑了起来。

待到天色完全暗了下来,众人商议完毕,便各自回家歇息去了。

忙碌了一天的几人也简单地梳洗一番,便躺在了床上。文氏早已将明日两人回娘家要带的东西准备好,放在了厨房里。

锁好厨房的门,回到屋里,便看到林偌正与豆芽、大丫嬉戏玩耍。

“偌偌,明日早些回娘家,不用管家里的事,好好跟你娘说说话。”文氏关切地提醒道。

林偌乖巧地点头答应下来。

天蒙蒙亮,屋外便传来清脆的鸟鸣声。

林偌早已被文氏叫醒,而江德也早已穿戴整齐,站在院中等候,肩上还背着一个装满礼品的竹篓。

显然,这是为今日回娘家特意准备的。

林偌揉了揉惺忪的睡眼,打了个哈欠,便与江德一同踏上了回娘家的路途。

凭借着原身残存的记忆,林偌知道自己的娘家位于大树村,与康宁村相隔两个村子。之所以得名大树村,是因为村中生长着一棵拥有百年树龄的古老槐树,村民们便在这棵大树的周围依树而建,逐渐形成了村落。

村里人文化水平不高,看到如此高大的树木,便直接取名为大树村。而林偌的娘家,便是这大树村里林大海的家。

从小便备受宠爱的林偌也隐约记得自己身体一直不太好。虽然有三个哥哥,但小时候总是生病,让林偌至今记忆犹新。在那个医学并不发达的年代,因为先天性心脏病,不知花费了多少钱财,喝了多少苦涩的药汤,同时也几乎耗尽了家里的积蓄。

早年间,林大海家境并不富裕。

有一次,与父母一同出门游玩时,原身突然旧病复发,幸好被路过的江二郎及时救助。至于江二郎是如何施救的,原身的记忆已经有些模糊了。只记得后来林大海与江二郎结为异姓兄弟,也因此定下了这门亲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