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01章 诀别

类别:年代种田 作者:字数:1732更新时间:25/07/08 16:38:36

林副官听闻此言,瞬间心领神会,原本涌动的心思也随之沉寂。裴彬弘话里未尽之意,已然明了。

“大帅……”林副官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。

裴彬弘未再回应,转而询问身旁几位高级将领:“诸位,身上还剩多少香烟?”

众人纷纷从口袋里掏出剩余的烟盒,“大帅,都在这里了。”

“拿去分给弟兄们,每人抽两口,暖暖身子。”裴彬弘吩咐道。

夜色愈发深沉,指挥所内只剩下裴彬弘孤身一人。

他吩咐勤务兵端来一盆清水。连日鏖战,风尘仆仆,他已许久未能好好洗漱,下巴也冒出了一层青茬,无暇顾及。

这晚,裴彬弘仔仔细细地洗了把脸,用刀刮净了胡须。即使眼底布满血丝,整个人也显得精神焕发,英气逼人。

他从贴身的口袋里小心翼翼地取出一张旧照片,那是女儿念曦满月时,一家三口的合影。照片上,念曦依偎在樊瑛怀中,睡得香甜。樊瑛眉眼间满是温柔,而他,则面带微笑,将她们母女紧紧搂在怀里。他凝视着照片,仿佛要将这温馨的画面深深地刻在脑海里,良久,才珍而重之地将照片放回胸口。

黎明,在静谧中悄然降临。

裴彬弘一丝不苟地穿戴好军装,扣紧最后一颗纽扣。他戴上军帽,走出指挥所。

“大帅!”

“大帅!”

士兵们看到他,纷纷敬礼问候。

裴彬弘微微颔首,从林副官手中接过上了刺刀的步枪,对着众人沉声道:“诸位,出发吧!”

“是!”官兵们齐声应和,紧随裴彬弘,朝着炮火连天的前线进发。

上午九时,日军增援部队抵达,凭借飞机、坦克和大炮的强大火力,对松山阵地发起新一轮猛烈进攻。防线摇摇欲坠,多处防御工事在炮火的轰炸下轰然坍塌。日军士兵高喊着口号,如潮水般涌上,突破了守军的防线。

裴彬弘率领手下将士,打光了最后一颗子弹,第一个扛起刺刀冲出战壕。他的英勇举动极大地鼓舞了士气,官兵们奋不顾身,向着日军猛扑过去,展开了一场数千人的白刃战。刀光剑影,血肉横飞,喊杀声震天动地。

夜幕降临,硝烟散尽,阵地上终于恢复了短暂的平静。

裴彬弘环顾四周,身边只剩下五百余名战士,个个衣衫褴褛,伤痕累累。

“大帅,刚刚和军部取得了联系,委员长下达了撤退命令。”通讯员快步走到裴彬弘面前,双手递上一张电报。

裴彬弘接过电报,匆匆扫了一眼,抬头对着不远处的战士们说道:“上峰有令,命我们突围!”

“大帅,我们现在弹尽粮绝,突围恐怕也是九死一生,不如留在这里,跟鬼子拼了!”距离裴彬弘最近的孙营长紧紧握着手中的枪,语气坚定。

“孙营长说得对!横竖都是一死,我宁愿战死沙场,绝不撤退!”

“我也不走!”

“松山已经是最后一道防线,一旦失守,上海就完了!上海一完,金陵也保不住了!金陵可是首都啊!我绝不退缩!跟鬼子拼了!”

“对!跟鬼子拼了!”

战士们心中燃烧着一股视死如归的血性。面对装备精良、实力强大的日军,这股血性源于他们心中坚定的信念——保家卫国!

五百多名战士,没有一人选择离开,他们纷纷表达了自己的决心,誓与日军血战到底。

裴彬弘沉默不语,缓缓起身,向着众人庄严地敬了一个军礼。

全体官兵肃然起立,向着裴彬弘回敬了一个军礼。

夜色静谧,白日的炮火声已然远去,阵地上难得地一片寂静。

“大帅,您要是信得过我,就带着林副官和一支卫队突围吧!留得青山在,不怕没柴烧啊!”两位团长围坐在裴彬弘身旁,其中一个方脸汉子语气恳切地说道。

“放屁!”裴彬弘怒骂一声,“大战在即,哪有长官临阵脱逃,把弟兄们丢下的道理?”

“大帅,松山能守到今天这个地步,您已经尽力了……”

不等属下说完,裴彬弘便打断了他的话:“上海后面是苏州,苏州是我太太的家乡。我若不能为她守住家乡,还有什么脸面去见她?”

在场的军官,大多是跟随裴彬弘多年的老部下,深知他对樊瑛的深情厚谊。听到这番话,众人顿时沉默不语。

裴彬弘抬头望向战壕外,夜风习习,带来一丝凉意。他想抽一支烟,却发现口袋空空如也。

“大帅,这应该是鬼子进攻前,最后一个安静的夜晚了。”有人盘腿坐下,与裴彬弘一同仰望夜空。

裴彬弘点了点头,“这恐怕也是我们在这个世上的最后一个夜晚了。”

他的语气轻松而平静,听在众人耳中,反而让人感到更加坦然。

“你们有什么要交代的,都写下来吧,让小宋带出去。”

小宋是个年仅十七岁的通讯兵,负责明日前往师部传递情报。

“大帅,我……我也不走!”小宋听到裴彬弘提到自己,连忙抬起头,目光坚定地看向他。

“别说孩子话,这是军令!天亮之后,你必须将松山的作战情况报告给师部!”裴彬弘语气严肃地命令道,随后让人取来纸笔,分发下去。

“我没什么好写的。国都没了,哪还有家可言?我在来上海之前,就和婆娘说清楚了,我要是战死,就让她把孩子交给我的兄嫂抚养,她自己改不改嫁,都随她便吧。”一位军官语气低沉地说道。

其他人听了这话,有的停下了手中的笔,陷入沉默;有的则充耳不闻,继续在纸上奋笔疾书。纸笔摩擦的声音,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清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