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6章 娇嗔
类别:
年代种田
作者:
字数:2113更新时间:25/07/08 16:38:25
夜幕低垂,两个粉雕玉琢的小家伙,肩并肩坐在矮凳上,肉嘟嘟的小手托着腮帮子,一眨不眨地盯着宋奇奇,听她绘声绘色地讲故事。
白日里,自家那孔武有力的相公,盛斌伦,勇斗山匪、解救商队的英雄壮举,还历历在目。宋奇奇灵机一动,便决定给孩子们讲讲《水浒传》里“武松除恶蜈蚣岭”的故事。话说那蜈蚣岭上,有个恶道为非作歹,欺压良家妇女,劫掠百姓财物。好汉武松路见不平,拔刀相助,最终替天行道,铲除了这个祸害。
这侠肝义胆的故事,如同一块磁石,紧紧地吸引着所有人的注意力,大家屏气凝神,生怕漏掉一丝一毫的精彩情节。就连平日里严肃刻板的老钱氏,也破天荒地坐在门槛上,一下一下地摇着蒲扇,享受着这难得的静谧时光。
岁月静好,莫过于此。
“咚咚咚……”
突兀的敲门声,划破了这温馨的氛围。
一声比一声急促,一下比一下沉重,如同擂鼓般敲击在每个人的心头。
众人面面相觑,脸上都写满了疑惑,这么晚了,会是谁来串门呢?
盛斌伦箭步上前,一把拉开了院门。只见门外,刘木匠一行人,神色慌张地站在那里。他们仿佛受到了极大的惊吓,一张张脸惨白得像涂了石灰,毫无血色。
“路……路上有……有鬼啊!求求你们,让我们借宿一晚吧!”刘木匠面色惨白,语无伦次,一把抓住盛斌伦的胳膊,双腿抖得像风中的落叶。
刘木匠他们并非七排村人,而是住在镇子附近的村子里。白天在盛家做工,晚上步行半个时辰回家。
可今天,他们刚走到半路,突然看到道路两旁的树林里,鬼影幢幢,十几道黑影以匪夷所思的速度飞快地穿梭着。
树叶摩擦发出的声响,如同厉鬼在低声哭泣,令人毛骨悚然,恐怖至极。
回忆起刚才经历的诡异一幕,刘木匠心有余悸,一连灌了两大碗热水,冰冷僵硬的手脚才渐渐恢复了些许温度。他继续哀求道:“我们几个在厨房打个地铺就行,不占地方。”
其他人也纷纷点头,他们偷偷地瞄着盛斌伦那健硕的身躯,原本仓皇不安的心,也奇异般地安定了下来。仿佛只要有他在,一切妖魔鬼怪都不足为惧。
“娘子,你说呢?”盛斌伦侧过头,温声询问道。
所有人的目光,齐刷刷地聚集在宋奇奇身上,眼神中充满了期盼,那可怜巴巴的模样,让人不忍拒绝。
宋奇奇微微一笑,欣然应允:“可。”
得罪谁也不能得罪给自己盖房子的匠人,万一他们在工程上偷工减料,那可就得不偿失了。
好人做到底,送佛送到西。
况且,宋奇奇还打算让刘木匠帮忙研制一些新式的农具,想到这里,她笑靥如花,轻声吩咐道:“你们还没吃晚饭吧?二弟妹,给他们烙些菜饼子。”
木匠们顿时愣住了,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。
没想到,竟然还有这等好事?
惊惧过后,饥饿感如同潮水般涌来。他们这才想起,自己还没吃过一点儿东西,肚子也开始“咕噜咕噜”地叫个不停。一时间,众人感激涕零,恨不得立刻跪下来给宋奇奇磕头。
“主家真是心善啊!那我们就不客气了。”
“房子放心交给我们盖,保证盖得跟镇上老爷住的一样坚实又漂亮!”
一桩桩,一件件,都巧合得有些诡异。
哄睡了年玟,宋奇奇这才转过身,轻声问道:“相公,我今天发现,商队送来的那包普洱茶上面,有一个莲花的印记,似乎和追杀年玟的那群黑衣人有关。你跟他们打交道的时候,有没有什么特别的发现?”
黑暗中,盛斌伦的身躯微微一僵,手指也下意识地攥紧,“应该只是个巧合吧。这支商队,常年往返于燕京和各地,将燕京时兴的货物卖到全国各地,再从各地淘些稀奇玩意儿回京倒卖。祁县盛产松烟墨,他们是专程为了这个来的。”
“这样啊……”宋奇奇闻言,心中既有些失望,又暗暗松了一口气。
好不容易才得来的平静生活,她实在不想这么快就被打破。可是,那些黑衣人就像悬在头顶上的一把利剑,随时都有可能掉下来。
在此之前,她必须变得更加强大!
赚钱,迫在眉睫!
“别担心,我会保护好你们的。”仿佛是看穿了她的心思,盛斌伦语气温柔地安慰道。
他那坚定有力的声音,如同春风般拂去了她心中的不安。
宋奇奇忽然就没那么害怕了。
“对了,你有没有觉得,咱们七排村好像有点问题?除了村长之外,你有见过其他的青壮年男丁吗?”
“未曾。”盛斌伦微微眯起眼睛,一道寒光从他眼底快速掠过,他温声叮嘱道:“最近不太安全,出门最好结伴同行。夜深了,早点睡吧,明天还要早起干活呢。”
宋奇奇乖巧地点了点头,缓缓闭上眼睛。
没过多久,房间里便传来了她均匀的呼吸声。
盛斌伦却翻来覆去,怎么也睡不着。
他索性起身,从包裹里摸出一块木牌。借着皎洁的月光,可以看到木牌上雕刻着一朵栩栩如生的莲花,莲花表面,隐隐闪烁着金色的光芒。他紧紧地盯着木牌,思绪也渐渐飘远,陷入了那段尘封已久的记忆之中……
系统奖励的两张农具图纸,一张是犁耙。只要将犁套在老黄牛身上,就能轻松地把坚硬的土地翻开,然后再换上耙,将大块的土块弄碎,使土地变得平整。
如果说,用锄头耕地,一个人一天最多只能耕六分之一亩田,那么用了犁耙之后,效率至少能提高二十倍,一天至少可以耕三亩地。
而第二张图纸,则是一种能够引水浇灌农田的水车。
大昭朝目前最先进的灌溉工具,是人力翻车。这种翻车,既可以用手摇动,也可以像踩自行车一样用脚来踩。
而系统给的这张图纸,是一种名为筒车的灌溉工具。这种筒车,需要固定在河流边上,利用水流的冲击力,使其日夜不停地工作,从而将水从低处往高处引到沟渠里。
宋奇奇打算从河边笔直地挖掘一条宽阔的沟渠,一直通往目前正在开垦的荒地前。然后,将这一片荒地全部用来种植土豆。
紧接着,以山脚下为起点,再将沟渠两岸的土地全部开垦出来,一侧种上秋小麦,另一侧种上油菜。
这样一来,等到明年春天收获的时候,就可以同时收获三种农作物了。
刘木匠小心翼翼地捧着这两张图纸,如获至宝,激动得浑身颤抖,嘴里不住地发出啧啧的赞叹声:“妙啊!我怎么就没想到可以这样做呢?只要制造出犁耙和筒车,咱们的生产效率,一定会大大提高的!”