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31章 飞来横祸

类别:年代种田 作者:字数:2340更新时间:25/07/08 16:38:26

“真的奶奶,我是学校老师,我代表学校特地前来探望张小军。”王建军语气焦急,眉头紧锁,“孩子都伤成这样了,耽误不得,咱们赶紧送他去医院检查吧,您总不希望落下什么后遗症吧?”

老太太闻言,再也绷不住了,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,簌簌而落,哽咽道:“王老师啊,俺们老两口看着孩子这样,心里头能不疼吗?可您也瞧见了,俺们这个家……他爹在世时生病,欠下了一屁股债,他娘呢,又带着她妹改嫁了,撇下这苦命的孩子。俺们老两口,能给孩子挣口吃的,就不错了,哪还有钱给孩子看病啊……呜呜,真是造孽啊,这孩子托生到俺们家,是遭了大罪了……”

她又抬手指着王建军,转向青灵,感激涕零地说:“闺女,要不是王老师心善,替他垫了学杂费和书费,俺们老两口哪有那个能耐,供孩子上学啊。”

青灵听了这话,心中对王建军更是添了几分敬佩,暗自点头,心想:彩玲的眼光真不错,没嫁错人。

王建军连忙安慰老太太,让她先别哭,当务之急是赶紧给孩子穿上衣服,送他去医院才是正经事。

老太太听了这话,如蒙大赦,连连点头答应,颤巍巍地从箱子里翻出一条破旧的裤子,要给张小军穿上。张小军见有个姐姐在跟前,觉得难为情,不大愿意让奶奶给自己穿,可他疼得实在厉害,腰根本就弯不下去。青灵见状,赶紧知趣地走出了屋门,把空间留给他们祖孙俩。

一到了外面,青灵再也忍不住了,心酸的泪水夺眶而出。可怜的老人,可怜的孩子,要不是正好碰上小莲莲的事,她来村里调查取证,说不定这孩子就要被耽误了……真是想想都后怕啊。

她和王建军火速将张小军送到了镇医院,青灵顾不上其他,径直去了院长办公室。她在乡里也算是个名人,院长自然要给她几分薄面。青灵三言两语地将事情的来龙去脉跟院长说明白了,着重强调了自己要取证的目的。院长听罢,不敢怠慢,立刻安排医生给张小军做拍片检查。

院长亲自仔细地查看了拍片结果,神色凝重地对青灵说:“孩子在受到剧烈撞击后,因为没有及时处理,已经引发了炎症。再晚来一步,受伤部位的局部组织恐怕就要充血坏死,到时候可就麻烦了……”

青灵听了这话,既心疼孩子,又对那个姓赵的老师恨得咬牙切齿。她强压着心中的怒火,沉声说道:“你把拍的片子和诊断说明都保存好,这回我无论如何都要把那个混蛋告下去,像这种动不动就对孩子动手的暴力狂,怎么配当老师呢!”

院长听青灵说了赵老师的恶劣行径,也是义愤填膺,但他并没有多说什么,只是默默地去安排医生给孩子做治疗处理去了。

没过多久,院长从手术室里走了出来,告诉青灵和王建军,孩子的情况比较严重,需要住院观察几天。王建军听了,赶紧要去交住院费,却被青灵一把拦住了。她示意王建军不用管,自己把钱交上了。王建军看着青灵,脸上露出了迟疑的神色,犹豫了一下,还是说道:“这怎么好意思呢,这毕竟是我的学生……”

青灵见状,微微一笑,说道:“建军哥,你就是太实在了。这钱谁交到最后都得让赵老师赔,我只是先替他垫付一下而已。”

王建军听了这话,瞬间明白了青灵的意思,点了点头,脸上露出了笑容。可笑容还没来得及完全绽放,他的脸上又立刻浮现出了一丝担忧的神色:那个赵老师都当了几十年的民办教师了,根深蒂固,想要告倒他,恐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啊。

孩子住院了,家里两个年迈的老人又不能来陪床,王建军作为老师,自然责无旁贷地留下来,守在医院里照顾张小军。

李银帆今天手头上的工作不多,早早地就回了家。一到家,就听王梅科说青灵回娘家了,心里头顿时有些失落。但他还是决定骑上摩托车,去把青灵接回来。在得知青灵回娘家是为了调查取证,要帮一个孩子讨回公道后,他更是对青灵刮目相看,但他相信青灵做事有分寸,不会让自己身处险境的,所以就耐心地在家里等她回来。可眼看着天都黑了,青灵却还是没有回来,他开始有些担心了,但又不知道去哪儿找她,只好骑着摩托车,沿着村北大路,一路迎了过去。

这边,张小军住院的事情总算是安排妥当了,青灵心里头惦记着家里焦急等待消息的老两口,就跟王建军告辞,准备赶紧回去把情况跟爷爷奶奶说一声,让他们安心。

因为天色已晚,青灵骑上自行车,飞快地往家的方向赶去。忽然,耳边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,在呼唤她的名字:“青灵!”

青灵一听,顿时惊喜地抬起头,一眼就看到了那个熟悉的身影,激动地叫道:“银帆,你怎么在这儿?”

原来,李银帆不放心青灵一个人走夜路,特意骑着摩托车来接她,此刻正把摩托车停在路边的杨树下,焦急地等待着。

李银帆笑着说:“我不放心你一个人,就来路上迎你。”青灵听了这话,心里头顿时像吃了蜜一样甜。她连忙跟李银帆说了赵老师的情况,以及自己接下来的打算。两人一边说着话,一边往家的方向赶。

已经是中秋时节了,天空中悬挂着一轮接近圆满的明月,清辉洒落,将大地照得一片银白。月光下,点缀着斑驳的树影,将这条寂静的小路装点得格外温馨而浪漫。

两人都沉浸在这美妙的氛围里,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沉默,生怕打破了这份宁静。只是偶尔,他们会不经意地对视一眼,然后会心一笑。

他们一起拐进了张小军家的小院,张小军的爷爷刚刚从外面放羊回来,老两口晚饭也没顾得上做,就一直坐在院子门口,翘首以待张小军的消息。

听到青灵说张小军住院了,两位老人顿时着急得站都站不稳了。青灵和李银帆连忙上前扶住他们,安慰道:“没事没事,就是住院观察一段时间,钱已经交上了,你们不用操心了。”

青灵觉得她有必要让老人树立一个正确的是非观,于是便语重心长地对老人说道:“爷爷,奶奶,这钱我们已经帮着垫上了,等日后还得由那位踢伤孩子的赵老师支付。”

两位老人听了这话,有些迷茫地相互看看,然后怯怯地问道:“那、那位赵老师会拿钱出来吗?”

青灵肯定地说道:“人是他踢伤的,肯定得由他拿钱给孩子看病啊。光看病还不行,还得给孩子一些营养费。现在这个年代是讲法律的,他逃不掉的。”

老头老太太听了这话,心里头还是有些不忍心,说道:“可是人家是老师啊,人家打孩子也是为了咱孩子好好学习,哪能再让人家赔钱呢?那以后老师再也不管孩子了,可咋办呀?”

青灵无奈地笑了笑,心想:这种“棍棒底下出孝子”的思想,已经深深地植根于这些家长的思想观念里了,想要改变,恐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啊。

青灵耐心地纠正道:“奶奶,不管是谁打了人,以什么目的打人,都是不对的。就算是爹打了孩子,男人打了老婆,都得负法律责任。赵老师理应赔偿,不然这笔钱谁拿呀?”

老头老太太一听这话,顿时被钱给镇住了。是啊,给孙子看病的钱,难道还能让人家王老师拿吗?人家凭啥给你拿钱啊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